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代建段连续刚构梁转体施工技术为例,重点阐述了转体球铰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对于采用转体法施工的新建铁路桥梁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转体桥;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上跨杭深、金丽温铁路工程全长543.4m。主要工程内容为双线高架桥梁,为温州特大桥的一部分。桥跨布置为(50+80+50)m连续梁+(3×40+1×35)m现浇简支箱梁+(54.2+100+54.2)m连续刚构。桥梁主要上跨杭深铁路及在建金丽温铁路。为减少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路的影响,(54.2+100+54.2)m连续刚构桥采用转体施工,先平行于铁路用常规挂篮法悬灌施工形成98m长T构,再顺时针转体69°至设计线路方向进行合拢。
2.转体结构
转体结构由转体上转盘、下转盘,球铰,牵引体系和梁体结构组成。上转盘由主墩上承台、撑脚、上球铰和牵引系统等组成,转动体系的重量由球铰传递给下转盘。下转盘由滑倒、下球铰、牵引体系等组成。牵引系统主要包括牵引钢绞线、牵引千斤顶、千斤顶反力座等组成。本桥转动体系采用钢球铰,分上下两片。球体半径 R6000mm,球面直径φ3000mm。本文重点阐述球铰的施工内容及控制要点。
3.转体结构施工
3.1承台施工方法
承台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成半成品,运至现场绑扎。承台钢筋按规范进行焊接,钢筋网片之间采用架立钢筋焊接牢固,做到上下层网格对齐,层间距正确,并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墩身预埋筋及其他预埋件按规定位置安装并牢固定位。模板全部采用钢模板,并保证模板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拼装可利用吊车在基坑内逐块组拼,拼接表面必须平整、支撑牢靠。支模前用全站仪测放承台四角点,墨线弹出模板的边线,支模后再用仪器进行复合校正。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至施工点,混凝土分区布料、分层筑,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顶部混凝土初凝前,压实抹平。控制表面收缩裂纹,减少水分蒸发;混凝土初凝后,加强保湿养护,防止水分蒸发。
3.2 转动体系安装(球铰)
3.2.1转动系统施工工艺
转动体系的施工顺序:牵引、助推系统等反力架预埋件安装→施工4m高下承台(预留后浇槽口)→预埋临时锁定和限位装置,安装下转盘铰支架及滑道→施工0.5m高下承台后浇槽口→安装上球铰、撑脚、牵引索及锚固装置等临时设施→牵引索外露段保护施工→浇筑上转盘(上承台)混凝土→上下承台临时固结→墩柱钢筋砼施工→进入梁部施工
3.2.2下承台槽口中转体系统安装
一、下转盘球铰安装
在下承台时在承台中心预留一个直径约9米深0.85米的槽口,用于安装转动体系中的下转盘、环形滑道。各种预埋件安装完成后浇筑砼。下转盘球铰采取在承台混凝土浇筑时预留槽口,转盘球铰安装就位调整固定后进行后浇带槽口混凝土浇筑,等级为微膨胀C50混凝土。
①下转盘球铰安装顺序
槽口清理→拼装下转盘球铰→初步定位→安装调整固定骨架→精确定位及调整→固定→绑扎槽口内钢筋→浇筑混凝土。
②后浇槽口清理:首先根据设计位置采用全站仪精确测量放样对槽口尺寸进行检查,对槽口内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碎渣、水泥浆。
③拼装下转盘球铰:下转盘球铰运到现场后进行检查,主要对下转盘球铰表面椭圆度及结构检查是否满足设计加工要求,检查完后现场组装。
④初步定位及安装骨架: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测量放样,确定下转盘球铰中心十字线,放出锚固螺栓位置。用吊车将下球铰骨架吊入,并进行粗调。
⑤绑扎槽口内钢筋:准备工作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绑扎钢筋。
