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opher部门看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_托普论文

从Topher部门看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_托普论文

从托普系看中国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成长论文,国民论文,企业论文,托普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史表明,在体制因素的影响下,其成长并不顺利。在中国市场经济正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大,中国民营企业正以新的方式发展起来。本文拟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以托普系为例探讨中国民营企业在新时代下的高速发展之道。

一、中国民营企业的优势与困境

中国民营企业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尚处初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当时的民营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受到较大限制,如不敢或不愿公开称为民营经济,而常常挂靠公营单位,由此造成产权不清和产权纠纷,难以获得正常的资金支持。另外,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尚未形成正常的公司治理结构。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更加深入,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民营企业规模快速壮大,成为国内很有影响的企业。然而,在这一波民营企业壮大的浪潮中,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快速地走完了由兴起到兴盛到衰落甚至消亡的历程。对民营企业来说,由于体制局限性,开放的市场经济使民营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使民营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表现在:

1.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较严重地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壮大。中国的民营企业靠市场起家,经受了较多的限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并不为主流经济所看好和支持。因此中国民营经济在一开始一般只能以家族形式创业经营,以家族的凝聚力来推进和发展,并自然形成家族型治理结构。在民营公司壮大时,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已经超过家族人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复杂多变的市场使民营企业尚未来得及转型就被市场所消弱或消亡,这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如兰州黄河啤酒公司等。

2.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大多是靠着产品的成功,而非企业的成功,因而在市场上表现得十分脆弱。如济南三株公司,仅仅一个“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老汉”的常德事件就致使在兴盛时年销售额可达80亿元的三株公司轰然倒地,其他如不愿革新的广东太阳神,靠延生护宝液起家的沈阳飞龙,甚至包括广东珠海的巨人集团等。

3.资金的供应不畅是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得到及时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当民营企业一旦在经营中急需资金又得不到时,也就是民营企业开始衰落的时候,如广东爱多电器公司、郑州亚细亚商场、珠海巨人集团等。

4.如果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来看,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起家于某一产品,却又无法超越产品经营,使得民营企业起得快,衰落和消亡也很快。无情的市场并不总是给民营企业带来机遇,生命期在十年以上的民营企业已经不多了。如何将民营企业产品的成功,改造成企业的成功,形成中国民营企业长盛不衰之势,这需要民营企业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和长远行动,避免单一产品市场风险。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性的知识经济革命导致最新科技成果快速向产品转化,在中国知识经济主流中,大多数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都由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进行,其中绝大多数高科技企业都是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因此,高新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高新科技企业,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的短缺,再一次严重地制约了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只不过这一次,已引起国家领导层的高度关注,并希望利用资本市场来解决。因此,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的影响下,中国专为广大中小型科技企业(其中大多数为民营企业)而准备的创业板市场,在近年来已在全国进行了大讨论,并且已由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了创业板的挂牌技术准备。但美国经济的下滑以及纳斯达克泡沫的纷纷破灭,客观上推迟了中国创业板的推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最有希望的关头,又一次面临困难。中国民营企业健康成长之路在何方?

二、托普系的资本之路

我们在对中国近年来成功民营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中国较大型民营企业要想稳健发展,再上台阶,依托于中国的新兴资本市场是一条非常好的渠道。以资本市场的运作来为民营企业扩大知名度、募集资金、改善内部管理、重新明晰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和取得良好的财务结构等。

(一)四川托普公司简介

四川托普集团的创始人宋如华,曾经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在1992年弃文从商,以5000元起家,建立了托普公司,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已发展为拥有三家上市公司、总资产数十亿元的托普系列企业。托普依靠资本市场,成功地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市场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并成为民营企业成功壮大发展的经典案例。

(二)托普成功第一役——重组川长征

四川托普主要生产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机电产品等,在创业6年来无法得到迅猛增长,因此公司将目标转向资本市场,在各方的支持下,重组了处于四川省自贡市的四川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深市上市公司0583)。

