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探究论文_庞洪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探究论文_庞洪兵

(四川省泸县潮河镇瓦子中心小学校,646144)

摘要:基于信息时代背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授课模式、创新教学方案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关注和研究,同时要求他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解读,进而实现新技术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本文以小学数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将信息技术融入该学科教学中的意义和具体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融合途径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扮演着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发展其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学生自身的年龄和阅历限制,其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还不够高,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才能切实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内涵。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为学生打造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课堂,将枯燥的理论教育变成生动的学习对象,进而简化学生理解和分析的过程,促使高效课堂的建立。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工作相融合的积极意义

1.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强,且比较喜欢一些有趣和新奇的事物,也会在个人兴趣的驱使下去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数学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数学理论转变成具体的意象,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由此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重新改良新时期的众多教育模式,使其在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过程中演化为另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进而凸显出生本课堂的优势,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数学知识分解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体模块,使其在剖析、积累中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途径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大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利用其视听功能来创设一个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用以调动学生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熟悉的场景中切实掌握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如,数学老师可以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本班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切入点搜集教学素材,然后经过整理、加工之后,借助信息技术将其制作成一段动画视频或是一幅连环漫画,以此来塑造具体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借机提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和思考,使其尝试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分析其中的数学元素、解决生活化的问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观念。

2.设计微课授课方案,辅助教学重点知识

微课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相融合的产物之一,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环节的授课内容,进一步优化他们学习和理解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设计微课课件,将教材中的难点知识单列出来,分解成不同的模块,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将其排列组合,然后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展示给学生,要求他们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探究和分析,并将最终的学习成果整合到一起,最终形成完整的学习思路,以较为轻松的方式掌握重难点知识的核心内容。

3.展示课堂导学流程,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设计合作学习的导学案,通过将相关的学习流程、目标任务等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和探究,由此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开发其灵活的思维。例如,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将需要学生达成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细化成具体的环节和模块,并为每个环节设置好学习的时间,然后将该导学案展示给学生看,指导他们在组内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交流和分享空间,同时促进他们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使其在学习和讨论中产生新的灵感,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4.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课堂内容

信息技术本身还具备搜集、整合各个渠道的教学资源的功能,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该种技术优势,为学生补充和拓展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有效增强其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如,教师可以参照教材中的例题和考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到网络上搜集历年来的经典考题、趣味思考题等,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以此来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应用知识,进一步增加他们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数学老师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将与相关数学理论有关的故事、人物和科研成果等展示出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为课堂增添活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5.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基于信息技术的动态视图优势,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将其应用于总结和梳理知识的教学环节中,通过绘制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并通过分析、联系强调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思维图的指导下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认知。比如,教师可以在单元总结模块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幅动态的思维导图,围绕本章节的核心内容设计主题,然后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一点点展示数学概念,用以指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公式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下一个需要复习的概念或是穿插一些旧知识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过的知识。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其与教育事业的融合也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抓住教学改革的机遇,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途径,努力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确保学生们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积极的学习体验,进而不断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国栋,陈永平,江岸,蓝珊珊,许嘉琪,杜瑞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

[2]党喜莲.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思考[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

[3]陈梅乐,夏晓华,尹晶.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分析[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

作者简介:庞洪兵(1987.09-),男,四川泸县人,大学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现工作于四川省泸县潮河镇瓦子中心小学校,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

论文作者:庞洪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探究论文_庞洪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