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确保教育很好地承担引导孩子认知世界、爱党爱国、明辨是非、培育理想、培养习惯等任务?我们应该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大力实施“党建课程化”研究,引领党员教师带动非党员教师,做信仰铺路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感知党恩、感悟国情、致力国强。
一、利用二维码、微信、电子屏等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载体,建设学校党建育人的重要阵地
我们利用学校院墙,创建了传统文化体验空间,主要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列出的可古为今用的15种优秀古代思想。组织学生参与15种优秀思想的学习,开展了优秀人物故事、书法、绘画、主题小报征集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展示,让师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为方便师生学习,学校将学生演讲视频发布在学校微信公众号,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学生就可以在家中和家长一起观看。
学校为此还专门购置了音视频播放器放置在校园内,并配置了耳机,实现了学生课间随时观看、学习由同伴们录入的各种演讲视频。
这些贴近学生实际和年龄特征的活泼形式,广受学生和家长喜爱。“自从启动微展台活动以来,我发现孩子变了,变得爱看书、爱琢磨着在一个主题下把不同学科知识统一起来看问题了!”
二、党建融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只是局限于教材,应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既要涉及道德规范、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人生价值,又从课堂之内拓展到校外的行走实践。同时,为改变重教书轻育人、党的教育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强、被动学习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跨学科党建整合课程”,确定一个课程教育主题,各科教师打破学科知识藩篱,聚集多科知识融合为“化合物”,联合为学生打造一盘营养丰富的美食,寓教于乐,寓学于乐,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产生了巨大的复合教育效应。
一是把《党章》和党史与学校党组织历史相结合。党章是纲领,党史是主线,学校党组织发展历史作为校本教材,对党的历史作了补充。
二是把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的丰功伟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相结合。不同时期的共产党员都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这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学生中定格,成为高大的丰碑和人生奋斗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是把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丰功伟绩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继往开来,我们更加坚定信仰,展望未来,我们更加信心百倍,为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三、党建育人融合课程的全面开花,必须有相关制度的完善
为保障党建育人融合课程的深入开展、持续开展,必须纳入评估。考核评估实施效果,与校长职级、学校的绩效考核、评先树优挂钩,同时探索育人岗位工作量计算的有效途径和解决办法,将承担的育人工作按比例计入课时量,在教师的职称竞聘和绩效考核中予以落实;另一方面通过明确主体责任、构建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等方式,打造“学生信任、教师信服、社会认同的过硬党支部”,使党建课程化落实有制度保障。
我们启动实施党建课程化融合育人,就是针对过去学校评价偏重知识传授、不重育人的问题而来,朝着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而去!因此,必须构建党建课程化评价体系,实现所有党务工作者与业务干部在岗位等级确定、考核奖励、待遇落实等方面同等对待。
四、“微党课”——打通思想教育“最后一公里”
要打破传统学习教育模式,100%的党员领导班子成员登台上大课,100%的党员中层管理干部主讲微党课,100%的党员教师牵头设计跨学科党建整合课程,100%的任课教师进行日常学科德育渗透。
这其中的“微党课”成为打通教师思想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环。
“‘微课堂’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形式,将学习内容上传到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办公群等信息化平台,一改传统教师集体学习单纯说教的模式,传播信息及时快捷,打破了学习时间、地点的局限性,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充电,实现了学习‘无缝隙’。而且,微党课短小精悍,很具有吸引力,特别是身边的党员讲述身边的事,增强了我们对党课的感性认识,让党员、教师学习更入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素质。”
“微党课”有效解决了党员教师尤其是在职党员教师学习时间分散、平常性教育缺乏、人员难以集中等问题,打通了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确保学习教育的全涵盖。
五、“双联双带双培养”——党员、教师快速成长的“金钥匙“
通过建立政治导师和业务导师两支队伍,发挥双向联系带动作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这样既找准了党建和教育发展的结合点,又推动了党员队伍结构优化,为打造政治素质强、业务素质棒的名师队伍提供了保障。
论文作者:李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党建论文; 教师论文; 党员论文; 课程论文; 党课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