四川托普重组川长征,大体分为两个步骤:

1.1998年1月,川长征董事会发布公告,川长征公司以每股7.42元/股的价格,采用现金购买方式,共计支付人民币7791万元,购买托普发展所持有的托普科技1050万股法人股。收购完成后,川长征持有托普科技85%的股权,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而该笔7791万元资金,是由川长征向自贡市国资局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金中借出。

2.到1998年4月,自贡市国资局和托普发展公司共同发布公告,自贡市国资局将川长征的全部国家股权共计4262.43万股全部转让给托普发展,转让价为2.08元/股,转让完成后,托普发展共持有川长征48.37%的股权,成为川长征第一大股东。并在后来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四川托普长征软件股份公司,以后再次变更为四川托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托普以预先注入优质资产等方式,通过资本运作间接上市,实现了四川托普公司的第一次飞跃,民营科技型公司搭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快车。四川托普以重组川长征方式上市,代价并不大(实际只花费3206.069万元),却使四川托普的名声迅速广为传播,为公司的壮大以及后来进一步的资本运作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是一般商业广告所不能及的。

(三)托普成功第二役——托普软件公司增发成功

在托普买壳上市的两年时间里,托普以软件企业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概念和买壳上市后高速稳健的成长和业绩实力,获得股份成功增发。

托普软件于2000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增发3380万股,发行价格为28.91元/股,其中16,725,500股对网下基金配售,17,074,500股对上网申购的投资者发行,本次发行募集资金977,158,000元,扣除发行费用22,752,302.83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954,405,697.17元,全部资金已于2000年5月23日全部到位,5月29日增发股份全部上市流通。

公司增发以后,总股本从原88,124,313,100股,增加到121,924,313,100股。其中流通股从原来的3500万股增加到6880万股,占增发后总股本的56.43%。公司每股净资产在增发后达到创纪录的10元/股,并且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直保持1亿元以上的增加额。因此,公司经营所需资金已得到增发和经营活动所回收现金的有力支持,使这家优秀的民营科技型公司再无现金短缺之累。

(四)托普成功第三役——将托普软件控股子公司托普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香港创业板设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支持国内高科技创业企业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在国内创业板市场至今尚未开启的情况下,国内比较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纷纷向香港创业板申请上市。在此背景下,托普软件公司将下属主要控股子公司托普科技成功分拆至香港创业板上市。

托普科技成立于1993年,一直专攻政府电子化项目的应用软件市场,包括政府管理部门信息化项目、职能部门电子化项目及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三大项目,客户为中国西南、东北及西北等地省市政府机构,公司属于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亦是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西部软件园的龙头企业,公司三大主要产品已在政府电子化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如TS'98税务管理系统软件,已使公司成为政府税务软件中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占据三成以上市场;TPHMIS房改软件综合管理资讯系统获国家建设部唯一推荐产品等。至发行H股之前,公司总资产已达2亿多元,公司的收入年增长率达到30%,研发开支则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0%,是一家颇具增长潜力的高科技公司。

在2001年3月托普科技以配售方式发行1.69亿H股(不含超额配售部分),每股面值0.1港元,发行价为0.72港元,共募集资金12,000多万元(不含超额配售部分)。托普科技发行H股,已获机构投资者1.27倍的超额认购,发行的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其母分司托普软件以持有40.38%的股份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其他发起人也主要是托普内部企业,如托普发展、托普电子、托普信息网络等。

托普科技于2001年3月29日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托普科技的上市,使民营企业在国际化金融市场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也使托普名声远播国际机构投资者。

