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理论论文,代表论文,科学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正确地理解和阐发它的科学内涵,是我们把握它的一切重要理论特征和理论意义的前提,更是我们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前提。本文试就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一探讨。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对这个基本点的正确理解是科学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前提。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是以高度概括的形式阐明的关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基本点的科学内涵。要对这一基本点有一个深入而准确的理解,还需要对以下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关系。在一般意义上,这是先进阶级的政党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政党现象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是一定社会的一定政治关系的反映。但是,由于一定的政治关系总是以一定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而一定的经济关系又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所以我们就不能说,政党现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不相干的。一方面,由于包括政党现象在内的一切政治现象、政治关系的形成和变化,它的性质和意义,都要通过经济关系,归根结底通过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明;另一方面,除了一定政党活动本身的可能的经济内容外,先进阶级的执政党为使国家发展和稳定统治,正常情况下无不把发展生产力放到首位。在这两种情况下,政党与生产力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从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目的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出发,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理所当然地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到一切工作的首位。
2.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党提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以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根据的。这个规律,根本说来,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怎样理解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的这种决定作用呢?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的。在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的社会基本矛盾。它的状况和性质决定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状况和性质,从而在根本上和整体上决定社会的发展。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这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它决定着矛盾运动的方向和状况。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先进的生产力取代落后的生产力,由此决定先进的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的生产关系,进而决定先进的社会形态取代落后的社会形态。正是基于这一规律,列宁得出一个关于社会观察的科学方法的结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列宁选集》,第3版,第1卷,第8~9页)
3.关于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先进和落后是一对反映社会领域里的事物、现象的发展性质的概念。就生产力发展的性质或水平而言,其先进与落后可以是世界总体生产力发展在不同时段内的比较,也可以是各个不同国家、地区和单位之间的生产力发展在同一时段内的比较。比较可以是纵向意义上整体的,也可以是横向意义上个别的。总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性决定了它的发展状况的可比性。这个客观性在比较的意义上可以“简化为”标准的客观性。任何可比较时期或任何可比较单位的生产力的先进性都有其特定的判断标准。从这个标准的实用性来说,它一般是被实际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技术。如马克思就曾经把手推磨和蒸汽磨分别看作产生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生产力”,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42页)马克思还从电火花这一技术现象中预见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景。列宁则把电工技术看作20世纪初的先进生产力,并把它与共产主义这一先进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正是根据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规律,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则进一步把科学技术看作“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6页)。在今天,我们谈论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则不能不与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联系起来。
4.关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理解。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中,有的同志特别提出生产关系方面的要求问题。其根据在于生产关系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和决定作用,更在于生产关系与政党现象的直接联系。但是,应该指出,生产关系的内容实际并未被排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外,而是内在地包含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在谈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问题时,实际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这就是说,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个包括生产关系内容在内的广泛的社会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问题上的系统性观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包含内与外两个方面,它的内部要求指向的是构成生产力体系的各个要素的一定发展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它的外部要求既指向生产关系,又指向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即对作为其发展条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提出要求。以为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不包含生产关系的内容的观点是一种片面的观点,是一种只把满足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因素、条件限于生产力结构内部要素的狭隘的观点。我们应以总体的方法或系统的观点理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种方法和观点主张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上,第18页)这是以高度概括的形式阐明的关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基本点的科学内涵。要对这一基本点有一个深入而准确的理解,还需要对以下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为什么要把先进文化的发展问题摆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其根据和意义在哪里?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即一般意义上的先进文化的发展问题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提出,的确表明了我们党对于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把这一要求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其理由在于:
第一,精神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物质和精神是人类世界的两大基本现象。正是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统一,构成了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和具有特征的社会。精神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结构的基本内容,它的一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不能不特别重视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事实表明,历史上每一个先进阶级无不重视精神文化的发展问题,并把它作为维护其统治的手段。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作为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形态,不是在一般的意义上而是在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高度上重视精神文化的发展。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发展目标。根据历史的经验,我们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要求的实质,在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上,第18页)
