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钻孔灌注桩在基础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隐蔽,质量影响因素繁多,施工风险性大,因此,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想应的控制措施,为今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处理措施;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和其施工特性是息息相关的,虽然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正日益完善,但往往由于工艺不当、管理不严,断桩、堵管、夹泥、蜂窝、少灌等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加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最有效的途径是运用科学的施工工艺。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建立质量控制制度,进行技术培训与交底,明确施工薄弱环节,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同时做好各不利因素的预防措施,实现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的主动性。
1.钻孔灌注桩的常见质量问题
1.1断桩
封底时,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泥浆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4];施工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控制泥浆的比重,因泥浆比重太大或泥浆中含有加大泥块,在混凝土灌注时造成导管堵塞,在处理导管堵塞问题时导致泥浆夹杂在混凝土内,导致混凝土内夹有泥层;混凝土灌注的时间持续较长,降低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导致上层混凝土结块,使得灌注过程难以进行造成断桩。
1.2缩颈
缩颈是钻孔灌注桩最常见的质量问题,造成缩颈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地质因素引起的缩颈现象,在粉砂层地质条件下极容易发生缩颈现象;成孔后没有及时进行混凝土灌注,砂层收缩及溃流造成缩颈;相邻桩孔施工扰动造成缩颈;泥浆护壁性能差,无法支撑孔壁侧向压力造成缩颈。
1.3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上升是工程施工中最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原因主要可能有,第一,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需要一节一节的去拔导管,在拔导管的时候可能导管会碰到钢筋笼导致钢筋笼上升,第二种可能是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是不断往上顶的,也会把钢筋笼子顶上来。当钢筋笼的外径及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太小, 有时套管内壁与箍筋之间夹有粗骨料时, 会发生钢筋上浮现象。
1.4沉渣过多
钻孔灌注桩的沉渣量检测是施工中关键控制点。如果沉渣量过多,桩基在受到荷载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沉降,造成桩基承载力失效,严重影响桩基的质量。造成桩底沉渣量过多的因素很多,第一就是泥浆护壁成孔过程中的泥浆的比重过小,或者循环的速度较慢,孔底沉渣未能及时清理干净,第二就是孔底沉渣较多没有进行二次清孔;第三就是下放钢筋笼的时候不小心碰撞到孔壁致使孔底成渣较多。
2.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2.1断桩的处理措施
首先,在桩基成孔完成后,及时进行清孔,清孔时间需根据孔底沉渣量进行确定,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保证清孔彻底。其次,要对泥浆指标进行检测,保证泥浆质量符合要求,避免因泥浆问题造成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卡管,导管堵塞现象,影响浇筑过程的顺利进行。最后,为了防止断桩,在进行首次混凝灌注时,保证导管口距孔底40cm左右,同时必须保证首批混凝土方量充足。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导管使用前做好水密性试验。配备发电机防止断水断电的,重视浇筑的过程,只要是开始浇筑就要想进一切办法去连续浇筑,不能断断续续的浇筑,只要一段就会出现断桩,桩基的质量控制严重受到影响。
2.2缩颈的预防措施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做好缩颈的处理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中应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进行护壁;加大钻头,保证孔径满足要求;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增加孔径;采取隔孔施工方法,避免相邻桩基施工时产生扰动;加大泵量,加快钻进速度,使得泥浆形成良好的护壁作用;尽快进行混凝土灌注,避免桩孔等待时间过长。
2.3钢筋笼上浮的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钢筋笼子上浮,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降低浇筑的速度,这样可以减轻笼子上浮的情况,当然我们也是可以在钢筋笼子上口焊接固定或者压上重物。导管在上拔的过程中可能保证导管埋深在规范要求值的最小值也就是导管埋深2米,这样钢筋笼的埋深就大了,钢筋笼和混凝土的握裹力会变大,防止钢筋笼子上浮。除此之外,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确认钢筋笼子是否是上浮的,钢筋笼子的定位方式也决定了钢筋笼是否上浮。
2.4避免孔底沉渣过多
为了保证孔底沉渣量满足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成孔后,利用钻头保持慢速空转,进行第一次清孔,清孔时间不得少于30min;采用配合比合格的泥浆,严格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证护壁效果;在下放钢筋笼时,要保证钢筋笼垂直慢放,避免撞击到孔壁,导致孔壁坍塌;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5]。钢筋笼安装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清孔,清孔要彻底,使用测量绳进行孔底沉渣检查,待沉渣量满足要求后及时进行混凝土灌注工作。
3.钻孔灌注桩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3.1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施工单位组织的,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相关人员一同参会。进行图纸会审主要是为了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解决在施工之前,尽量完善图纸内容,是设计符合实际;同时使施工单位及参加队伍充分熟悉图纸内容,了解施工重点、难点,并制定施工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保证施工可以顺利进行。图纸会审时,需对会议中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记录内容需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签字,会议记录作为图纸的补充和施工依据[2]。在会议中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会后有设计单位发设计修改图或变更通知单。图纸会审的过程中,针对不符合施工实际情况的问题,参加单位要大胆提出意见也建议,对一些施工费时且效果不佳的工艺提出变更意见。图纸会审的程度全面、彻底,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并保证施工质量。
3.2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要做的技术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根据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影响因素的多变性及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落实责任制,做好施工质量管理与监督工作。通过技术交底能够提升技术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技术交底必须依据施工工序分次进行,禁止在施工开始之前笼统的一次性地进行,而且在每一道工序开始前要根据不同的人员,进行不同内容重点及不同技术深度的分层交底。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前,技术交底一般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交底。如果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时,技术交底的内容必须要全面、详细,进行三级交底时,由于被交底对象是施工队伍,因此,交底文件的内容一定要便于理解,保证交底达到预期的目的。
小结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这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施工成本低、成桩质量好、施工过程对周围建筑产生的扰动小且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目前,我国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已逐渐完善,但由于其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预见因素,因此其质量控制还具有一定的难度。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繁多,必须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任意一道工序不符合要求,都会对埋下质量隐患,造成缩颈、塌孔、断桩等现象。针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需及时处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建松.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7.
[2]陈庆国.道桥施工中应用的钻孔灌桩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7.
[3]李洁华. 谈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17.
论文作者:王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钻孔论文; 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泥浆论文; 沉渣论文; 导管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