⑥精确定位及调整:由测量员根据下转盘平面中心尺寸采用全站仪定出下转盘中心点,画出下转盘、环形滑道边界线,待下转盘完成初步定位后,测量员利用电子水准仪,操作工人利用固定调整架及调整螺栓将下转盘球铰轻微调整,精确调整转盘中心位置和高程,调整完成后将下承台架立钢筋与下球铰骨架焊接牢固。
⑦固定:精确定位及调整完成后,对下转盘球铰的中心、标高、平整度进行复查;中心位置利用全站仪检查,标高采用精度0.01㎜的电子水平仪多点复测,经检查合格后对其进行固定;竖向利用调整螺栓与横梁之间拧紧固定,横向采用在承台上预埋型钢作为固定措施。
二、环形滑道安装
在撑脚的下方(即下转盘顶面)设有0.86m宽的环形滑道,滑道中心的半径为3.45m,滑道钢板采取分节段拼装,在盘下利用调整螺栓调整固定,分节段浇筑混凝土。转体时保证撑脚可在滑道内滑动,以保持转体结构平稳。要求整个滑道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其相对高差不大于0.5mm。
3.2.3上承台中转体系统安装
一、上球铰、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安装
下球铰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在中心销轴套管中放入黄油四氟粉,将中心销轴放到套管中,调整好垂直度及周边间隙。然后进行下球铰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和上球铰安装。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安装前,先将下球铰顶面清理干净,并将球面吹干。
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安装完成后,保证其顶面位于同一球面上,误差不大于±0.5mm。检查合格后,在球面上滑动片间涂抹黄油聚四氟乙烯粉。将上球铰的两段销轴套管接好,用螺栓固定牢固。将上球铰吊起,在凸球面上涂抹一层聚四氟乙烯粉,然后将上球铰对准中心销轴轻落至下球铰上,用倒链微调上球铰位置,使之水平并与下球铰外圈间隙一致。试转上球铰,确保能够进行转动。
二、上转盘撑脚安装
上转盘共设8组撑脚,每组撑脚由两根φ720×10mm钢管混凝土组成,下设钢板走板,钢管内灌注C50微膨胀混凝土。撑脚在工厂整体制造后运进现场,在下转盘混凝土浇注完成,上球铰安装就位时即安装撑脚。
三、上转盘牵引索锚固装置
上承台内预埋牵引索固定端采用7孔扎花锚具(P锚)固定,通过7根φs15.2钢绞线与油顶连接。同一对牵引索的锚固端设在同一直径线上并对称于圆心,注意每根索的预埋高度和牵引方向一致。每根索埋入上承台的长度应≥ 6.822m,缠绕上转盘长度≥5.2m,千斤顶安装长度≥2.5m,牵引索全长≥16.399的出口点须对称于转盘中心。牵引索外露部分应圆顺地盘绕在上承台周围,互不干扰地搁置于预埋钢筋上,并做好保护措施。
四、上转盘临时固定措施
为确保施工上部结构时转盘、球铰结构不发生移动,用钢楔块将钢管砼撑脚与环道之间填塞,同时在下承台混凝土浇筑前预埋I45工字钢,待上承台混凝土浇筑后形成上下承台锁定连接。转体前切断,解除锁定。
4.控制要点
球铰作为转动体系的核心,是转体施工的关键结构,其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订购产品时要求厂家必须精心制作精心安装。球铰安装过程其检查项目、质量指标及检查方法须达到表1要求。
5.结束语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代建段连续刚构梁转体桥已于2015年8月13日转体成功,并得到参见各方的高度评价。该桥是目前我国铁路施工中,跨径较大的跨级有线转体工程。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大量兴建,转体施工技术必将得到极大推广与应用。本文通过对温州市域铁路S1线连续刚构梁转体施工球铰的总结,为以后更多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谢良海.浅谈连续梁桥转体球铰施工[J].交通工程建设.2012(03)
[2]许旭.转体桥施工关键技术浅析[J].江西建材.2017(01)
论文作者:周旋,弓子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转盘论文; 混凝土论文; 滑道论文; 钢筋论文; 温州市论文; 铁路论文; 槽口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