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年三代的开关,技术历史表明:“分布式,前进!”_交换机论文

经过十年三代的开关,技术历史表明:“分布式,前进!”_交换机论文

交换机十年过三代,技术史昭示——“分布式,向前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布式论文,三代论文,交换机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其实应用与技术的矛盾与天俱来,就好比人类社会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对矛盾;网络应用的发展,推动网络技术的创新;而网络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又加快了网络应用的发展步伐;两者在相互作用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网络化应用进程。

知古鉴今,只有在明晰网络应用与数据处理技术的内在发展脉络之后,方可更好地把握下一次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走向。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交换机技术在过去千年的发展历程。

我们知道,早期的数据处理是倚靠软件来实现的。

当时网络用户数较少,数据传输量也相对有限,通过软件技术来实现路由、访问控制等功能足以应付;但是,其性能严重受限,一般只能达到KPPS级别的处理能力;随着用户网络规模扩大,网络流量迅速增加,交换机的性能急剧下降,软件处理模式很快就不堪重任。

其后,集中式硬件处理时代到来。

这个时期网络开始走向普及,应用逐渐丰富,交换技术走向硬件处理阶段,开始搭乘硬件快车。通过在管理模块上添加功能丰富的ASCI芯片,集中式硬件处理数据,整机处理能力实现飞跃,达到了MPPS级,集中式硬件处理可谓“适逢其时”。

但是,整个交换机只靠单个ASIC芯片来处理所有L2/L3/ACL/QOS/组播等功能,要想在网络数据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保障线速交换,安全智能只是一种理想。在网络走向各行各业、企业各种传统应用不断信息化、网络化的过程中,集中式硬件处理承担着一个过渡角色。

因此,分布式硬件处理应运而生。

分布式设计给网络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分布式设计是指在每个线卡上都配备专用的ASIC芯片,独立完成线卡所有数据的L2/L3/ACL/QOS/组播等功能。通过分布式设计与集中式管理,整个系统更加健壮和稳定,处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到了100MPPS级别。然而,线卡分布式的处理模式仍然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线卡分布式硬件处理模式的实现机制,是每个线卡所有的数据行为都集中在当地的一个ASIC芯片实现,大量端口同时进行数据处理时(尤其ACL、QOS功能),无论ASIC芯片进行如何快速地设计,都必需面临不同数据处理请求到达ASIC芯片后等待芯片进行资源调度的问题,无法同步进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换机的数据处理效率。

通过对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回顾,我们看到从软件处理模式到集中式硬件处理,再到线卡级分布式硬件处理,交换机技术发展已经走过了三代。这一发展历程就好比人类社会的民主进化历程,交换技术也经历了一个由“中央高度集权”到“区域逐步分权”的转变;每一次的变革,交换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面对今天“大数据多业务”这一新需求,特别在对于ACL、QOS等功能应用激增的情况下,交换机的数据交换技术在实现了线卡分布式设计之后,新的技术变革将走向何方呢?

标签:;  ;  ;  ;  ;  

经过十年三代的开关,技术历史表明:“分布式,前进!”_交换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