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接骨膏治疗肩关节脱臼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单日接诊的104例肩关节脱臼患者,按照就诊编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配合接骨膏外用治疗,对照组常规手法复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差异。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98.07%,对照组80.7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4%,对照组9.61%,研究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活动角度更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脱臼发病率较低,主要由于跌倒等低能量撞击引起,肩关节位置特殊,如无法彻底恢复则易出现习惯性脱臼,接骨膏利用中药熬制,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接骨膏外敷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肩关节脱臼;手法复位;接骨膏外敷;治疗时间
肩关节是人体上肢体与躯干连接的关节,关节灵活易屈伸,因此出现骨折、脱臼发病率较低。肩关节脱臼的作用机制,是患者的手臂受到外力冲击接触地面、墙面,产生上臂外展过度,或由于高能量抻拉力量造成拉脱[1]。因此患者在发病瞬间疼痛剧烈、肩关节无法自由活动,并且多出现周围软组织挫伤、撕裂伤。临床对患者的肩关节脱臼类型分为前脱臼、后脱臼以及下脱臼,三种脱臼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临床观察到下脱臼的发病率在所有肩关节脱臼中占80%以上[2]。由于患者的用手习惯、利手侧多为患者的发病侧,且患者发病后躯体、头部平衡丧失,向患侧偏移,患侧肩膀明显下垂,关节疼痛、肿胀。本文对所选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并使用接骨膏外敷治疗,对比接骨膏外敷治疗下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单日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104例肩关节脱臼患者,根据病历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研究组男23例,女29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50.73±12.02)岁,就诊时间3~23小时,平均时间(15.83±7.28)小时,前脱臼3例,后脱臼5例,下脱臼44例。对照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51.53±12.83)岁,就诊时间4~25小时,平均时间(16.38±6.47)小时,前脱臼4例,后脱臼7例,下脱臼41例。患者利用《中医内科学》诊断确诊[3],AS评分3-8分,并全部知情同意、配合治疗。排除同时患有肩关节骨折,排除其他位置骨折、脱臼,排除重大器官衰竭、意识不清醒患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合并症、脱臼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利用手法复位治疗,叮嘱患者仰卧在治疗台上,利用手法按摩患者肩髃、臂脯、手三里、曲池。并观察患者肩井和脱臼周围软组织受损情况,利用手法缓解软组织痉挛,观察患者脱臼类型并作复位治疗。下脱臼患者治疗期间,由医生固定患者上半身,利用双手的拇指在患侧腋下按住肱骨头隆起,并由助手牵引患肢向下用力,待出现复位声音后,立即用手分别扶住患者前臂和肩部,利用内旋运动方式帮助肘关节与身体正中线平行。前脱臼患者则需要在医生双手拇指按住肱骨头隆起的基础上,牵引患肢肱骨向后下方用力牵引,待听到复位声音立即将患者上臂做复旋运动,平行于躯体一侧。后脱臼需在按压隆起的基础上,患肢向前下方牵引复位,并立即轻轻内收患肢,帮助复位。复位后需利用夹板、绷带固定患肢,帮助关节周围软组织恢复。固定方法是弯曲患者患肢肘关节,弯曲角度70°左右,将腕关节与胸骨上端平行,并紧贴在胸骨上,利用三角巾、弹力绷带交叉固定肘关节。固定时间7-14天。研究组在手法复位基础上加用接骨膏外敷治疗。接骨膏药物选择五加皮、乳香、没药、土鳖、骨碎补、白及等,将药物浸泡混合并熬制成膏,利用中药贴将药物涂抹在中药贴中心位置,中药贴规格7*10cm,根据患者脱臼位置不同,在脱臼喙突、肩髎穴为中心点,贴敷接骨膏,贴敷时间15小时/次,1次/日。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患者舌脉异常消失,肩关节肿胀消失,活动灵活;有效:舌脉异常显著改善,肩关节活动角度>90°,<180°;无效:肩关节肿胀疼痛明显,舌脉异常未见改善,肩关节活动角度<90°;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对比两组治疗时间、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角度差异。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例数/总数*100%)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治疗时间、肩关节活动角度,均数±标准差(x±s),t检验,计数资料: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98.07%,对照组80.7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4%,对照组9.61%,研究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活动角度更大,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时间、关节活动角度比较(?x±s)
3 讨论
肩关节脱臼发病迅速,患者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迅速受到挫伤、撕裂影响,出现肿胀、疼痛,严重时影响医生对患者脱臼症状的观察和触诊。肩关节脱臼中,前脱臼患者能够触摸到锁骨下方、外方隆起,前臂出现翼状外展表现、后脱臼患者则出现肱骨头肩后移症状,触摸下能够感觉到肩胛骨外侧异常隆起,患者前臂向上抬起,前臂与肘关节呈90°左右角,此时患者需利用健侧手臂托举患肢肘关节[4]。下脱臼患者则出现肩部尖形症状,触诊按压尖形位置,则出现空虚表现,对腋窝进行触诊,能够触摸到肱骨头。脱臼后除骨骼异常外,患者肩袖的四个肌肉也收到影响,出现关节周围肌肉痉挛,痉挛会影响患者骨骼复位效果,对手法复位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手法复位时,需对周围肌肉进行松解,减少痉挛,患者疼痛剧烈,需由1-2名助手辅助固定患者躯干,或利用药物对患者镇痛、镇静[5]。接骨膏药物的主要成分均为抗炎、镇痛、活血化瘀药物,对加快患者肩关节受损软组织恢复有较大的帮助。本文中研究组联用接骨膏与手法复位,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肩关节活动度范围更大,接骨膏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阿浮,连松勇,陈千红,王瑞丽.冲击波结合运动康复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2):410-411.
[2]史长龙,宋跃,孙研,杜雅超,程灏.SET训练结合多关节等速训练装置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粘连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1):68-69.
[3]李海波,王跃,车峥,苟永胜,徐琳,卢冰.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不同时期功能锻炼及不同制动体位对疗效影响的研究[J/OL].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08):1-6.
[4]罗晨,张梦雪,薛晨,林万珩.优秀沙排运动员薛晨肩关节脱臼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效果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6):60-65.
[5]姜棚菲,马张稳,高飞,苗强.关节镜治疗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05):395-399.
论文作者:张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肩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肱骨论文; 手法论文; 时间论文; 关节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