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春晚中舞蹈节目的发展流变
雷紫琪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 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始于数千年前,从原始时期的载歌载舞开始流传至今,并随着时间不断地变化。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场广受民众关注的节目,同时也是一场联合社会各界艺术家们共同打造的艺术盛宴。对于春晚和舞蹈艺术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春晚的舞台是普及与传播舞蹈艺术的重要载体,而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改变则丰富了春晚的节目形式。央视春晚举办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五个年头,纵观这三十多年的发展,春晚的舞蹈节目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伴舞、歌舞和纯舞蹈三种。
关键词: 央视春晚;舞蹈节目;发展改变
央视春晚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十五个年头,从1983年到1989年,1990年到1999年,2000年开始到现在这三个阶段来看,春晚的舞蹈节目类型可分为伴舞、歌舞和纯舞蹈3种类型。春晚中的舞蹈节目随着时代不断改变,本文通过春晚中舞蹈节目的类型和发展变化过程,探讨春晚中舞台节目艺术形式改变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
1 春晚中舞蹈节目的发展变化过程
1.1 从1983年至1989年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视传媒行业才刚刚起步,那时候舞蹈艺术在大众眼中似乎可有可无,并没有受到重视。此时歌舞节目的主导是主旋律歌曲,且节目的最大意义是宣传推广国家的方针政策,因此,那时候的春晚舞蹈节目,带有一定的政治功能。舞蹈节目以歌伴舞和歌曲联唱为主,而舞蹈则有两种固定的模式,分别是独舞和群舞。
由于对任意i=1,2,...,10,j=1,2,3,4,y=1,有因此,令c=c+1,进一步计算与SD(DEy(0)D(0))(y=1,2,...,10)。经过288次迭代后,计算结果表9所示。
春晚上最初出现的舞蹈节目,多以伴舞形式出现,比如:1983年斯琴高娃和胡松华合作的歌伴舞节目《赞歌》,之后则逐渐出现双人舞、独舞和群舞等舞蹈形式,如1985年由湖北省歌舞团演出的群舞节目《长袖舞》、1986那年由夏丽蓉表演的独舞节目《鼓舞》和1988年由山西省歌舞剧院演出的《看秧歌》。这时候的舞蹈节目,除了在1987年,由叶矛、廖莎和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合作的开场歌舞《祝岁歌》中有儿童演员参与演出外,其他舞蹈节目都是由专业的舞蹈表演者完成的,而且,这个阶段的舞蹈节目在春晚节目中的占比非常少,节目大多以歌曲表演为主。
其中:T为观察期取值为1;y为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i地区在观测期内的期初值与期末值;分别为i地区人均GDP和人均转移支付的期初额;W为rock一阶相邻空间权重矩阵。
1.2 从1990年至1999年
据徐宏勋分析,高速公路联通长株潭上千万人口,城市人群有时间、经济条件较好的,大都愿意回归田园生活,而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消费的大都是车程30分钟到1个小时的城里人。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目前具备容纳4万常住人口,500万流动人口的能力,仅2017年的樱花节就接待游客达145万人次。而这一切,都因为高速公路而变为可能。
在这一阶段的春晚舞台上,舞蹈类节目的占比比1983年至1989年明显要高出许多,除了独立的舞蹈节目外,其他许多节目也都加入舞蹈元素,舞蹈表演的形式以歌伴舞居多,且成为重头戏,但单独的舞蹈节目占比仍然较少。
在此时期,舞蹈节目还与不同艺术相结合,在春晚的舞台上有了表演形式多元化的创新,如综合艺术类节目《思乡》,1994年由芭蕾舞家徐刚和谭元元、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和钢琴演奏家孔祥东合作完成。舞蹈类型方面也开始出现了三人舞的表演形式,如1999年由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的刘晶、吕浪和石泉表演的三人舞《吉祥》。
1993年的《两棵树》和1995年的《醉鼓》是此阶段知名的春晚舞蹈节目,分别由杨丽萍和路亚,领舞者黄豆豆,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和黑龙江省歌舞剧院舞蹈团伴舞表演,这两个舞蹈节目在央视春晚表演之后名声大噪,而从这两个舞蹈节目也可以看出春晚舞蹈节目的艺术性在不断提高。
美国原奥巴马政府一直极力主张增加研发投入,2015年版《美国创新战略》强调联邦政府投资要为创新提供基本保障,加强美国创新系统四大基础要素——基础研究、高质量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21世纪先进物质基础设施和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2]。2017年特朗普上任后拟大幅削减联邦政府科技预算,但连续两年遭国会拒绝,最终通过的2018财年综合拨款法不仅没削减联邦研发预算,反而空前地将其增加至1 768亿美元,增幅高达13%,创近10年之最[3],生物医学、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一批重大研发项目(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研发)和大科学工程及设施获得充足资金保障。
1.3 从2000年到现在
从新世纪开始至今,春晚的舞蹈节目渐渐完成了转型。从新世纪伊始到2004年,舞蹈表演仍然处于歌伴舞的配角位置,但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如2002年由章功力和姚登波表演的《力量》,是舞蹈和杂技大胆结合的表演形式;2003年张志、王迪、王亚彬的《狮舞东方》则是采用了民族舞蹈大联合的方式。并且,从2005年开始,纯舞蹈在春晚舞蹈节目中的占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舞蹈节目类型不断丰富和成熟,参与表演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并与多种艺术门类相结合。
