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监测点位优化布置分析论文_李军良

空气监测点位优化布置分析论文_李军良

摘要:空气监测指对存在于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点、连续或定时的采样和测量。为了对空气进行监测,一般在一个城市设立若干个空气监测点,安装自动监测的仪器做连续自动监测,将监测结果派人定期取回,或进行人工不定期监测,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加以分析并得到相关的数据。文章对城市空气监测点位的优化调整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空气监测点位;优化;布置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都呈现出数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间分布上的不科学,不能继续满足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结果数据缺少一定的代表性,从而面临着不断增设或调整等优化的需要。笔者结合优化布点实际经验,就大气监测点位优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以供探讨。

1监测仪器的选择、校准和维护

按照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和各省有关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设置管理规定的要求,城市环境空气点位的增设和调整,需要按照一定的布点方法,在覆盖全区的现有监测点位和几个备选监测点(根据增设或调整需要)进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同步监测,要求监测时间约为15日,鉴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个别点位数据不完整等原因,整个监测时间往往会超过15日,达到20日左右。这样,就对监测人员和监测仪器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此外,在监测站布置的过程当中也要选出几个备用监测站点。在空气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要求在15~20个工作日之间,这就会使得监测的数据较为准确。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也要选择标准较高的仪器。

1.1仪器的选择

为了使不同点位间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应尽量使用同一生产厂家和型号的监测仪器,尽量减少同步监测过程中由仪器差别引起的系统误差;当有几种仪器可选时,还要尽可能选择在日常监测使用过程中表现稳定、性能指标较好的仪器系列。

1.2仪器检查和校准

为了确保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仪器、附件、连接件在使用前的校准和检查非常重要。要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和实施方案,严格校准和质控程序,全面细致的检查各项指标是否在仪器规定范围,排除隐患,把仪器状态调整到最佳,建议经1至2天试运行,确认合格后,再用于优化布点监测。在整个优化监测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必要的期间核查和仪器性能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1.3仪器备品、备机和易损件的准备

通过仪器准备、校准等工作,使仪器的使用有了很大的保障,但考虑到在长时间的运转下还是可能出现问题,进行适量的备机、耗材和易损件的准备也必不可少。对现场难以马上修复的故障仪器,及时地更换备用机,能够保证数据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通过本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在20天的监测时间里,做好仪器“三备一”的准备,能够比较好地保证监测的正常进行。

2优化布置监测点

2.1监测点布置原则

(1)在选择检测点的过程中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该监测点能够真正反映一定范围内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以及其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特征。(2)在监测点的布置过程中应当考虑各监测点的特征具有一致性,使得监测数据最后在分析的过程中有可比性。(3)在对城市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的过程中,监测点的布置要能反映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监测里的布置过程中要遵守均匀分布的原则。(4)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考虑到现有城市的规划方案,还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规划发展对监测点进行合理的布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监测点的位置要求

(1)在对监测点具体位置确定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具体监测点进行踩点,监测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下来之后,不能轻易更改,这是为了保证后续数据采集的连续性。(2)监测点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法规或者是城市规则,在具体的距离范围之内不能有污染源,以免造成监测数据的极端化。(3)监测点在选择的过程中,不能在监测的过程中出现新的建筑物或者是工厂。此外,监测点应该设置在能够保证监测安全和防火措施的地方,并且监测点能够较为容易的获得电源。

3监测点位设置方法

(1)网格布点法:适用于监测污染源分布非常分散的情况。将监测区域分成若干个正方形网格(根据人力、设备等条件确定布点密度,如lkm×1km),原则上在每个网格中心设一个监测点。

(2)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适用于孤立源所在地风向多变的情况。以排放源为圆心,画出16个或8个方位的射线和若干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同心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即为监测点。

(3)扇形布点法:适用于评价区域内风向变化不大的情况。沿主导风向轴线,从污染源向两侧分别扩出45°、22.5°或更小夹角的射线。两条射线构成的扇形区,即是监测布点区。再在扇形区内作出若干条射线和若干个同心圆弧。圆弧与射线的交点,即为待定的监测点。

(4)配对布点法:适用于线污染源的情况。例如,对公路和铁路建设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在行车道的下风侧,离车道外沿0.5~lm处设一个监测点,同时在离该外沿100m处再设一个监测点。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分布,选择典型路段,用配对法设置监测点。

(5)功能分区布点法:适用于了解污染物对不同功能区的影响。通常按工业区、居民稠密区、交通频繁区、清洁区等分别设若干个监测点。对于不同功能区域采取不同的布点方式,比如说针对于工业区可能布点的范围就比较广泛,而针对居民区布点范围就需要比较细致。

(6)此外,通常应在关心点、敏感点(如居民集中区、风景区、文物点、医院、院校等)以及下风向距离最近的村庄布置取样点,往往还需要在上风向(即最小风向)适当位置设置对照点。在进行布点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采取遥感的方式,对城市的具体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点。比如说采取北斗导航的方式进行布点,采取北斗导航的方式,能够从大局上直观的观察城市的各个角落,然后根据城市的布局,对需要进行布点的地方进行标记,就可以很容易的对整体布点有一个把握。此外,北斗导航系统还具有鹰眼功能,能够对需要监测的区域进行监控。采用北斗系统能够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起到应急的作用,是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4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提高,国民素质的不断上升,民众对于生活环境与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空气监测研究成为了一项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措施。空气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城市空气的质量,根据监测以及所采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空气中哪些物质影响空气质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用来提高空气质量,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在空气质量的检测过程中,仪器的选择,以及后期的维护,不定期的巡查,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在监测点的布置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原则,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监测仪器和监测站点的选择所带来的误差。

参考文献

[1]潘一廷,张国城,杨振琪,周志宽,潘素素,孙宝瑞,荆文杰,杨思远.环境空气监测系统中气体稀释装置的性能比较[J].计量技术,2019(11):52-56.

[2]徐雷.空气监测点位优化布置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08):128+130.

[3]潘本锋,许人骥,宫正宇,吴国平,谢品华.支撑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大气监测体系构建[J].中国环境监测,2017,33(05):57-63.

[4]罗岳平,毕军平,黄河仙.适当简化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调整程序[J].环境经济,2017(04):50-51.

[5]吴祥军,李丽,阳光,高飞.荆门市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点调整方案[J].中国环保产业,2017(01):52-55.

论文作者:李军良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空气监测点位优化布置分析论文_李军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