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
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辖区13个县市,有10个世居民族,241万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57.5%,“直过民族”主要有苗、瑶、拉祜、哈尼、布朗、彝等分布在元阳、屏边、绿春、金平、河口5个县,17个乡(镇),58个行政村,共143506人,占全州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16 %。据统计显示,“直过民族”聚居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州总贫困人口的7.1 %,贫困发生率达35.67%,高于全州贫困发生率16个百分点,贫困程度深,金融助推“直过民族”聚居区脱贫需加大扶持力度、探索新方式。
一、“直过民族”片区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受“一慢、两低”影响明显
“直过民族”主要集中于5个县,整体经济发展较慢,2017年12月末GDP220.24亿元,占全州GDP的14.89%。主要影响因素集中于“一慢、两低”。
“一慢”,即产业发展慢。一是全州州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共240个,5个“直过民族”聚居片区49个,占全州13个县市涉农龙头企业的20%,龙头企业带动“直过民族”经济发展条件受限;二是5个县区受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平地少、山地多等自然环境局限,刀耕火种小农经济意识突出,现代农业发展优势不明显,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方案推进力度缓慢。三是工业经济发展慢,产业发展以单一的种养殖、销售为主,而工业带动农业发展的产业链生产、制造、包装、电商营销发展弱。
“两低”,即文化程度和城镇化率低。一是“直过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州平均水平,布朗、拉祜、苗、瑶、哈尼等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还不到6年。“直过民族”聚居区有37个行政村没有学前教育,“双语”老师严重不足,适龄儿童入学率偏低,辍学率偏高,劳动力文盲多,还有7316人不懂国家通用语言。二是5个“直过民族”聚居县,平均城镇化率为26.89%,低于全州19.85个百分点,农村人口务农居多。
(二)金融扶贫呈现“一集中、两低”特点
2018年6月末,红河州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57.92亿元,其中,金融支持“直过民族”片区5县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2.02亿元,仅占全州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3.94%,呈现出“一集中,两低”特点。
“一集中”:金融精准扶贫信贷支持主要集中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按贷款主体和用途划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47亿元,占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贷款余额的46.83%;从期限划分看,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主要集中于中长期贷款,占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贷款余额的48.98%;按担保方式划分看,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主要集中于信用贷款,占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贷款余额的52.54%;金融精准扶贫贴息贷款较集中,占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贴息贷款余额的43.28%。
“两低”:一是产业扶贫贷款占比低。从承贷主体和用途划分看,5县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全州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仅9.84%;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扶贫贷款占比低。从监测结果显示,家庭农场及农业专业大户贷款余额仅6010万元,占全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扶贫贷款余额的18.63%;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为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的10.27%。
二、问题
(一)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丰富
一是金融服务受局限。从绿春县、金平县、元阳县、屏边县、河口县调查显示:除河口县有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其余4县仅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两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而农村金融服务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二是惠农服务受制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惠农支付网点主要办理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以满足贫困地区农民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取现、转账、余额查询功能,而缺乏征信查询、信贷需求信息采集等功能。
(二)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
“直过民族”聚居区的各金融机构间缺乏有效竞争导致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从贷款集中于建档立卡户情况可以看出,提供小额贷款和资金供求撮合的多,如: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提供个性化服务及场景功能服务的少;关注交易性或补贴性服务多,着力提升造血功能的少,尚缺乏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普惠问题的服务体系,这些问题都无法适应农业发展多样性的需要,使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
(三)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深入不够
“直过民族”聚居的山区,借助惠农支付网点提供相关金融知识宣传,但交流沟通存在语言障碍,需请当地通晓“双语”的少数民族作为翻译,导致对小额扶贫信贷、易地扶贫搬迁、财政贴息以及农村资产抵押贷款等各项政策宣传、解读不到位,入户采集经济和金融信息存在困难,“直过民族”不能用活、用好各项金融扶贫政策。
(四)保障机制及评估体系不完善
5个“直过民族”聚居的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集中于无抵押、无担保、无信用记录的扶贫小额贷款,其他贷款品种都要提供抵质押物或担保,而农村较普遍的抵押物为农村土地、农村房屋两种资产,因贫困程度深,农村土地和农村房屋缺少标准化的评估体系,90%的贫困户难以提供有效的足值抵押品;其次,5个“直过民族”聚居地无担保公司,无法为无抵押品却需信贷资金的农户或农企提供担保。
三、建议
(一)多层次提供金融服务
一是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并扩展服务功能。为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农村精准扶贫,在全州建成1,474个惠农点的基础上,改进和提升惠农点服务功能,全力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鼓励非涉农银行机构用足用活金融政策,加强“直过民族”聚居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允许在5个县及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国有银行在5个县扩大金融服务范围。
(二)多元化创新金融产品
一是加强政策性贷款支持。有力扶持“直过民族”聚居的贫困县(市)、贫困乡(镇)、贫困村实施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的政策性贷款。二是在各涉农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优势,在金融基础服务、非现金工具推广、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征信信息采集和人民币宣传服务等方面开展创新。三是拓展金融产品和提升金融服务。推动农产品订单、农村资产抵押、仓储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及非银金融产品等多种信贷方式,促进农村金融电子化服务,满足农户存贷款业务以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多样化普及金融知识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结合“直过民族”聚居区未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实际,通过开展“下乡进村”,汉语、少数民族语“双语宣传”、现场解答、实物展示等主题宣传活动,切实做好金融知识的普及,提高金融消费维权意识;其次,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需密切关注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为“直过民族”聚居区的群众做好解读,对有信贷需求的农户量身订贷,用活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增加农户可用资金,降低农户信贷成本,撬动脱贫资源。
(四)多形式维护金融生态
一是组建符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担保公司或者成立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合作社,缓解农民、农企贷款难问题;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动产、不动产抵押登记制度,将林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农业机器设备、农用车、农产品和农产品交易合同等动产引入农村信贷实践;三是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全面采集农户基础信用信息。
论文作者:兰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全州论文; 金融论文; 贷款论文; 民族论文; 余额论文; 精准论文; 贫困户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