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怎样培养学生对音乐、对艺术的可持续性兴趣呢?本文就对此展开初步探究。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怎样培养学生对音乐、对艺术的可持续性兴趣,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上好音乐课
1.歌曲教学引进民间艺术
音乐从生活中来,不是从书本中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学校音乐教育不应该拒绝社会,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社会、引向生活。鼓动学生在过年过节以及大型的社会活动中,积极参加民间艺术活动(如:踩高跷、扭秧歌、打钱鞭(家乡的民间艺术,起源于宋朝。)),并且要求学生掌握高跷、秧歌、钱鞭等的动作要领和节奏特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青春舞曲》这首歌引进高跷和秧歌的形式:首先让学生先把这首歌学会;其二掌握秧歌的舞蹈要领;其三边唱边表演,教师用钢琴伴奏;其四分组表演,一组唱,二组扭秧歌,三组竖笛伴奏。在歌曲《踏浪》中引进钱鞭,由学生自编自演,教师做指导。
2.音乐欣赏课要上的多姿多彩
音乐新授课的教学目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受、鉴赏、体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及时和学生充满热情的情感和情绪,是产生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作为音乐教师,上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来感染学生。如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时,笔者用发自内心的真诚,以激动人心的情感,把这首京韵大鼓演唱了一遍,然后利用VCD配合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场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下,中国人民妻离子散,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其次,运用“聊音乐”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欣赏作品。例如,学生歌剧《杨白劳》时,先让学生把音乐整个听一遍,然后,九和学生“聊”,如果你是杨白劳或喜儿,你如何表现《北风吹》里描写的内容?并让有演出特长的学生来扮演歌中的角色,气氛轻松而热烈,使台上台下的同学全部投入到音乐气氛中,课堂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3.将大自然的音响引进声乐教学课
科学的练声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但过多的强调一些发声技巧,比如“气沉丹田”“口腔要打开啊”“声音要上去呀”“声音要往后靠啊”结果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无动于衷,如听天书,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农村学生和大自然声响是最贴近的,他们熟悉身边的家禽、飞鸟走兽的声音,所以在发声练习中模仿这些动物的声音,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既掌握了发声技巧,又激发了学习声乐的兴趣。例如,狗喘气是气息训练和松舌根训练,马“突”的声音是舒唇训练,牛叫的“哞”声,是胸腔和腹腔共鸣训练,和长音训练,公鸡啼鸣“哽哽”声是头腔共鸣训练,布谷鸟的叫声是短音,断音和重音的训练,羊叫的“咩咩”声是颤音训练。如:在《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保卫黄河》及所有的进行曲教学中,启发且训练学生用布谷鸟的叫声的感觉唱这些歌曲。《万泉河水清又清》唱时,启发学生用火车的汽笛声。
4.把流行歌曲有效的引进课堂
现代社会,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了。他们接受音乐信息首先是通过电视、电脑、手机、书籍、报刊,其次才是音乐课堂教学。流行音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要吸取流行音乐及其精华的一面,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要把健康的流行音乐引进课堂。如:《神奇的九寨》《向往神鹰》《天堂》《家乡》《再唱山歌给党听》等经典流行歌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上好音乐表演课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更加简单,可供学生学习锻炼的课外活动与社会交往场合少,学生的各种能力,诸如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无法得到有效的学习和发挥,所以提倡教师要经常上音乐表演课。如在学唱《健康歌》《流动的音符》《十里风雪》《跳蚤之歌》等歌曲时,可让学生根据音乐内容编成舞蹈或小品,边唱边表演,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并且选出优胜组给予表彰。
6.将音乐考试改为音乐演唱会
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要把音乐的愉悦性体现在课堂上,寓教于乐。把音乐考试改为音乐演唱会,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演唱会的形式可多种多样,把每一节演唱会都定一个主题,如:“好小子组合”“长辫子姑娘组合”“大个子组合”“小平头组合”“黄金时代组合”,这些主题都是演唱会组合的名称。每次都是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每个组合推荐两到三个做主持,演唱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演唱课内课外的歌曲、讲故事、诗朗诵、竖笛、口琴演奏、小品、舞蹈、电子琴、钢琴等表演。开展班级好声音,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表演中,充分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二、充分利用好学校媒体资源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充分运用学校的广播室。校园广播是学校必备的常规设施之一,学生集会、做广播操、眼保健操等离不开校园广播,而学生对校园广播的最大热度莫过于欣赏优美动听的歌声与琴声。所以要利用好校园广播,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开设“音乐欣赏知识窗”栏目
由音乐教师讲解如何进行音乐欣赏,以及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名曲和我国各民族的音乐作品,可适当分析要欣赏的乐曲所表达的内涵,教师将其事先编辑拷贝好,在规定广播栏目时间里播放(时间在20分钟以内)。同时,可播放一些诸如该作者生长所在地的民俗风情,或与该欣赏曲有关的生活习惯,居住条件,民族文化等。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接触到课本上所学不到的更多、更丰富的课外知识。
2.开设“我与音乐”栏目
该栏目包括“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我对近期某些流行曲的看法”“我为大家推荐一首歌”等内容。该栏目主要由学生供稿,写出为什么最喜欢该歌曲的理由;某首歌曲在听后给自己留下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是令人奋发向上,还是令人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等,来搞由音乐教师精心选择在栏目规定的时间内播放(一般在15分钟以内),这样一是培养学生予以辨别真、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也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3.开设“祝福语友谊”栏目
该栏目是为某同学生日,为感谢某教师、同学、或向某教师、同学致谦,为其点上一首歌,说上几句心里话而专设的栏目。通过该栏目的友情传递,常常彼此间的友谊更加浓厚,同时也培育了学生关心他人、体贴别人的思想,以培育自己有一种宽阔的胸怀。
充分利用好校园广播,不仅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同时校园学习、生活风气也将得以改观。
三、培养好班级音乐特长生
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在班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一些音乐方面有特殊天赋的学生,我们要积极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加以重点培养,为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上好音乐课,且在学校的大型文艺演出中,组织班级学生排练文艺节目,协助音乐教师搞好课外活动。
四、开展好音乐社团活动
为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认真开展音乐社团活动是一项有效途径。在此之前,需要与班主任相互沟通,让班主任明白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吸收班里的音乐爱好者,利用早操、大课间在学校开展合唱社团、舞蹈社团、器乐社团等。
在音乐的圣殿里,施教者与受教者应当凭借音乐审美媒介平等的交流审美信息,共同获得对音乐美的享受。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要形成和谐、愉悦的教学关系,音乐教学时时闪烁诱人的魅力,使学生感到“美”,感到“乐”,才能动于情,感而奋,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单位:宁夏中宁县第二中学 755100)
论文作者:高慧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组合论文; 教师论文; 栏目论文; 形式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