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战役:吹响战略进攻号角
□ 于岸青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一年多以后,人民解放军迅速扭转战略防御态势,在大量歼敌的基础上由守转攻,而“第一次转入进攻”,则是毛泽东在1947年12月的中共中央会议上说的,指的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挥戈中原、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行动。这个伟大战略行动的“号角”,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揭幕战——鲁西南战役。
国共双方的战略角逐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不到一年,其对解放区的全面攻势屡遭挫败难以为继,于是调整战略,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从1947年3月起,集中兵力瞄准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展开所谓“双矛攻势”,以图一举摧毁共产党的三个重要根据地,即政治根据地延安、军事根据地沂蒙山区及交通供应根据地胶东,然后再转移兵力用于华北和东北。而早在1946年6月内战爆发伊始,棋高一着的毛泽东就有了外线出击向南作战的战略构想,但在解放战争初期明显敌强我弱的态势下,这一计划难以迅速实施。
1946年10月末到1947年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多次致电晋冀鲁豫军区和野战军负责人,依据战局的变化情况反复询问、磋商“向南发展”“向中原出击”的可能和时机,可见在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战略图板上,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始终是萦绕于心举足轻重的一步大棋。
徐复观以思想史研究所构建的解释学,对传统的义理与考据两种阐释方式采取了兼取而用之的态度,对现代以西释中与科学考据的实证方法采取了双重批判的立场。而对此立场的理解,尤需放置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危机的文化背景里来理解。徐复观的解释学立场带有显著的比较视野,落实于如何恰当地对中国思想进行现代阐释。
1947年春,国民党军集中兵力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两解放区一时面临严重局面。为了反击敌人,更鉴于敌我双方战略机动力量的对比变化,毛泽东适时下出了敌进我进、以攻对攻、两翼钳制、中央突破这步妙棋。
7月7日晚,总攻郓城开始。8日拂晓5时,刘邓大军渡河后第一仗——郓城攻坚战胜利结束,全歼敌五十五师师部及两个旅1.1万余人,俘中将副师长理明亚以下8300余人;一纵伤亡1928人。刘伯承、邓小平向全军通令嘉奖一纵,称赞其“创造了一个兵团单独攻坚和歼敌两个旅的先例,争取了大反攻中第一个光荣和重大的胜利”。
刘邓兵锋所向锐不可当
1947年6月30日夜,在从阳谷县张秋镇到鄄城县临濮集150公里长的八个地段上,刘邓大军12万将士向敌“黄河防线”发起突击。
14日黄昏,敌派小股部队向东试探突围,我设伏主力不动声色放其通过,留待后续封锁部队截击。20时,我军炮火发动,从北、西、南面同时猛攻六营集。21时,敌大队人马从六营集东面冲出,一头撞进一纵预设的洼地口袋。15日晨,六营集战斗结束,共计毙伤敌3500余人,俘七十师中将师长陈颐鼎、副师长罗哲东以下1.5万余人,三十二师师长唐永良带着几千残部侥幸逃到济宁。至此,国民党援军看似力大势沉的“东钳”也被刘邓大军掰断了。
在此期间,刘邓大军连克鄄城、曹县、定陶等要地,在北起黄河、南至陇海铁路之间,开辟了利于机动的广阔战场,打残了敌人的“西钳”。
7月13日,王敬久发现金乡、万福河以北的三个师正被解放军分割包围,慌乱中先是令七十师向南、六十六师向北,靠拢居中的三十二师;后又改令三十二师向北接应七十师,然后再一起南下靠拢离金乡兵团司令部最近的六十六师。三十二师师长唐永良、七十师师长陈颐鼎并不买司令官的账,他俩电话商议后认为,不如趁解放军网未收紧,两师会合后向东面城墙坚固、工事完备的嘉祥和济宁撤退。当日午后,唐永良率师部窜向西北,黄昏前与六营集的七十师合兵一处。这时,蒋介石发来紧急命令,指定唐永良统一指挥两师回头速援被围羊山集的六十六师。唐永良、陈颐鼎不敢违蒋令,遂于14日拂晓向南攻击,被一纵阻击部队当头打回。随即王敬久又命唐、陈率部就地坚守至15日待命……国民党指挥系统的混乱无计可见一斑。六营集是个只有两百多户人家的村子,国民党两个师部两个半旅共两万余人困在这里,既无坚固工事,给养也快耗尽,唐永良、陈颐鼎合计再三,谁的命令也不管了,“断然”决定14日当夜突围,向东面的济宁转移。
河防崩溃,郓城被围,国民党“哑铃阵势”的“握把”有被斩断之虞,蒋介石急忙从豫北、豫皖苏抽调三个整编师和一个旅,命第二兵团司令王敬久指挥,分两路北援。根据敌情变化,刘伯承、邓小平命令全军兵分四路,一纵打郓城,二纵取曹县,六纵南攻定陶,三纵进至定陶以东冉堌集、汶上集一带,监视并待机打击东路援敌。
国民党两大重兵集团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所谓“双矛攻势”,因其中原一带守备薄弱、机动兵力不足,也可以说是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形”阵势。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决定以刘邓大军主力向敌人脆弱的“哑铃握把”——中原地区出击,“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根据中央军委一系列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和野战军作了积极而细致的准备。6月26日,刘伯承、邓小平下达了鲁西南战役作战命令。