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是“一条龙”还是“九头鸟”——兼论南京在长江经济中的发展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经济论文,南京论文,发展战略论文,九头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长江流域经济是“一条龙”
长江黄金水道连接着我国七省二市,从上海经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到重庆、四川,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域。由于长江的天然联系形成一个大经济带, 这一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占全国37%以上。这一经济带被形象地称作“一条龙”,上海是为“龙头”,具有带动幅射导向的作用,江苏、浙江称为“龙颈”,具有传递功能,其他各省市称作“龙身”与“龙尾”,以此表明在长江经济带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二、长江流域经济还是“九头鸟”
把长江流域各省市经济看作“一条龙”,反映了各省市的经济关联,从区位关系上,十分恰当。然而,如果我们再从市场经济的运行,从现行行政关系看,长江流域经济还是一只庞大的“九头鸟”。
在市场经济中,各省市首先具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自我利益,是各省市处理各类关系的立足点,因此,市场经济中的协作联合是各自利益基础上的、在市场竞争基础上的联合,并且联合协作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自身利益,这一原则在市场经济中难以改变。再从行政区划看,各省市是一个个独立的行政区划下的行政实体,各有自己的行政归属、行政义务和行政责任。每一个行政区划内都有一个行政都府,这个行政都府形成了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信息中心,更是这一地域的经济中心。由于行政的、地理的等多方面原因,该区域内的经济更多地是以行政首府为中心运行的。这样在长江流域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各自行政区划内的、具有各自独立利益和各自经济责任的、以首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经济区域,形成了“九鸟并飞”的局面。由于长江的天然联系以及市场经济中日益密切的经济关联,各个区域之间又存在必然的联系和必要的协作,各个区域又不可能完全独立运行,因此它又是经济上连为一体的“九头鸟”。
三、上海在“九头鸟”中仍然处于带头的地位
“九头鸟”表明了这一流域各省市之间互相依赖又相互独立的关系。如果我们仅仅看到这是“一条龙”,而忽视了“九头鸟”的内在关系,就会把长江流域经济关联过于理想化,实际上不利于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协作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果把各省市经济看作各自独立的个体,互不关联,这更不利于经济发展,经济上的各自为政,互相封锁,就是它的表现形式。
长江流域七省二市具有天然的经济关联,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体之一,这里也将形成世界最大的加工区之一,它将对中国经济特别对于长江中上游经济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流域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在产业升级、体制创新和科技开发等方面都有带头和推进作用,因此,上海在这只巨大的“九头鸟”中,仍是其中带头的部分,即为九首之首。就其他各省市看,在这一大区域发展中也不仅仅是“龙身”与“龙尾”,实际上在相互关联中又都各自发挥着自身的带头的和推动的作用,因此,它们既是“鸟身”的组成部分,又各是“鸟首”部分,也有牵动作用,忽略了这一点,就忽略了各自的能动作用和主动作用,而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四、实现竞争前提下的关联协作
长江流域七省二市在自然区位上是“一条龙”,在经济关系上是以上海为首的“九头鸟”,其经济关系是各自区域中心基础上的关联,竞争前提下的协作。在市场经济中,各区域之间存在市场竞争、资源竞争、人才竞争、技术竞争、资金竞争。竞争的主体既有企业,又有各级政府。企业是直接参与竞争的主体,而政府,既是竞争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又是竞争的限制者。在利益关系上,政府推动竞争并参与竞争,但在现存行政体制作用下,政府又各自为政,制造封锁和垄断,限制了必要的竞争。
由于行政的封锁和利益的独立以及传统计划经济的作用,九省市在产业上形成结构雷同,在每一区域内也形成低水平重复。行政封闭和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是必要竞争和协作互助的最大障碍。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有利于调动各自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各自活力;互助协作有利于经济互补,共同推进;互补才能互利,互利才有真牢固的协作。
因此,要形成必要竞争和互补,必须打破行政封锁,形成结构互补。不打破行政封锁市场体系难以形成,必须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结构互补包括产业结构的互补,产品结构的互补、企业规模的互补,资源要素的互补,基础建设的互补,劳动力和人才的互补,同时还包括各类产业级别、产品级别、技术级别的差异,各省市在不同产业、不同技术、不同产品上形成位差态势,位差态势即是互补的前提和动力,能够互补,才能互利。在长江流域各省市各自规划和整体规划中,如何改变结构雷同,形成结构互补和位势差异互补,是加强经济关联,加强协作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南京在长江经济中的地位和战略
