浅析城市开放式商业街区可识别性的建立——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论文_彭念念

浅析城市开放式商业街区可识别性的建立——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论文_彭念念

1 开放式商业街区的物质可识别性

物质的可识别性主要强调的是建筑场所空间的方位感,这一点主要从开放式商业街区的使用者角度出发。其中包括道路策略、边沿策略、区域策略等。

1.1 道路策略。

在开放式的商业街区中,道路即为商业动线具体的载体,并延续动线的方向,为商业街区中最重要的环节。道路系统除了组织串联街区中的各个空间节点以外,还帮助使用者在进行移动和行进中更好的确定方向。道路通过视觉展现出来,因此它的可识别性则可以通过尺度,还有道路两边的一些建筑、景观等进行展示。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路面的设置建立方向的识别性。就远洋太古里而言,它的道路划分为了街、里、巷几个等级。每一个等级下面的道路的宽度和形式都不同,这样更能够创建出方向感。另外在道路出现分叉口时,主要道路的铺设风格保持一致,这样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道路的整体走向,帮助人们确定方位感。其次远洋太古里通过景观设置来加强位置的识别。通过对远洋太古里道路情景分析:笔者发现大多只有道路的一侧设置了景观系统,另一侧则为情景商铺;并且景观系统采用寺院的红墙作为背景,加上高低错落的景观构造物进行点缀营造。通过这种组织方式给使用者打造一种具有层次感的景观视觉体验;同时对道路宽窄尺度上的差异处理,营造出行人驻足的空间,帮助使用者更好的选择自己的路线和方向。最后在道路中会加上一些标识系统。使用者在路边空间、建筑物表皮等等都能够被传递接受到街区特色的标识,这样帮助使用者更好感知确定自己的场所定位。

1.2 边沿策略。

对于开放式的商业街区而言,边沿并不是简单地表达用地边缘属性。它能够保证整个街区在不孤立的前提下同时又能够从周围的环境中明显的区分开来,这样就保证到达本区域内的使用者在进入和离开带有强烈的场所识别。远洋太古里在建筑竖向功能组织上,建筑物首层并没有采用高密度的设计策略。动线上结合使用者舒适的行走距离,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了情景休闲广场;立体上并没有建立连续性的商铺,但它将整个街区和城市进行了融合,达到了自然过渡和漏景视觉的效果。对于街区的二层商业空间退台的设置,骑楼、柱廊、檐口、景观等形态的变化营造非均质的线性空间,加上川西地域的特色建筑风格,显著的区别于类似的商业街区,商业和城市文脉互相渗透、影响、发展,使得该街区在整个城市功能中具有很高的商业人气,商业从而具备了强烈的辨识度,不失现代感。

1.3 区域策略。

对于开放式的街区来说,区域会形成不同的主题单元。每一个商业街区单元都具有自己的特征与识别性,这些特征与识别性一方面包括外在的城市色彩,建筑风格;另一方面还包括街区丰富的各种业态。远洋太古里综合和发展了成都当地的生活文化,将整个街区传承地划分为了两个部分:快里、慢里。其中快里街区的主打业态为时装、美妆、精品超市等等,而对于慢里街区业态而言,设置了茶室、咖啡馆、西餐厅这些静谧小资情调的餐饮空间,这样使用者便可以很清晰的辨认本商业街区单元的业态属性,进而更便捷判定自己所在的方位。

1.4 节点策略。

节点是商业街区动线组织的重要过度与转折,大多以情景广场为载体。那么要满足动线的前提凸显其可识别性,这就要求对商业场所空间的营造有较高的要求。远洋太古里通过下沉精致景观广场、景观竖向交通构造物等等精心推敲,营造出场所较强的可识别性场所。远洋太古里的漫广场主要以依托于大慈寺为背景,通过这座古老寺庙对场所的诉说,本身就营造出了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感,这种有机融合、彼此成就,场所的可识别性不言而喻。

1.5 标志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标志对于开放式的街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确定方位的符号,具有一定的昭示性。对于远洋太古里,一方面融合地域文化设置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品牌展示中心,一般这种标志物设置在广场的入口,宣示商业街区场所的属性,另一方面在街区中保留了与改造具有历史影响力的建筑,在传承城市文脉的同时,成就这种独具历史的可识别性。

1.6 艺术策略。

放置于漫广场的《漫想》、来自艺术家POLO的《父与子》、《大花》、《婵娟》等等为多位艺术家量身定制的21件艺术珍品,以人、自然、文化为主题,精心设置在街区适当的空间场所,让艺术与商业渗透,使用者可在购物的同时与进行艺术品鉴、熏陶。这种商业和艺术融合的可识别性对于商业档次的塑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2 城市开放性商业街区非物质性可识别因素

2.1 地域文化脉络。

为了能够更好的建立商业街区的可识别性,我们需要转变我们对商业街区的认识,将其看作城市功能的一部分。让其能够在传承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展示新时代的面貌。远洋太古里所在的位置处于大慈寺范围内,这在古代就是成都的核心区域。该区域形成了寺庙和城市的共存,商业和文化的融合的特点,蕴藏着包括宗教、商业、文化和休闲多种文化。因此该街区融入了大慈寺和乃至成都这座城市的整体的风情形态,赋予远洋太古里独特的内涵和韵味,增强了其可识别性。因此对于一个地域来言,它的文化脉络决定了它历史形态可识别性的高低,另外街区所产生的这种商业人气效应,能够重新唤醒一个地域的失落的传统文化。

2.2 公众行为需求。

开放式街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消费者,最基本的功能还是休闲和购物。因此在孕育时需要从使用者的需求和市场出发,融入多种元素,进而加强使用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远洋太古里来说,使用者可以在整个街区场所空间休闲放松,可以走进店铺中购物消费,也可以单纯的体验街区艺术珍品。因此即便是街区内某些店铺装修营业,也不会使整个商业街区失去本来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对于该街区的广场而言,其功能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适时根据目标人群和市场需求及进行升级调整,可以举办时装发布、文艺汇演,也可以组织一些大型的公众聚会。

2.3 营商自我意识。

识别性高的街区当然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源,因此如果想要赢得市场就需要加强商铺本身的可识别性的建立。在远洋太古里的商业建筑造型推敲雕琢,设计师和商户共同参与了建筑外观的设计,使得建筑设计尊重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得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

3 总结

总之,成都远洋太古里以扎根于城市文脉的特色开放街区空间为载体,孕育商业强大的生命力,彼此渗透发展,这种显著可识别性开放式商业街区调动了市场,还给城市一张购物旅游融为一体的名片。所以建立开放式商业街区的可识别性,可以很好地增强使用者的方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商业街区城市的特色动态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诗惠.商业建筑设计的街区化发展形态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杨茂川,王琛.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特色与可识别性[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3]吴春花,郝琳.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J]. 建筑技艺,2014.

论文作者:彭念念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浅析城市开放式商业街区可识别性的建立——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论文_彭念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