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影响研究分析论文_李淑萍

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影响研究分析论文_李淑萍

湖北省应城市中医医院 432400

摘要:目的:加强对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护理干预的认识,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改善。对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干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1].是临床上一种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患者的实际患病率及病死率均非常高。选择64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对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7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50~83岁,平均66.8岁;患病时间2~22年,平均7.1年。干预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1~86岁,平均67.7岁;患病时间1~23年,平均7.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2〕,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

1.2.1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家属了解COPD治疗的要点;宣传COPD的相关知识,包括COPD的病因、预防、治疗,识别并发症的先兆,以提高对COPD的认识程度。

1.2.2 心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心理情绪对COPD的影响,针对患者的烦恼和苦闷加以正确疏导,同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与家属沟通,及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传授放松技巧,增强患者心理应对策略;对患者提出的一些关于疾病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应该积极的给予详细耐心的回答,并给予其适当的安慰和鼓励,使患者对治疗预后效果有充分了解,鼓励患者充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饮食指导:饮食以润肠通便为原则,指导患者多食清淡可口、高蛋白、低盐低脂、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避免油腻、酸辣刺激的食物,建议少食多餐,并且鼓励患者自觉的少量多次饮水,以便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多食水果,使体内纤维素含量增加。

1.2.4 生活习惯指导:我国COPD的发病70%-80%是由吸烟引起的,向患者讲解吸烟的害处,烟雾刺激会引起呼吸道慢性炎症,使局部的免疫防御和痰液清除减低,痰液潴留不易咳出,从而反复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使疾病进行性恶化。应指导患者戒烟酒,告知患者和家属,尤其是老年人吸烟对本病的影响;起居有节,讲卫生,加强适当轻松体力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促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冬春季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发季节,指导患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的空气流通;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强自我保健意识,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

1.2.5 呼吸道: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痰指导,协助患者取卧位,张口深呼吸3~4次左右,连续咳嗽后使痰液在咽喉部汇集,然后用力咳嗽可以将痰液有效排出,还可配合胸部叩击、体位引流等方式进行排痰〔3〕。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次饮水,若痰液的黏稠度过高可以根据医嘱适当应用祛痰剂进行处理,必要时还可以采用雾化吸入方式辅助患者排痰。

1.2.6 呼吸肌训练〔4〕:呼吸功能训练和耐力训练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通气和氧合功能,其机制在于缩唇、腹式呼吸可延缓呼气流速,延长呼气、吸气时间,减慢呼吸频率,使支气管内压增加3~5 cm H2O(1 cm H2O=0.098 kPa),传至小气道,便于肺泡内气体交换,避免小气道过早关闭,减少残气量,改善肺泡有效通气量。同时可降低呼吸肌频繁收缩对氧合能量的需求。而耐力训练使机体利用氧的效率提高,动静脉氧差加大,提高了机体的能量储备,同时耐力训练还使肌体的无氧阈值提高,机体可以耐受更高强度的运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通过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两种方式使呼吸效率提高。将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有机的结合起来,每次重复的次数在10次左右,每天进行3次。对呼吸肌功能进行训练,使呼吸肌的耐力和肌力显著增强,使呼吸肌疲劳减轻。训练可以通过慢跑、登梯、扩胸、下蹲等方式进行呼吸练习,以此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使体力明显增强。

1.2.7 吸氧护理:让患者了解氧疗的意义,坚持间断吸氧15 h/d以上〔5〕,采用低流量氧气吸入,流量控制标准为1~2 L/min,氧浓度25%-29%。护理人员应时刻对患者是否出现缺氧现象,氧气管有无漏气现象进行观察,并对其鼻腔内的分泌物进行及时彻底清理,鼻导管等吸氧等设施的更换要保证及时而合理。

1.2.8 药物指导: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使患者按时用药,合理用药,不得擅自加减药物。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气雾剂,使用激素气雾剂后必须漱口。

1.3 评价方法:显效:症状改善程度、啰音减小程度、生活能力扭转程度均十分明显;有效:症状表现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啰音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减小,生活能力稍有改善;无效:症状和啰音与治疗前比较都没有任何变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控制效果为: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3%;干预组患者治疗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控制效果为: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2%。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扭转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期间对患者护理干预,可以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3 讨论

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肺部疾病,尚无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事实上,现有的药物与治疗方法都不能阻止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趋势〔6〕,同时由于慢性缺氧,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下降,使得患者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均需要他人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的次数,减缓患者肺功能下降、减少复发率,稳定病情,延缓疾病发展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7,20(3):199-203.

[3]陈长英,王俊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不同排痰方法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0(19):22-24..

[4]林江涛,张宏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00,7(5):272-274.

[5]赵鸣武.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98-99.

[6]肖耀来,李合友,林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786-787。

论文作者:李淑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影响研究分析论文_李淑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