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论文_王欢欢

上海电力医院 上海市 20005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0例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的相关感染发生率(尿路感染、血液感染、肺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给予护理干预,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使管道相关性感染率大大降低,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效果;

前言

急诊重症监护室在医院中是对重病患者的收治的场所,重症患者个人身体素质很差,免疫力低,并且常常出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此时需要给患者使用辅助性器械或者侵入性操作,以维持生命的正常延续,常用的侵入性操作有留置导尿管、静脉导管等。在辅助器械以及侵入性操作的使用过程中,伴随着刺激机体的现象发生,使机体的敏感度增加,增加了感染风险。因此,为了预防相关性感染的发生,需要对患者的护理措施加强,传统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要求。有学者提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预防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感染。本文,将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与常规干预,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0例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男56例,女患儿34例,年龄为39-80岁,平均年龄为(69.72±3.21)岁;观察组中的男女患者分别是:48例与42例,年龄为43-80岁,平均年龄为(65.78±4.8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1、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病情以及注意事项。

2、在患者收治重症监护室期间,按照规定查房,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

(1)保持所有操作都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严格进行七步洗手的操作,使用无菌帽子、无菌口罩、无菌手套等,对所有可能产生细菌的进行预防,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首先应做好消毒准备,对所需操作部位附近的皮肤进行消毒,防治感染。

(2)对导管的使用时,应尽量速断导管与外界的接触时间。空气中具有更多的细菌,当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导管处感染细菌的可能性就越高,增加了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因此,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估,及时用管与拔管,有效的预防导管感染细菌。

(3)在穿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部位。穿刺部位应尽量选择附着细菌少的部位,减少在穿刺时的感染。例如在临床上,锁骨下细菌附着比股细菌附着的少,在静脉注射使,锁骨处静脉注射是首选。

(4)敷贴需要及时更换。敷贴对留置导管、静脉导管等进行固定的,与外界的接触很大,使得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在使用时,选择无菌透明敷贴代替普通敷贴,同时还需要及时对敷贴处的情况进行观察与更换,防治水肿、渗血等现象发生。

(5)接头导管需要及时消毒。在导管的接头处很容易发生细菌聚集现象,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此时应该对接头定期消毒与及时消毒。如静脉注射的输液器应该每天进行一次更换等。

(6)对导管进行及时观察,以防血栓的产生,一旦导管内有血栓形成,很快便会有细菌的生长与滋生,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保持导管在使用中的通畅,并且定期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将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感染有尿路感染、血液感染、肺炎等。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是采用X±S表示,对于组之间的比较实用配对t试验。计数资料是由患者相关感染发生率组成,用“n/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比两组的相关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下表1。

表1:相关感染发生率

3 讨论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在急诊重症室的发生率最高,因此重症监护室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降低成为临床上关注的重点。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与传统护理相比,大大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全方位的服务患者。护理干预在中整个监护室导管的护理中,通过无菌操作以及各种降低细菌滋生的护理方法,有效的预防了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的治疗,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的相关感染发生率(尿路感染、血液感染、肺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给予护理干预,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使管道相关性感染率大大降低,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德英,周忠莉.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4,(6):761-763.

[2]徐方林,邹颋,李峰,等.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化预防措施的临床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9):559-560.

[3]宋红玲,倪杰.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1):1-3.

[4]马晓燕,高玉芳,魏丽丽,等.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1):2290-2292.

论文作者:王欢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论文_王欢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