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ADSL技术的VPN业务(论文文献综述)
陆洋[1](2018)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宽带接入网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与关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兴起也给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宽带接入网依然是通信网发展的瓶颈之一,选用适当的接入网技术高效地进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部署是解决如今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本文围绕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展开实践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综述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分析在工程实践中合理运用接入网技术的必要性;概述了宽带接入技术架构,对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在传输效率、传输方式、部署成本、建设环境等方面的特性;(2)分析研究了FTTH技术的典型方案和部署原则,从网络结构对FTTH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OLT、ONU和ODN的功能和具体的部署策略,分析说明了FTTH所适用的应用场景;通过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建模,提出了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的多种建设方案模型;(3)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根据用户应用需求设计实现了淮阴师范学院两个校区的宽带接入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接入层OLT、BRAS设备、网管系统、双机热备和光猫的部署。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可行性、施工方法及施工验收测试结果。
唐军[2](2014)在《SG电信IP城域网网络结构和业务质量优化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SG电信IP城域网所承载的业务类型不断增多,且宽带用户网速成倍增加,使得网络结构日趋复杂,用户对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应对市场竞争,提升用户感知,公司网络运营部组建了数据团队,开展网络优化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公司网络建设部门每年都会实施一期IP城域网扩容工程,维护部门在网络运营过程中也要开展网络优化活动。IP城域网优化活动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适合于采用PDCA法开展研究。在计划(P)阶段,采用因果分析图法找出了影响IP城域网质量的两个方面问题,即网络结构和业务质量。研究网络结构时,划分为核心层、业务控制层、接入汇聚层依次进行分析,并对配套传输资源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说明。研究业务质量时,对常见的四类业务类型,即宽带、IPTV、VPN、光纤专线分别开展研究。每个网络层面或每种业务类型,各列出了三项左右的问题,然后设计了优化措施。在执行(D)阶段,根据优化方案的性质由网络建设部门或网络维护部门组织实施。在检查(C)阶段,列出了网络优化实施进展情况,从网络运行参数和业务质量性能测试两个方面评估网络优化的效果。在处理(A)阶段,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下一步的网络优化提出了建议,对IP城域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网络优化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在研究过程中,除采用PDCA方法外,还使用了因果分析法和排列图法等质量控制工具。质量管理理论和网络优化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网络优化的科学性和效果。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但愿能为SG电信IP城域网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其他电信运营商实施IP城域网优化活动提供借鉴。
蔡铭[3](2014)在《韶关电信IP城域网网络优化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在三网融合战略环境下,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加速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域,运营商市场竞争加剧。此外,因传统固话市场份额不断萎缩,IP通信方式逐步替代电路交换为主的语音通信,中国电信提出了由基础网络运营商转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计划,在经营传统固话、基础网电路出租、宽带业务的基础上,经营移动电话、IPTV、宽带增值产品等业务。韶关电信从2008年开始推出了IPTV业务。IPTV业务的流量增长迅速,至2012年已经超过了普通宽带上网的流量。同时,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用户的网速需求也越来越高,从最早的2M已逐步提升到6M、12M,甚至部分地区达到100M。IPTV业务的发展和宽带的大提速,使韶关电信IP城域网的流量大幅增长,部分网络设备和链路出现了瓶颈,网络质量下降,影响了IPTV、IP电话、即时网络游戏等业务的感知。为提升韶关电信宽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助力韶关电信战略转型,韶关电信网络运营部组建了数据团队,负责韶关IP城域网优化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工作。本文首先对韶关电信IP城域网核心层、业务控制层、接入汇聚层及业务发展情况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从网络结构的角度,制定了IP城域网核心层、业务控制层、接入汇聚层和配套传输资源的优化方案;另一方面,从承载业务的角度,针对IP城域网常见的宽带上网、IPTV、VPN等业务,分析影响其业务质量的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优化方案。按照方案设计实施韶关城域网工程,通过测试城域网业务,验证了方案优化后的效果。最后,对韶关IP城域网的发展作出规划设想,为下一步网络优化改造的方向提出建议。