这十年间,春晚中的舞蹈节目渐渐出现了以歌舞为主的艺术表演形式。歌舞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表演,并且以民族舞为主。歌舞有对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细腻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既能叙事也能抒情,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较强。
2005年开始,独立的舞蹈节目更多地融合了民间艺术,富含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是对我国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的生动展现。2005年,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无疑是春晚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舞蹈节目之一,这个由21位特殊演员打造的,21人纵列叠加形成的似孔雀开屏,又似烟花绽放的效果,让大家充分体验舞蹈的美丽和生命力;2006年,由唐山市小区表演队表演的《俏夕阳》无疑是当年春晚舞台上最亮的一颗星。这场表演并非由专业舞者打造,而是由民间舞蹈队以民间艺术皮影戏为灵感创作的,把皮影艺术中人偶的僵硬但又不失协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舞蹈艺术和优秀人文文化的完美结合。当晚的舞蹈中,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表演的《剪纸姑娘》也让人印象深刻,服装上正面用白底红花代表美丽的姑娘,背面用红底白花代表剪纸艺术的美,一前一后的强烈对比,是对剪纸艺术最好的诠释。由谭元元、杨丽萍和崔永元表演的舞蹈《岁寒三友——松、竹、梅》则是舞蹈结合了时令,用冬天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耐寒的植物,配合舞蹈家们的表演,一起送冬迎春。
而从近几年开始,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表演者开始沿用当年备受观众喜爱和熟悉的明星,如2016年胡歌和许茹芸合作的歌舞《相亲相爱》;2017年黄婉秋、张信哲和邓紫棋合作的歌舞《歌从漓江来》,以及2018年由林志炫表演的歌舞《太阳鼓》等,央视春晚的歌舞节目与当下流行元素的结合,无疑使舞蹈节目成为了春晚舞台上最受观众期待的节目之一。
从2007年开始,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开始与当下民众关注的时事热点相融合,如由东北师范大学代表团表演的反映当下民工生活的《进城》,表演的服饰和舞蹈技巧很简单,用最朴实的肢体语言,真实再现了打工者的生活与情感。2008年,由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表演的《飞天》,整支舞蹈是用舞者身体对抗自然重力,让观众联想到“神州六号”和“嫦娥一号”等象征着中国在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
2 春晚中舞蹈节目艺术形式形成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2.1 从1983年至1999年
在1983年到1999年期间的春晚舞台上,歌伴舞和群舞是春晚舞蹈节目的主要表演方式,舞蹈只是歌舞的陪衬,并且表演者的服装也是以艳丽的色彩为主,且舞蹈的主题较为空泛,大多只是队形和空间的简单变化,表演形式十分单一,容易引起大众的审美疲劳。歌伴舞是这一时期央视春晚舞蹈节目的主导,而独舞节目少之又少,舞蹈似乎成为其他节目的附属品,可有可无,舞蹈节目的作用也仅仅是为了显现和烘托热闹喜庆的气氛。
2.2 从2000年到现在
2005年以前,舞蹈节目在央视春晚舞台上虽然依然扮演着配角,但独舞渐渐增多,而2005到2008年则是春晚舞台形式转变的时期。从2005年起,央视春晚中纯舞蹈节目的比重逐渐增大,舞蹈节目的表演形式和类型越来越丰富。特别是从2005年的《千手观音》之后,舞蹈节目在春晚中年年大放异彩。到现在,春晚的舞蹈节目更是开始融合了流行元素,紧跟当下潮流,使舞蹈节目能得到更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欣赏。
而舞台的传播形式也推动了春晚舞蹈节目的不断创新,多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电子科技的发展在艺术领域中发挥了重大影响。舞蹈可以通过声、光、电、影的记录方式,比较完整地将舞蹈呈现在人们面前,属于一种视觉艺术。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春晚中舞蹈节目的呈现形式也有了变化。比如:从2005年开始,舞台不再像以前一样色彩繁琐复杂,开始用LED大屏幕来简化舞台效果,而2006年,舞台上运用LED的屏幕面积开始增大。2008年则在舞台柱子上面也铺设了屏幕。2010年,央视高清频道开播,春晚更是采用了高清直播的方式播放节目。到了2012年,春晚引用国外先进的3D技术,可以在同一个空间里展现两种以上的且完全不同的影像,在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理念中,以显示设备作为媒介,舞蹈编导的创作空间和想象力在创作上得到了丰富,使一些从前不可能实现或不敢想象的创意得以实现。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从前期仅作为舞台表演的配角,到如今无论是表演形式上的多元化还是舞台设计上的创新,舞蹈节目的表演深度越来越明显,对观众形成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也越来越震撼,已成为春晚舞台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且舞蹈作品既符合当下社会的主题思想又充分考虑了观众的审美。春晚中的舞蹈节目呈现给观众的不应该只是优美的舞姿,更应该是对美的向往,像是从生活中捕捉出来的美,融入观众的心,奔向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鲍菊艳.探索尝试小学音乐课的教法[J].宁夏教育,2009(10):35.
[2]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耿君.浅析春晚舞蹈的发展变化[J].大舞台(双月号),2008(11):90-93.
[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49.
[5]沙雪晗.春晚舞蹈的艺术形态变化[J].艺海,2012(7):116-117.
作者简介: 雷紫琪(1995—),女,汉族,湖南株洲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标签:央视春晚论文; 舞蹈节目论文; 发展改变论文;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