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分析论文_邹敏

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108例内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营造良好的候诊或就诊环境、开展预约挂号诊疗服务、强化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分诊护士的职责;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根据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内科门诊;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的深入发展及病种的多样性、复杂性,推动着临床护理向高水平、高标准及高质量方面发展;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日益提高。内科门诊作为患者诊治疾病的第一环节,在各种诊断手段、辅助检查的过程中,结合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导致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1]。在内科门诊中,人流较大、病情种类复杂、诊治时间不均衡,均不利于提高内科门诊患者的护理水平。近年来,优质护理服务广泛用于临床护理,以患者为护理中心,通过强化基础性护理,落实护理责任制,强化护理专业性,整体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水平。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对内科门诊患者的护理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治疗的108例内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其中男27例、女27例;年龄范围28.3~62.9岁,平均年龄(51.4±3.2)岁;类型:呼吸内科18例、消化内科15例、心血管内科14例、内分泌科7例;观察组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范围25.7~63.8岁,平均年龄(52.6±2.9)岁;类型:呼吸内科17例、消化内科14例、心血管内科14例、内分泌科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以患者进行的问诊及诊治等;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营造良好的候诊或就诊环境、开展预约挂号诊疗服务、强化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分诊护士的职责;营造良好的候诊或就诊环境:对候诊或就诊环境进行改造,设置分诊台,配备分诊护士,安装自动排号及呼叫系统;粘贴诊治服务的流程图、医生简介、诊治须知指引,严格落实一人一诊室的制度,增设各类人性化的物资等;开展预约挂号诊疗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公布内科门诊的挂号信息,如提供电话、网上及现场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以宣传栏、传单及滚动式屏幕等多种形式,推出具有优惠性、便捷性的预约挂号报务;强化服务意识:对分诊护士进行教育培训,促使分诊护士转变服务理念,对分诊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实施奖罚制度,提高分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严格落实分诊护士的职责:根据各个科室的诊治流程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适当安排患者完成诊治流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个别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与急诊科医护人员做好衔接工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等。

1.3护理效果评估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根据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SAS评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 评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其中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内科门诊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原则为满足患者的基础性需要、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及舒适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3]。通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分诊护士的工作主动性、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医患关系及方便患者达到诊治目的。在本研究中,内科门诊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中,以营造良好的候诊或就诊环境、开展预约挂号诊疗服务、强化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分诊护士的职责,强调以人为本,更加符合内科门诊患者的护理需求,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4]。由于内科门诊患者的门诊量较大、患者对诊治流程不了解、分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大等,通过强化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分诊护士的职责,有利于提高分诊护士的工作效率。此外,营造良好的候诊或就诊环境、开展预约挂号诊疗服务,均有利于方便患者顺利就诊,节省诊治过程的时间。有关报道,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内科门诊护理的满意度及舒适度,协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此外,王力群[5]研究指出,内科门诊患者对诊治流程的缺乏了解、对病情的认知程度低、病症的影响,均导致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需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水平。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书瑾,姜霖,孙敏敏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21-22.

[2]赵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5):149.

[3]陈新年.门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4(16):103-103,104.

[4]韩瑶芳,周国莉.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09(12):140-143.

[5]王力群,蒋丽,曾燕等.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工作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26):2463-2465.

论文作者:邹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分析论文_邹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