第三,精神文化发展与党的性质和党的建设的关系。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党能不能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既关系到党的性质,也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因为先进文化同先进政党的指导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四,我们在发展先进文化问题上的具体情况和经验教训。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纠正存在着的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什么是先进文化和中国先进文化?所谓先进文化,就是反映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代表进步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文化。在当代中国,所谓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的基本构成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考察先进文化的发展状况。
3.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世界先进文化。它的产生不仅改变了世界文化前进的方向,而且当它在武装了斗争着的无产阶级以后,也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在当代中国,决定我们的文化前进方向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在具体的和直接的意义上,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以,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同上,第21页)这是以高度概括的形式阐明的关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基本点的科学内涵。要对这一基本点有一个深入而准确的理解,需要对以下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基本点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另外两个基本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特殊的理论形式表明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价值观。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在更深的层次和更高的程度上回答了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的最终目标和目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人民主体原则。它的合理性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事实和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归结于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在利益这个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根本问题上,在最现实和彻底的意义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
2.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的各种利益关系。我国现阶段的利益关系是一个体系,其中包含不同性质和层次的利益关系,根本利益是这一体系中的最高层次的利益。一定利益的性质,一般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由一定利益的主体的性质决定,一是由一定利益的内容决定。把谁的利益看作根本利益、最高利益,取决于利益代表者或利益主体的性质,不同主体对利益、价值有不同的认识和选择。例如,无产阶级总是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看作最高利益、根本利益,并加以维护,并且不认为有超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的所谓自己阶级的特殊利益;资产阶级则把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极少数人的利益,实质上是自己阶级的私利,看作是最高利益,并作为这一利益的代表,千方百计地维护极少数人的利益,损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她当然把包括中国无产阶级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看作根本利益,始终代表和千方百计地维护这一利益。从一定利益的内容和性质看,无产阶级政党一般把人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国家的利益看作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而看作根本利益,并且认为这种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处理社会的利益关系问题时,正确的选择是以不损害根本利益、满足根本利益的需要为前提,但这不是说我们可以不注意处理好具体利益问题,包括“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的利益”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同上,第22~23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我们党80多年的艰苦奋斗,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多方面展开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以“三个代表”具体要求为基本点而在多方面展开的科学体系。我们说,要科学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首先要正确理解它的基本点的科学内涵,同时还要从三个基本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这一科学体系的相关方面来思考,只有在这样一个层次或高度上,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容全面的科学体系。直接说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对自己的活动的内容和作用的经济方面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对自己的活动的内容和作用的文化方面的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对自己的具有全面性意义和政治性意义的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分别是构成一定社会有机体的独立的和基本的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是一个在社会结构的意义上,在人的历史活动形式的意义上内容全面、完整的有机体,并且其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根本性。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容具有内在联系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第一个基本点和第二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结构的意义上,具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性质。它们的统一构成特定的社会形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一个从社会活动的主体与客体两个角度提出要求的具有实践内涵的有机体。具体说来,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的意义上提出要求,就是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意义上提出要求,从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具有了全面的和有机的性质,而且具有了动态的和历史的性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前两个”基本点是从社会活动的客体的角度提出的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从社会活动的主体利益角度提出的要求。由于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的实现总是以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即人们的现实实践为前提的,所以从其现实性的意义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一个包含实践内涵的有机体。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在内容上多方面展开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全面的、辩证的和实践的性质,一方面使我们有可靠的根据把它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有可能合乎逻辑地从多个角度进一步理解这个整体,理解它的科学体系性质。也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点的高度概括性、根本性,包含着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执政党建设等各个方面展开来显示其科学体系性质的最大的可能。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阐述的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的10个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性质和它的全面的思想内容的指导性线索。这10个方面是: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10个方面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始终是我们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的基本历史根据。
标签:先进文化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科学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