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党性教育过程中,党性教育工作者、受教育的党员干部、教育内容、媒介载体、固化机制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党性教育过程的发生。然而从总体上看来,党性教育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特别是对党性教育过程规律把握得不够,致使党性教育不能在科学理论引导下,找到党性教育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抓手。因此,深入总结党性教育的经验,不断探寻党性教育的过程规律,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党性教育;影响因素;运行机制
一、党性教育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1、党性教育工作者。党性教育工作者是党性教育过程中的传导者,是指有专业训练,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对受教育的党员干部传播党的理论、政策主张、价值观念的个体或群体,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党组织中的党务工作者和各级各类党性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党性教育教学的干部和教师,除此之外,还包括为党员干部授课的学者、领导、英模人物等。在党性教育过程中,党性教育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着党性教育方向、目标、内容、传播方式。同时,党性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威信、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对他所传导内容的接受效果。
2、受教育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的党员干部是党性教育过程中的接受主体,即受教育者。既包括党员干部,也包括在党校、行政学院、干部院校接受党性教育的受训者。他们的现实情况、社会阅历、知识积累、政治前途等差异性,决定了他们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的差异性。他们对外界传播内容的选择,是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来吸收、消化的。同样的教育内容和同样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的受教育者会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3、党性教育内容。党性教育内容是党性教育过程中的接受客体。党性教育内容是党性教育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党性教育的性质、方向和目标的实现。党性教育内容有一定的共性,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纪律、道德品行等始终是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但这些基本内容又是随着党的中心任务和教育群体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具体化的,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现实性、差异性、针对性。因此,党性教育内容的确立必须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遵循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服务于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
二、优化党性教育的运行机制探究
1、完善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在党性教育中的保障作用。党性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党性教育制度,完善党性教育外部环境,既是保证党性教育有序有效实施的需要,也是形成党性教育合力,增强党性教育长效性的需要。一是要建立完善党性教育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级党委的一把手是党性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确保党组织在党性教育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和主导地位。二是要建立党性教育协同参与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党性教育与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和强大持久的党性教育合力,努力破解党性教育的“小环境”与“大环境”的矛盾。三是要建立党性教育监督管理机制,用“铁规”匡正学风,对参训的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净化党性教育环境。四是要建立党性教育训用结合机制。把党员干部参加党性教育的表现情况和学习效果记入党员教育培训档案,作为考核评价、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明晰党性教育目标,重视党性教育目标的方向指引作用。党性教育的基本矛盾是党性教育发生的基础,离开党的组织要求,党性教育就失去了基点。因此,认真分析党组织需求,明晰党性教育目标,是优化党性教育运行过程,提升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各级党性教育机构和党性教育工作者要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分析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与组织要求间的差距,研究党和国家对党性教育的需要;主动与党委、政府各部门沟通联系,分析和了解不同岗位对党性教育的需求;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不同党员干部对党性教育的个性要求。在坚持组织需求第一的基本原则上,兼顾岗位需求和党员干部的个性需求,确立差异性、针对性的党性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再从培训机构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党性教育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选择教学内容、方式、教师。
3、实行正确引导,发挥利益认同对党性教育效果的固化作用。利益反映了特定阶段中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分析党性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变化原因和规律的重要视角。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转型的出现,呈现出利益多元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由于受教育的党员干部所处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党的主张、党的方针政策、党的情感态度也不尽相同,对党性教育过程中所传播的内容的认同程度、接受程度也不一样的。同时,改造党员干部不合理的利益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利益矛盾,科学确立利益目标,合理选择利益实现途径,也是党性教育任务的题中之义。因此,在党性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对党员干部加强利益引导,通过利益认同固化党性教育效果。客观分析利益多元化背景下,不同利益群体的思想、情绪、价值观念等的不同特点;尊重和关心受教育者的正当合理的利益要求,把思想教育与解决人们的物质利益相结合;把利益观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受教育者利益理性的养成,合理追求利益,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4、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考核,加强对激励约束机制的创新。考核评估是激发学员学习内生动力和培训机构办学活力的有效手段,它的实现形式是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是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改革、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效益的根本需要。强化干部培训过程的激励约束管理,健全完善干部脱产轮训制度、在职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试考核等制度,使得培训学习成为干部工作和个人进步的第一需要。切实加强考试管理,着重考核干部的理论思维、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使考试成为一种形式。同时,建立在培训中考察干部和培训成果跟踪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确定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干部培训机构要严格学员的考试考核管理,依据《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健全独立的干部学习培训档案。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核查干部学习培训情况,把干部的培训期间政治表现、党性锻炼、学习表现、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真正纳入到干部管理、考核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和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更好地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结合起来,激发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在潜能和能力。
结束语
重视党性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客观需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不断拓展党性教育资源,加强方式方法创新,党性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因此,深入总结党性教育的经验,不断探寻党性教育的过程规律,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振山.切实提高干部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23):189-191.
[2]赵一楠.关于党性教育时代性和科学化的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11):92-93.
论文作者:梁海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党性论文; 党员干部论文; 干部论文; 利益论文; 内容论文; 教育工作者论文; 目标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