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效果分析论文_马寅生

马寅生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3例,对院前急救的具体措施及救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33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到达医院时,17例患者意识由深度昏迷转为浅昏迷,10例患者意识由浅昏迷转为昏睡,此外6例患者现场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1.8%(27/33),11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重症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救治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率。

【关键词】 重症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83-02

一氧化碳中毒在我国冬季高发,为急诊常见危重症疾病之一,可导致多脏器功能的损坏,以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性损害为主,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治疗的关键,否则可导致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甚至是器官衰竭并导致死亡[1]。早期给予正确的急救,纠正患者的缺氧状况,以最快速度阻断并逆转由缺氧引起的损害,以及继发性危害,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2]。本文通过以我院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院前急救的措施和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7~73岁,平均年龄46.2±11.5岁,按照中毒分级标准,本文选择对象均为重度,患者表现为深度昏迷,且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以及大小便失禁。

1.2 院前急救措施

院前急救主要内容包括,院前对急救护理人员的筛选和系统化培训、中毒程度的评估、快速出诊、电话指导、现场处理、转运的观察以及院内急诊无缝隙衔接等。

1.2.1院前对急救护理人员的筛选和系统化培训 前期对急救人员做好规划,分工协作,并对急救小组成员定期通过授课、现场演示等方式,给予针对性培训,同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查漏补缺,保证在急救现场能够顺畅熟练操作,并掌握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的应急救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员因素引起的救治失败等。

1.2.2快速出诊 接到求救电话时,快速出诊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接到电话时,迅速准确记录事发地址,询问患者伤情并进行初步评估,记录联系方式,迅速出诊。

1.2.3电话指导 急救途中,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做紧急施救,指导现场人员打开门窗、将患者转运至通风良好的环境,远离毒源,注意患者口鼻分泌物的清理,以免影响呼吸,给予适当保暖,避免冷刺激加重机体的缺氧状况,可能导致诱发休克甚至呼吸和心跳骤停,同时抚慰患者家属情绪,检查所需的医疗器械、药品齐全否,并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抵达。

1.2.4现场处理 对患者中毒程度进行正确评估,重症患者,立即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通畅、并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昏迷患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出现舌坠表现,立即放置口咽通气管辅助通气,发生呼吸衰竭,可通过使用呼吸兴奋剂刺激呼吸,必要情况下,可现场给予行气管插管。同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时刻注意患者心率、血压等,并给予甘露醇,防止脑疝,降低颅内压;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促进代谢等作用;给予纳洛酮发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和呼吸兴奋作用;胞磷胆碱和醒脑静促进苏醒同时降低脑血管阻力等作用,最大程度降低脑水肿,缓解对大脑的损害,保护脑功能,缩短昏迷的时间。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如给予高热患者通过冰帽、冰袋等物理方式降温,控制体温;外伤者进行伤口的包扎等。

1.2.5转运的观察 转运过程中,保证患者的绝对安全,医护人员于患者的两侧,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时发生紧急情况时,给予相应急救处理,给予舒适卧位,观察患者呼吸是否通畅,注意输液管、气管插管等是否通畅,避免弯折,移位和脱出。

1.2.6院内急诊的无缝隙衔接 转院过程中,提前电话告知急诊手术室准备好药品及器械,人员与设备准备齐全,缩短救治的时间,急诊医护人员,应提前熟悉并掌握一氧化碳重症患者的抢救程序,同时熟练操作心肺脑的复苏步骤,熟悉人工呼吸机的操作,规范救治技术,保证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

1.3 观察指标

对抢救成功率、后遗症率以及死亡率进行统计。

2.结果

所有33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到达医院时,17例患者意识由深度昏迷转为浅昏迷,10例患者意识由浅昏迷转为昏睡,此外6例患者(18.2%)现场死亡,死亡均因发现中毒时间较晚,未能及时救治;抢救成功率为81.8%(27/33),11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见表。

表 所有患者经院前急救的救治结果分析[n,%]

3.讨论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发病机制为,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高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约300倍,从而阻止机体对氧的摄入,同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物解离能力比氧气慢2000多倍,长时间的吸入,可导致患者的脑组织以及全身脏器发生严重缺氧,引起血管痉挛,提高血液粘稠度,甚至形成微血栓,使机体的缺氧状况进一步恶化,导致脑细胞和神经组织的变性,甚至导致脑及多器官衰竭和死亡[3]。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33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到达医院时,有17 例患者意识由深度昏迷转为浅昏迷,另外,10例患者意识由浅昏迷转为昏睡,说明院前急救使患者状况得到了及时的改善;此外6例患者现场死亡,分析死亡原因,死亡患者发现中毒时间较晚,未能得到及时救治。

综上所述,重症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通过及时有效的缓解一氧化碳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减少机体功能的恶性循环,可有效改善患者救治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毅.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2:195-196,198.

[2]庞立洁.院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5:215-216.

[3]李伟强,阮海林,黄英华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分析[J]. 蛇志,2011,3:301-302.

论文作者:马寅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重症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效果分析论文_马寅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