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们国家现有依赖的外贸基础,我们国家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要根据当前经济稳定的状况,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所以适度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当前的主要方向。我们要做到的是政府给予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投资,但是其结构方向要发生改变,劳动密集型当中技术高科技密集型产业投资要加大,帮助更多的企业配备新技术装备,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其次,仍然继续推动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中原地区进行转移,充分利用内地的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最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来促进向资本以及技术密集型转变。
欲擒故纵的经典战例
仓促调来增援鲁西南的国民党军各部,归临时领命的第二兵团司令王敬久指挥。郓城、定陶相继失守,惊慌犹豫间,王敬久指挥失措,命整编第七十师开到六营集(巨野东南15公里)、整编第三十二师开到独山集(巨野以南、金乡西北约8公里)、整编第六十六师(缺少一九九旅)开到羊山集(金乡西北15公里),三个师由北向南形成了一条各相隔十几里、首尾难顾的长蛇阵。我军敏锐地抓住有利战机,四个纵队和两个独立旅全部出动,迅疾分割包围敌长蛇阵并准备将其歼灭。
遭遇当头棒喝的国民党军的“收缩反应”十分迅速,解放军炮声响起仅几个小时,7月1日拂晓前,驻扎肖皮口、皇姑庵的整编五十五师第七十四旅、第二十九旅,便一溜烟退至师部驻地郓城,驻鄄城的第一八一旅和整编六十八师主力则猬集菏泽。我军过河的一纵随即调整部署,急行军直插郓城,为攻城作准备。
而此时,我军也在酝酿歼敌之计。一纵司令员杨勇考虑,敌被围重兵如遭四面强攻,恐作困兽之斗,我军或将付出较大牺牲,不如虚留生路纵其逃跑,在野外歼敌于运动中。刘、邓首长当即同意这个欲擒故纵、围三缺一的打法。我军立刻调整部署,以六纵主力和一纵一部从六营集西、南、北三面作势突破,将东面设围的一纵主力继续向东后撤,隐蔽布阵,准备于14日当晚把敌人赶进这个口袋歼灭。敌我双方的计划、部署在时间和方向上可谓“斗榫合缝”。
栽培管理:定植时灌足水,注意保水,但避免积水;施肥以农家肥为宜,每株施基肥3~7kg,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追肥1次。
黄河南岸,兵力不敷使用的国民党守军沿大堤每50米修筑一个暗堡、每15米一个单人掩体,借助宽阔的河床和汹涌的河水形成屏障。我军开始渡河时,船只下水不久即被敌哨发现,枪声骤起,照明弹划破夜空,早有准备的我炮兵立即开火,各种船只满载着战士向对岸强渡,最快的仅仅5分钟便驶过数百米宽的河面抵近对岸。战士们不等船停稳就纷纷跳下,涉水向河滩、大堤冲锋,先期已在南岸活动的独立旅从敌人侧后出击,接应主力渡河。在我军突然而猛烈的打击下,敌河防部队或被歼或逃窜,号称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顷刻间崩溃。当晚,刘邓大军有6个旅顺利渡河并迅速展开,其余主力部队也于次日晚上渡完河。
某卷烟材料厂经营材料包括滤嘴棒定向加工、烟草废旧物资挑选整理。污水来源有3项:一为爆珠车间生产污水,约每天10t,含石蜡油1%;二为纸箱车间的油墨清洗水,约每天1t,COD浓度约4000mg/L;三为香精提取线清洗用水,废水特点是水量小,浓度高,含有生物碱和酚类等,同时还有些机油[1-3]。本项目处理水为3种污水的混合污水,总量约每天30t。本方案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
一场牵动最高统帅部的恶战
六营集作战的同时,刘邓所部二纵也于7月13日包围了驻守羊山集的整编六十六师宋瑞珂部。整编六十六师是蒋介石、陈诚的嫡系部队,装备好,官兵战术素养较高,战斗意志相比一般国民党军要更加顽强。
羊山集位于金乡城西北15公里,周围有寨墙,墙外东、南、西三面有深阔的壕沟,北依羊山屏障,易守难攻。13日至17日,我两个主力纵队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却进展不大。转眼来到23日,双方都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代价且疲惫不堪。当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向刘邓发电指示:“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确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显然,毛泽东不愿看到刘邓大军在鲁西南打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从而影响挺进中原的战略行动。国民党方面,蒋介石25日电示宋瑞珂:“羊山集苦战,中正闻之,忧心如焚,望吾弟转告部下官兵及诸同僚,目前虽处于危急之际,亦应固守到底……争取最后五分钟之胜利。”
男人放肆地笑了笑说:“好好,不说这个!不说这个了!我就喜欢你这样懂事的女人,从不和我家里的那个黄脸婆争风吃醋。宝贝儿,我不会亏待你的。”
刘伯承、邓小平自然深知毛泽东的战略意图,但仔细权衡之后他们认为,敌军已成强弩之末,此时撤围将严重影响我军士气,而且我各纵主力陆续汇聚而来,兵力上对敌成绝对优势,因此决定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于27日18时30分发起总攻命令。经整夜激战,敌人大部被歼,彻底绝望的宋瑞珂放弃抵抗并投降。
鲁西南战役自1947年6月30日夜至7月28日夜,历时28天,刘邓大军歼敌5.6万人,打乱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经过短暂休整, 刘邓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波澜壮阔的全国解放战争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