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中医医院;448000)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457-02
癌因性疲乏是一种困扰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严重不良影响。虽然肿瘤患者治疗期间70%~100%会出现癌因性疲乏,但是,由于临床认知不足、缺乏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方法,使得癌因性疲乏在很长时间内未得到人们重视。本文从癌因性疲劳概念出发,对肿瘤患者癌因性疲劳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并对近年来癌因性疲劳的治疗与护理研究的新进展进行讨论,以期加强人们对于癌因性疲劳的重视。
1 癌因性疲乏概念
于2000年美国国家肿瘤综合网络将癌因性疲劳定义为一种主观上、持续性、非普遍性的乏力感症状,与癌症及其治疗方法存在密切关系。癌因性疲劳属于一种功能缺失与情绪悲痛的状态,患者主要以精神减少、休息时间增加为特点,部分患者也会伴发机体、认知、情绪、社会等方面功能障碍,在肿瘤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临床研究证实,癌因性疲乏存在各年龄阶段、各种疾病类型的肿瘤患者以及无瘤患者中,相比于健康人群所出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而言,肿瘤患者所出现癌因性疲乏症状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更高。
2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
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本身、治疗方式、并发症、患者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目前,临床尚未有统一的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的阐述,也缺乏客观准确的诊断方法。
2.1 肿瘤治疗因素
放化疗治疗所出现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食欲减退、免疫功能降低等因素均可导致肿瘤患者出现疲劳症状。经临床研究提示,放化疗药物导致患者出现疲劳症状的几率约为70%~80%,同时放射照射剂量、肿瘤负荷等因素与患者疲劳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生物治疗时采用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疲乏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内分泌水平
肿瘤患者内分泌变化情况与癌因性疲乏存在密切关联。皮质醇可有效调节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水平,在情绪控制、免疫与炎症反应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是调控皮质醇规律释放,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5-羟色胺是一种常见神经递质,在患者的食欲、情绪、睡眠、肌肉收缩中均具有重要调节功能。癌因性疲乏女性乳腺癌患者应用5-羟色胺选择性激动剂,可有效检测患者的5-羟色胺水平。
2.3 炎症反应
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性炎症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与周围正常组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可促进炎症因子释放,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厌食等症状发生,是癌因性疲劳的重要诱发因素。癌因性疲劳与白介素、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指标均存在密切关系。
2.4 心理与睡眠因素
肿瘤患者临床诊断、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均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出现疲乏症状或者使其加重。
3 癌因性疲乏的治疗研究进展
目前,临床癌因性疲劳的治疗方法可归为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种类型,治疗目的均为改善肿瘤患者的疲劳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3.1 西医治疗
3.1.1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性激素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不确切,且毒副作用较高。根据临床研究提示,肿瘤患者应用化疗治疗前给予地塞米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症状是目前癌因性疲劳的常用药物治疗方法。
3.1.2 非药物治疗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患者采用环磷酰胺化疗时,提高患者的精力与睡眠无法改善疲劳症状。运动疗法在癌因性疲劳治疗中具有良好作用,但是停止进行运动训练后,患者的骨骼肌代谢、心血管代谢能力均会明显降低,加之运动设施、患者对于运动的积极性等因素的影响,也限制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3.2 中医治疗
中医在疲劳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中医辨证可将癌因性疲乏分型为实证少、虚证多,多见气虚证,血虚证次之,其中实证均为脾受湿邪所累。经临床研究证实,黄芪多糖注射液、参付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在癌因性疲乏中疗效显著,且均经临床实验研究确诊。化疗患者每周进行针刺治疗,次数为1~2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肿瘤患者的疲劳症状,其中针对年轻患者或者轻度抑郁者的改善效果更佳。
4 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研究进展
4.1 人文关怀
人性关怀在人性、人本、人格基础上建立的、从关心、爱护、尊重人的基本情感为基础,可使人最本质属性要求得以满足。在实际临床护理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是通过对患者的家庭状况、人际关系、现实满意度等多个方面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缩短护患之间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认可。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良性沟通,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必要的关系与支持,提高治疗依从性,也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疲劳程度,改善生存质量。
4.2 心理社会支持
肿瘤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者约占70%左右。经临床研究证实,抑郁、焦虑均与癌因性疲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实际护理中可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临床治疗及护理中,可通过描述倾诉或记录不愉快事件等方式将负性情绪合理宣泄,也可采用冥想放松训练,使患者的心理困惑有效减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癌性疲劳程度。
4.3 健康教育
临床研究提示,疲劳是属于一种主观感染,患者主诉是评估疲劳与实施控制治疗的基础,可通过日记记录形式,帮助医护人员确定患者的疲劳因素,针对性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肿瘤患者未出现癌因性疲劳前,实施预见性护理,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必要的健康宣教,可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减少患者主观疲劳感染。
5 讨论
在临床研究过程中从最初的内分泌改变、治疗因素以及炎症反应等系列假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经临床实践将治疗方法进行不断完善,特别是运动疗法已获取循证医学以及证据支持,可使肿瘤患者的疲劳与痛苦程度有效缓解。在临床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也需重视给予患者必要的人文关怀、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社会干预,鼓励患者积极表述自身症状,掌握正确应对疲劳的方式方法,对于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情感要求得以满足,通过开展全面性、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可使患者的癌性疲劳症状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建苹.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进展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3):590-591.
[2]钮凤娟,朱霞.系统护理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旬刊,2016(11):100-102.
[3]肖迎春.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模式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6):54-56.
论文作者:杨静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7
标签:患者论文; 疲乏论文; 肿瘤论文; 疲劳论文; 症状论文; 性疲劳论文; 羟色胺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