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注意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审计的时间上,应坚持“先审后
离”的原则。按照中央两办经济责任审计
的两个《暂行规定》的要求,企业领导人
员在任期内办理调任、转岗、退休,以及
任期届满,都应在离任前进行任期经济
责任审计。也就是说,未进行经济责任审
计,则不得办理离任手续。但从实践来
看,很少做到“先审后离”:如集团下属某
公司审计部,一年要对十几个单位进行
经济责任审计,多数是已经调离或退休,
审计时间的滞后,既影响了审计工作质
量和时效,也限制了审计成果的利用和
转化。因为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
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审计结果是否真正
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如果不
改变这种“审归审,用归用”,经济责任审
计尚未开始或尚未结束,被审计的领导
干部已到另一个岗位上任的状况,这样
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体
现,也就失去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一
些业绩平平或较差,甚至是有问题的人
继续任用,使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公正
性、权威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和体
现。因此,只有确立了“先审后离”或者是“先离任、后审计、再安排”的审计操作程
序,才可以引起离任者和被审计单位的
重视和配合,从而提高审计时效,使审计
成果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体现出经济
责任审计的实际意义。
2.审前准备阶段注意做好调查,并
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在审前要把
被审计企业及被审计人员的基本情况了
解清楚,包括被审计企业所处的大环境,
所在行业的情况和内部情况,了解被审
计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目标,要求完成
的经济指标及完成情况,了解被审计单
位的有关规章制度、财务处理程序、资金
收支规模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并对企业
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初步分析性复核,确
定审计的重点。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各个单位的特点拟定出尽可能切实可
行的审计方案,找准审计的切入点,以利
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审计实施阶段,必须把查清家底
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一环。经济责
任审计其实是给离任者一个明确结论,
给接任者一本明白账。因此要查清家底
的真实性即被审计企业的财务收支是否
真实、合法和有效益;另外对任期内负有
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各年度盈亏及累
计盈亏情况,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情况,任
期内有无失职、渎职、侵占国家资产,违
反廉政规定和其它违规违纪行为,也是
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内容。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人员面临
的一方是即将离任者,另一方是即将接
任者。作为离任者,希望审计部门对自己
任期内的工作有一个好的评价,所以在
总结自己工作时,可能侧重讲成绩的一
面,面对不足、失误轻描淡写或者是避而
不谈。而接任者则出于对自己今后工作
的考虑,可能会带着“放大镜”去看离任
者的“遗留问题”,因此只有查清、查透了
上面所讲的问题,才能使离任者交的明
明白白,接任者接的清清楚楚。
另外在实施审计时,要根据企业经
济责任审计的特点,重点对被审计企业
的重大采购和销售活动形成的债权债务
情况、重大投资决策、经营决策情况,审
查被审计人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应承
担的经济责任。
同时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
附加程序,防范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
一般是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的,审计结
果也是作为认定审计对象实绩和经济责
任、并对之做出考核评价或处理的依
据。在实施审计时,要充分利用经济责任
审计应有的附加程序。譬如:为全面充分
地了解被审计者的意见,应有被审计者
提出其任期内的述职报告。这个附加程序可帮助我们找出其单位内部控制薄弱
环节,确定审计重点;除按法定程序向被
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外,还应有将审计报
告向被审计者个人征求意见的附加程
序,从而使审计结果更准确客观,达到防
范审计风险的目的。
4.在审计终结阶段,撰写审计报告
必须慎之又慎,切忌片面,做到材料真
实、评价适当。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到离任
者的前途和名誉,组织上要求高,离任者
看得重。报告出现偏差,不仅给组织和离
任者本人带来影响,同时也将有损审计
部门的威信。因此,如何客观的、全面的、
实事求是的评价离任者业绩和存在问
题,以及应负的经济责任,就显得极为重要。
经济责任评价意见是经济责任审计
的核心。当审计报告清楚地表明“是什
么”的时候,合乎逻辑的评价也就顺理成
章了。审计评价既是具体审计项目质量
的集中体现,又是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检
阅,着重评价人的因素对于相关经济活
动的影响,不但事关被审计人的利益,而
且关系到部门利益和党的干部政策。因
此,应本着慎重、负责的态度对被审计人
任职期间范围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出实事
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应依照
审计规范评价准则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
办法规定的评价内容做出评价建议,提
出审计意见。切忌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
的事项,以及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
不明确的事项进行评价。必须做到“七
忌”,坚持“七要”。一忌感情用事,要客观
公正。二忌空洞无物,要力求具体。三忌
界限不清,要实事求是。四忌责任不明,
要是非分明。五忌主观武断,要慎重结
论。六忌超越范围,要依规办事。七忌言
过其实,要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