长江流域的经济关系是各自区域中心基础上的关联,市场竞争下的协作,这一关系也是南京在这一地区发展战略的基点。
1、确立上海为长江流域经济中心, 南京为一级区域中心的战略定位。上海是整个长江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城市功能最强、辐射力最强的城市,浦东发展以后,在中央政策推动下,这一地位和作用会更加突出,上海在长江流域乃至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特大经济中心,对长江流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都将产生辐射作用。
南京是中国的特大城市,是江苏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同时由于它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这一地区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因此,它又是除上海以外这一地区的最大的经济中心,与全国几大经济中心如广州、武汉和西安等一样,构成中国的几大一级区域经济中心。这一中心涉及范围包括东起苏州,西至九江,南起杭州,北至徐州的广大区域。
2、南京具有接受辐射、传递辐射和直接幅射的综合功能。
①交通状况的改变使南京真正成为上海直接辐射范围。
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处于上海直接辐射范围内的特大城市,这一特点既使南京的特大中心城市功能受到掩盖,同时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南京的地理背景及综合优势看,如果不是处在上海掩映下,其特大城市中心的功能将发挥的更加充分。由于上海的地位和作用,虽使南京中心地位受到影响,但是接受上海辐射也有独特优势。
交通的发展将使南京更多接受辐射,并促使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金三角经济一体化。这一促成因素主要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成。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具有直接辐射和间接辐射二种形式,直接辐射属于强辐射,并将形成经济一体化;中心城市直接辐射的范围主要取决于交通状况,它的显效界限是在既定的常用交通条件下,人们在一天之中(白昼)来回所能达到的里程范围。这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的心理的因素,当然还有文化、行政的影响。在高速公路未通以前,上海的显效辐射范围主要在上海至常州之间,这就是镇江没有进入直接辐射的主要原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成后,沪宁之间一天往返,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特别是以人为直接载体的信息)会成倍加强,经济将逐步形成一体。南京应当正视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更多地接受上海辐射,与上海形成经济上的更多关联和更多合作。这一关联和合作,对上海发展又有反向促进作用。
②南京的独特地理区位决定了传递辐射的战略地位
由于南京具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既具有直接接受上海辐射同时又具有间隔上海向外主要是向西辐射的功能,特别是由于既定交通条件下的一日路程所限,再加上行政、文化背景的限制,上海向西的直接辐射主要到南京地区。而南京地区沿江向西大范围内又无特大城市,这就决定了南京在接受上海直接辐射的同时又具有向西传递辐射的功能。所以具有这种功能,不仅在于地理位置,更在于她自身的一定实力。
③南京的一级区域中心地位和实力,决定了她的直接辐射地位
前已述及,南京是这一广大地域特大中心城市,在国内属一级区域中心,并且在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等方面的较强优势,使南京具有直接辐射的强大功能。这一辐射功能范围将以武汉辐射范围为界。目前南京直接和间接辐射的范围和作用所以不足,主要有以下的原因:一是南京的经济实力不是太强;二是产业结构上的同类别或同水平;三是行政区划的局限。今后应主要在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优化产业结构上作文章。当然还要各省市共同推进经济、行政体制改革。
3、确立分层次、分类别或分角度,有独立有交融的产业政策
南京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产业政策上的特征。①从上海为中心的大区域这一层次和这一角度看,南京可以确立“与沪协调”、“借沪出海”的产业战略。“与沪协调”即在上海和长江流域大经济区内,南京经济应与上海经济协调发展,在产业结构类别、产业等级上都要进行协调,这也是该地区经济逐步一体化的趋势。所谓“借沪出海”,即是要看到上海对外开放的绝对优势,利用上海的对外开放龙头作用,加速南京和江苏对外开放,可以借上海牌打南京牌。
②从南京一级区域中心这一层次这一角度看,其产业战略应是协调、补充、配套。在辐射所及的广大区域内,产业结构应相互协调,只有协调才能互利。产业结构互补才能形成优化状态,这种互补既表现在产业结构类别上,又表现在产业结构技术级别上。不同类别可以互补、虽然同类,不同级别也可互补。人有我无,别人可以为我补充;人低我高,别人也可以为我补充。同时还要做到:我有人无,甘愿为人补充,人高我低,甘愿为人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