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潘红霞

高龄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潘红霞

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2735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高龄脑血栓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龄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60例研究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效果通过脑血栓病损评估法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高龄脑血栓的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强高龄脑血栓患者的功能康复。

【关键词】康复;高龄;脑血栓;偏瘫;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28-01

脑血栓是高龄常见病,严重影响高龄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对于高龄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自理和功能康复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为了提高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院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高龄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龄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例,女35例,年龄74-79岁,平均年龄73.1±6.3岁,左侧偏瘫67例,右侧偏瘫53例。入组时生命体征稳定,无危险病情,并且均具有单侧肢体功能障碍和吞咽困难。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60例研究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护理,不进行系统专业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内科护理外,在发病7d内开始进行系统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和研究组都进行常规内科护理和护理,包括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进行脱水和扩管等。

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1]。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心理护理

高龄脑血栓患者因出现偏瘫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因此会产生认为自己无用的想法,并且担心病情加重而更加恐惧、焦虑、抑郁等,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护理的关键是要了解、关心、体贴患者,耐心与患者交流并详细解答有关疾病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同时,给家属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共同分担疾患所造成的压力。

1.2.2饮食护理

在饮食方面,要叮嘱高血压居民禁止食用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禁止抽烟喝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1.2.3功能康复护理

①偏瘫侧肢体在患者能容忍的疼痛范围内进行小幅度运用,被动活动患侧的各个关节,活动幅度逐渐加大,但要避免造成患者疼痛。②侧翻身练习;③搭桥练习;④腕关节和踝关节背伸牵张练习;⑤非护理时间坐位训练。将床头摇高30°后让患者保持座位,若患者可坚持30分钟,则增加床头10°的倾斜度,直到90°为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后可以进行床边练习。⑥步行训练。弛缓期主要进行被动功能训练,采取正确姿势,主要动作为侧卧起坐和翻身。痉挛期主要练习放松痉挛肌的动作,教会患者掌握抗痉挛的方式方法,同时进行诱导分离训练。在指导患者功能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家属的训练[2]。

1.3评定方法

通过脑卒中病损评估表(SIAS)对护理后的疗效进行评分。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马上进行第一次评分,护理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3]。

2结果

对照组护理前的各项评分为:运动功能4.79±4.40,肌张力5.19±1.60,感觉功能8.70±3.45,躯体控制功能2.19±2.06,语言功能2.59±0.88;护理后的各项评分为:运动功能12.87±4.20,肌张力5.75±1.68,感觉功能9.48±3.47,躯体控制功能3.49±2.12,语言功能2.72±0.91。

研究组护理前的各项评分为:运动功能7.20±5.68,肌张力5.30±1.87,感觉功能9.66±3.46,躯体控制功能2.44±2.29,语言功能2.78±0.52;护理后的各项评分为:运动功能15.01±5.37,肌张力8.90±2.31,感觉功能10.91±2.02,躯体控制功能5.71±0.68,语言功能2.81±0.50。

研究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血栓可以出现在脑部任何部位,是脑梗塞的高危因素,脑梗塞患者病残率很高,存活的人中约有70%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即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现代医学认为,机体出现脑血栓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项功能都具有可塑性,若对患者输入正确的姿势就会形成正确的运动模式,达到恢复偏瘫侧运动功能的目的。有资料显示[4],康复护理可以预防脑血栓进一步加重,同时改善血供情况,另外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受损,同时可以改善血管的痉挛情况,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体一旦发生脑血栓则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代偿功能,这种机体的自然恢复能力是较弱的,有些损伤是不可修复的。因此,患者功能康复主要靠的是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即康复训练。患者自行训练时如果训练不恰当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和尿路感染等,反而加重了功能障碍。所以,一定要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正确系统的训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在运动功能、躯体控制功能、关节功能和肌张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复护理高龄脑血栓的实施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子善,李聪元,闫桂芳,等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脑的结构可塑性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11(9):65-66

[2]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7):1191-1198.

[3] 金荣疆、罗荣、扬玉龙.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护理对策[J]四川中医,2015,23(9):15.

[4] 戴慧寒,高庆春,黄如训.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在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预测中的价值[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8(10):172-173

论文作者:潘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高龄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潘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