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422600)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应用在妇产科中的护理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130例采取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技能(93.25±5.33)分,生活护理(94.13±2.75)分,健康教育(96.82±1.66)分,沟通能力(92.89±3.45)分,服务态度(94.13±2.64)分;对照组护理技能(85.17±3.02)分,生活护理(90.01±5.23)分,健康教育(88.17±3.45)分,沟通能力(87.37±6.13)分,服务态度(88.37±4.8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护理差错2例,护理纠纷1例,护理满意度评分(97.13±1.21)分;对照组发生护理差错8例,护理纠纷7例,护理满意度评分(90.54±3.8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开展优质护理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产科;优质护理
妇产科属于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诊疗范围广泛,包括了妊娠、分娩、女性内分泌、计划生育等多种疾病,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于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常规的护理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病情和患者需求,迫切的需要在临床开展高质量、高水平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1]。为了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卫生部提出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主旨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扭转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朝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2]。我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妇产科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就诊患者130例(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6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患者采用优质化护理模式。
对照组年龄21~58岁,平均41.32±3.45岁,产科患者34例,妇科患者31例;观察组年龄23~59岁,平均41.13±3.56岁,产科患者30例,妇科患者3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范围18~70岁;(2)治疗前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3)术前患者心肺功能正常。
1.2.2排除标准:(1)伴有心肺肝肾功能障碍;(2)精神系统疾病患者;(3)凝血功能疾病;(4)失访的患者。
1.3手术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护士根据医师开具医嘱开展临床护理操作,重点开展用药护理、输液护理、健康教育等传统方法。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具体包括以下方法 首先强化基础护理,开展护士基础培训,提升人文认识,成立优质护理小组,总结妇产科护理特点和制定护理标准,同时对护士进行培训,确保做到一个技巧、二个掌握、三个留意、四个避免、五个一服务[3]。其次开展分病种优质护理,确保责任到人,将温馨人文关怀融入护理计划,结合情况进行优质护理,重点关注缓和身心健康,加强心理支持和沟通,辅助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针对妇科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协助患者开展肢体功能训练;针对孕妇则要强化心理疏导,确保休息充足,根据不同的疾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现个体化护理[4]。第三是开展手术优质化护理,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患者护士要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做好心理支撑,开展温馨护理服务,术后做好管道标识并固定管道,确保管道通畅,必要时给予言语提醒、搀扶、警示标识等多种途径避免发生危险性时间,确保患者安全[5]。四是加强优质化心理护理,护士要结合医学心理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包括采取音乐、转移注意力等多种方法缓解女性负性情绪[6]。
1.4疗效评价
采取自拟护理质量评分表从护理技能、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沟通能力和服务态度5个维度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临床护理质量越好。记录两组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护理满意度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所有计量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技能(93.25±5.33)分,生活护理(94.13±2.75)分,健康教育(96.82±1.66)分,沟通能力(92.89±3.45)分,服务态度(94.13±2.64)分;对照组护理技能(85.17±3.02)分,生活护理(90.01±5.23)分,健康教育(88.17±3.45)分,沟通能力(87.37±6.13)分,服务态度(88.37±4.8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护理差错2例,护理纠纷1例,护理满意度评分(97.13±1.21)分;对照组发生护理差错8例,护理纠纷7例,护理满意度评分(90.54±3.8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0.05)。
3讨论
妇产科属于医院重要科室,一旦处理不好医患双方、护患双方关系容易发生纠纷,特别是女性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无法压抑患者情绪,容易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护理服务质量需求不断提升,患者更加追求护理服务的人性化、多样化和个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通过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观念开展的新型护理模式,在满足疾病治疗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患者个体化需求,从生理和心理多个层面为患者提供临床服务,最终目的是达到护理质量的患者满意度的双提升[7]。
我院采取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该模式通过强化基础护理、心理优质护理、分病种护理和手术护理等措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在应用后增强了护士服务护理意识,开展集中培训让护士了解优质护理本质,可以让护士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另一方面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针对不同疾病、不同患者制定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计划,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临床护理,减少了护士盲目操作性。此外该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护理质量监督,通过成立优质护理小组便于对护理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定期汇总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整改,总结优质护理服务的精髓[8]。
综上所述,开展优质护理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丹凤.品管圈活动干预对妇产科患者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预防作用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4):154.
[2]何立群.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6):212.
[3]金绍敏.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266-267.
[4]刘维英,刘建亚.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及评价[J].河北医药,2013,1(19):3037-3038.
[5]古丽沙吾列?哈布都里.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方法与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33):183.
[6]魏晓丽.优质护理干预在提升妇产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0(7):227-228.
[7]庞学军.优质护理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15(2):2065.
[8]闵丽华,曹学华,罗宏等.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4):59-61.
论文作者:陶华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患者论文; 妇产科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质量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