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_政治论文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_政治论文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政治文明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的进步和开化状态即社会文明是多层次的整体。大体上说,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属物质文明的范畴;社会上层建筑中的思想文化的进步,属精神文明的范畴。问题是:在社会生产力进步和思想文化进步的同时,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社会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制度也在进步。如果不扩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概念的外延的话,它们(总称社会制度)的进步既不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也不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然而确确实实又是整个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部分和方面。因此,有必要把社会制度的进步称为制度文明,其中政治制度的进步即为政治文明。不过,政治制度的进步仅是政治文明的一部分,后者还包括其他非制度性的政治现象(如政治组织、政治活动、政治关系、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道德等)的进步。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崭新的阶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结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其形成的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意识,也就是政治知识、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政治道德、政治态度、政治感情、政治传统等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然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就我国来看,建国后,从总体上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政治意识。但是,人们的政治意识中也还有许多非社会主义的成份,如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观念,封建的忠君、等级特权、重官轻民观念等,在政治生活中起着明显的消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向现代化、民主化迈进的严重障碍。因而,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彻底肃清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或其他落后的政治意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还指社会主义政党、社会集团以及公民个人的实际政治活动的文明程度。从范围上看,大到一个阶级为实现和维护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小到公民为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利而进行的活动,如行使选举权、表决权、监督权,申诉权等,均属于政治活动。但是,无论是阶级、政党、社会集团还是公民个人在从事政治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政治文明的规范,是对政治活动和从事政治活动的主体的特定的社会要求,是否恪守政治文明规范,标志着人们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从事政治活动所达到文明的程度。政治文明的规范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活动挂着“平等”、“诚实”、“言行一致”等招牌,实际上这些规范却经常遭到任意践踏。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规范的本质,它除了上面提到的“平等”、“诚实”、“言行一致”等起码要求外,至少还包括实事求是、公正廉洁、遵守纪律、克己奉公、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以及为人民服务等。官僚主义、以权谋私、欺上瞒下、任人唯亲等,则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范背道而驰。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重要的是指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其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此相联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举制度、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制度等,也是重要的政治制度。

除政治意识、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发展进步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还包括并且要求政治关系、政治组织、政治管理机制、政治传播手段(媒介)等方面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并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成果。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是社会历史发展到新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相比,较高的自觉性、广泛的人民性、综合的建设性与前途的光明性,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特点。所谓较高的自觉性,是指社会主义能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自觉地接受科学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自觉地为经济基础服务,自觉地克服和纠正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自觉地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有益于政治文明化的经验。所谓广泛的人民性,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成了新社会的主人,公民管理国家,享有空前的参与度。所谓综合的建设性,是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活动和政治意识等的建设,它既是一种社会环境的客体建设,又是一种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主体建设。所谓前途的光明性,是指唯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代表着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未来,社会主义必然会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最美好、最光明、最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体现

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思想的物化形式。

一种社会政治文明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出现,它的逻辑起点则是一种思想的酝酿、形成与普及。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也是如此,其思想理论基础早在19世纪40年代,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时就已形成。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并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物化,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则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遵循的原则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政治思想予以研究、构划和设计的。从国体上看,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明确要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实现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坏人实行专政的政治制度;从政体上看,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鉴于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在少数民族居聚比较集中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等。如果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思想的物化形式,那么,社会主义思想则是政治制度的灵魂。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巩固与发展, 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深入发展为重要条件。

首先,消除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抵制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侵蚀,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发展。我国是个经历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国家,封建宗法等级观念,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官僚主义,家长制,特别是政治观念中的皇权本位主义思想、“清官”思想等等,都比较严重地存在着。不消除这些思想的余毒就不可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程度取决于对封建主义思想的消除程度。封建主义思想不消除,民主制中就会有专制主义的阴影。巩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思想进行批判,抵制其侵蚀。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深入贯彻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就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困扰。

其次,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性质、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我国的民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只能实行间接民主制,即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发生“分离”,权力属于人民,但交给人民选出的代表行使。因此,如何保证权力行使者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就成了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物质利益原则的条件下,权力作为一种强制力有可能被少数人用来谋取私利,背离社会主义民主原则。防止这种现象,一靠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二靠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防变拒腐的能力。在当前体制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自觉做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提高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人民监督的外部条件,防止人民公仆变成人民主人。可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条件。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主的发展程度。列宁说:“即使处理最简单的国家事务,也必须有文化。”(《列宁全集》第1卷,第644页。)列宁在分析当时俄国的情况时又指出:“由于文化水平这样低,苏维埃虽然在纲领上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群众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管理的机关。”(《列宁全集》第29卷,第156页。 )这就是说民主建设的发展程度同科学文化的高低相适应。在目前我国公民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3、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靠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指导。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必然要求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途径。政治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精神文明,特别是思想理论的指导。

政治体制主要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保障政治权力运行的各项具体制度及其政治法律表现形式。表现为政治法律形式的政治体制是同一定的政治观念、政治思想相适应的,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因此没有政治观念包括政治理论和政治意识的进步,政治体制改革就无从谈起,没有人们普遍的政治意识变革,改革后的政治体制也会运转不灵。

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面临两方面的挑战:其一是一些人思想保守,反对改革,或由于改革涉及到了自身的利益而反对改革。对这些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排除干扰和阻力。其二是敌对势力的挑战。敌对势力企图借改革实行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对这方面的挑战,除了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之外,还必须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筑起防御和反对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要系统揭露资产阶级民主、人权理论的实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澄清思想混乱。同时,在理论上深入分析我国现有政治体制的利弊得失,提出改革完善的具体方法和原则。这就是说,只有不断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正确的思想武器,才能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

任何阶级当它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都把自己阶级的思想上升为统治地位的思想,并按这个思想去建设其思想道德和文化。因此,任何社会的精神文明,特别是思想道德都反映社会政治的性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其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并据此形成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原则。科学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没有阶级性,但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服务于一定的阶级和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都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是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性质所决定的。

虽然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之前就已有了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并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种完整的形态,仍然是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后才形成的。当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还没有处于统治地位时,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不可能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由此可以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立而建立,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巩固而发展起来的。

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首先,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国家制定的法律及其各项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我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把建设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同时在宪法总纲中用大量篇幅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任务、原则和目标都作了明确规定。在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干部和人民,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增强民族凝聚力;继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吸取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重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法律、方针、政策的规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其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令,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保证了社会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制止和打击有害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如“扫黄”、“打非”等就是借助于政治和法律的力量,直接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没有政治制度及政治力量作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遭到破坏而无法顺利进行。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会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者和享用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享用者。通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切实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就能激发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接受新思想,研究新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3、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民主是解放思想的前提,只有造成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人民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科学文化才能繁荣,思想理论研究才能活跃。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就会受到压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受到影响。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自身强烈呼唤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指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予以研究,加以解决。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也在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吸取养份,不断丰富发展自身,这又必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仅包括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内容,而且要求改革人们头脑中的陈腐观念,树立适应新政治体制的新思想、新观念,这本身就会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时,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它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政治体制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又为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都会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标签:;  ;  ;  ;  ;  ;  ;  ;  ;  ;  ;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