(五)控股并重组江苏常州金狮股份,并更名为炎黄在线

金狮股份公司是在深圳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805,以前主要以生产自行车为主,是作为一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上市,总股本仅5722万股,流通股为1442万股。在金狮股份上市以后,因为主业面临全国性衰退,几乎面临ST。2000年9月,托普集团在中国东部的核心软件企业常州东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受让了金狮股份法人股1685万股,东普公司因此占金狮股份总股东的29.45%,取得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在取得控股地位的3个月中,东普公司便对金狮股份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资产重组,将原有的自行车生产系统全部置换出去,而将一个炎黄在线网络公司置入,使金狮公司在更名为炎黄在线后,立刻脱胎换骨,成为一家IT公司。经营范围也转化为网络系统工程,软硬件开发、生产和销售,在发展方向上完全避开原来的自行车产业而形成以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为主,网络技术增值服务为辅的格局。

在2000年末重组后形成的炎黄在线股份公司,在当年就取得一定效益。进入2001年来,在IT产业全球都渐趋衰退的情况下,前三季度仍然取得了IT产业3005万元的销售、净利润401.8万元的良好局面,再次显示了托普集团良好的产业组合能力。

买壳进入金狮股份公司,使托普在国内A股市场又获得了可以融资的渠道。

(六)托普公司资本市场运作总结

托普公司在两年多的资本运作过程中,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果。

(1)整个托普集团的总资产迅速地膨胀到20亿元以上,企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

(2)托普名声远播海内外;

(3)产品服务领域扩大,在全国大规模布点生产软硬件及提供服务;

(4)在资本市场中仅以极小代价获得三个上市公司,获得了十多亿元的公众资金,极大地支持了公司的发展;

(5)公司的产业发展在资本市场的考验和规范中,获得了战略性重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战略基础。

据有关资料表明,托普的计划是要在国内外证券市场拥有5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方可以保障托普的正常资金融通和产业链条良好进行。

三、托普系对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参考意义

托普系资本市场运作的最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等方式,获得了巨额的资金和持续发展的筹资渠道。托普系的运作表明,在托普借壳川长征、托普增发、托普香港创业板上市等,实际都只利用一个资源,即成都托普科技股份公司,这一个总资产仅2亿元,年销售收入仅1亿元的科技公司,却多次为托普带来共10亿元以上的发展资金。

观察和分析我国的其他民营企业,则没有如此幸运。著名的新疆德隆系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并没有募集到多少资金,仅在二级市场上战功显赫;其他如中科系、东欧系等民营企业,资本市场的运作并不很成功;更差的如亿安科技、四砂股份、棱光实业、闽福发等,并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得到自身价值的显著扩张。因此,对于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我们可以这样总结:

在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实力大的,可以选择在国内外主板上市;规模较小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可以选择在创业板市场上市。上市可为企业正常发展得到十分宝贵的发展资金,这是任何民营企业都应当考虑的,不管它目前的资金多么充裕。否则,易重蹈许多已削弱或消亡的民营企业的覆辙。

第一,民营企业上市,将引起市场的广泛注意力,从而使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广为人知,对民营企业扩大经营很有帮助。

第二,民营企业上市后,在公众面前是透明的,使民营公司不得不在证券市场严格的监管下规范运作。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将暴露在广大公众面前,能减少甚至杜绝企业的随意管理行为,客观上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延续企业的生命力。

第三,民营企业以各种方式上市后,为了不断给股东以丰厚回报,为了遵守证券市场各种越来越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了在股市上有良好形象和不断募得发展资金,将被迫尽最大努力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对企业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并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让位于高薪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长期化。

第四,从托普系的发展中,我们看到民营企业要介入资本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必须要有较有实力的产业化公司作基础。如果民营企业仅将资本市场作为金钱游戏场所,或者基本上没有好的项目、却只想靠某种虚无缥缈的经营思想就去上市,那将是不可能的,例如股市上已失败的中科系等以及尚未上市就已败亡的南德经济集团。

总之,证券市场有利于中国民营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对于克服中国民营企业的固有缺陷有很大作用。因此,已经先知先觉的广大民营企业正在积极努力地介入证券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证券市场,不仅使国有经济顺利地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型,而且更可能使民营企业成功地规范运作,大大延续民营企业生命,为中国培养出世界级的民营企业。

标签:;  ;  ;  ;  ;  ;  

从Topher部门看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_托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