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市犍为县人民医院 614400
【摘 要】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用药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颈动脉斑块性质、纤溶系统指标、脑梗死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TG、TC、LDL-C水平数据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颈部斑块性质经超声检查发现结果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非稳定性低回声斑块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5.88%明显低于观察组23.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8.82%,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LT、PT及APTT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用于治疗短暂性脑缺血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使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控制脑梗死发生率,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脑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T)一般多发于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易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局部供血障碍。TAT易导致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进而成为导致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约30%以上患者进一步发展为脑梗死[1]。临床上一般采用阿司匹林作为TIA治疗药物,但经大量实践证明,经阿司匹林治疗后仍存在较高的TIA复发机率,最终导致脑梗死。因此,近年来临床逐渐趋于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TIA,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TIA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0.3±4.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2.2±5.8)岁。排除标准:①无法采取控制措施的严重高血压(≥180/110mmHg)者;②有抗血小板、抗凝剂溶栓药物史者;③有出血倾向者;④严重或危末期疾病者;⑤经CT检查后未患脑出血及脑梗死者。经逐项调查后发现68例患者均无上述症状,均可纳入研究方案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间数据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凝血功能、血常规、血脂水平、大便潜血、空腹血糖等指标进行系统检查。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予以1疗程基础用药,其中阿托伐他汀钙20mg/次,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d,晚间口服,14d为1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氯吡格雷75mg/次用药,口服,1次/d,14d为1疗程。如有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者同时予以对应治疗,观察治疗后4d、10d、14d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期间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BS(空腹血糖)、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凝血酶时间)、PLT(血小板数量)、血脂水平、颈部斑块性质、脑梗死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系统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比较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LDL-C、TC、TG、颈部斑块、凝血功能数据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DL-C、TC、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LDL-C、TC、TG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DL-C、TC、T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两组患者颈部斑块超声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非稳定性低回声斑块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斑块超声检查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非稳定性低回声斑块数量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PLT结果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5.88%(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2%(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腹痛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82%(3/34);对照组患者腹痛2例,恶性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82%(3/3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主要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功能失常、脑动脉狭窄、血液成分出现异常以及血流动力学等多方因素导致,中老年人群为该疾病主要发病群体,经研究表明,TIA患者较常人带有更高机率患脑卒中、脑梗死,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3]。氯吡格雷作为新型血小板抑制剂,可通过与血小板膜受体相结合,进而对血小板凝集起到阻断作用,有效抗血小板及动脉粥样硬化,使TIA得到有效抑制,维持患者各项指标正常,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有效抑制TIA,显著降低脑梗死发生率,促进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隋欣,赵宏.氯吡格雷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 杂志,2013,33(15):3726-3727.
[2]张立,艾妮.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2):175-177.
[3]莘乃毓.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5(7):226-227.
论文作者:彭臆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发生率论文; 意义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差异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