王曦尧[4](2013)在《泰州铁通宽带市场客户忠诚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电信行业的重组,电信行业形成三家竞争的态势。全业务经营是各家运营商的主要战略,宽带业务作为全业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宽带用户群体已经成为各家营销的重点。随着产品和技术同质化,客户争夺将越来越激烈。电信运营企业能否有效留住客户的关键之一在于能否有效实施产品营销和关系营销,增强客户承诺和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因此,研究电信宽带产品和服务的相关属性对客户承诺的影响,并进而通过客户承诺而影响客户忠诚对于电信运营企业留住现有客户和拓展新客户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关系营销、客户流失、客户承诺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产品和服务的三个核心属性:提供特征、关系特征和市场特征、客户承诺、客户忠诚三者关系的研究模型,并提出若干层面的研究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回访获得了286份有效问卷和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多重中介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宽带业务的提供特征、关系特征、市场特征显着正向影响客户承诺;宽带业务的提供特征、关系特征、市场特征显着正向影响客户忠诚;客户承诺显着正向影响客户忠诚;客户承诺部分中介提供特征、市场特征对客户承诺的影响,完全中介关系特征对客户承诺的影响。
黄林[5](2012)在《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组网研究与规划》文中指出2010年,伴随三网融合方案和第一批12个试点城市的出台,三网融合已进入可见的实施阶段,标志着面向三网融合的下一代网络建设工作也将拉开竞争的序幕。三网融合是挑战更是机遇,为积极应对挑战,促进中国电信各项业务的发展,满足三网融合下的新业务需求,需要深入研究三网融合对中国电信IP网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网络建设改造策略。滁州电信作为滁州本地网重要的运营商之一,面临着广电、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全业务的激烈竞争,随着宽带业务的发展和宽带用户数急速的增长,IP城域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积极应对下一阶段业务发展需求,必需从网络的现状出发,找出网络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利于后期的网络改造和优化。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为:1.介绍了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的网络现状,包括核心层、业务汇聚层、宽带接入层的网络结构现状;分析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存在的相关问题和下一阶段的业务需求预测;2.提出了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的目标网络架构,重点阐述了骨干传输技术、接入层技术的选择,IP地址的规划和路由选择策略;介绍了骨干层核心设备的功能特性3.通过对MPLS VPN、QoS等分析研究,提出相关技术在滁州宽带IP城域网的规划与部署方案;4.介绍了IPTV承载网平台的现状分析,通过对组播、单播业务的相关流量计算模型,提出了IPTV业务的组播部署和平台的规划建设方案。
谷兴龙[6](2012)在《巴州铁通城域IP网光进铜退改造和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并得到很大的普及。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面向工作、生活和娱乐的日新月异的“多媒体业务”不但涵盖了传统业务,更基于此开展了新的业务,不论在收入,还是在业务上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语音业务。基于宽带互联网技术的视频娱乐、网络游戏、多媒体信息发布共享等服务正在被大家所接受,用户对带宽的需求也更高,目前的宽带互联网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利用新技术对原来的城域网进行大规模改造已势在必行,提升现有网络的承载力:一方面推进新老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必须优化现有的网络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在新建网络中需要充分考虑新技术的应用,做好前期规划,对各种新业务的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实现网络运营的最大利益。本文基于目前的巴州铁通网络现状,结合现有的各方面的资源,提出网络改造、建设解决方案,最后测试验收。首先充用调研巴州网络现状和需求,根据市场目标与发展规划,对巴州IP城域网做出网络调整,结合PON技术做出适合巴州状况的网络改造、建设的具体方案,最后,结合工程实际,提出技术改造后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简单阐述,最后对该论文作了总结。
张玲艳[7](2011)在《电信第二网络平台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宽带用户数和上网时长也伴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一些关键的业务包括VoIP、IPTV、大客户MPLS VPN、C网IP RAN对网络品质及网络安全要求较高。现有的IP城域网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一个完整的、独立于现有城域网的第二网络,形成业务的差异化承载。本文立足于2010年电信第二网络平台建设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及需求,通过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电信第二网络设计方案。本文首先针对电信业务发展的需求,分析了现有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第二网络平台的详细需求。其次,阐述了有关于网络互连、宽带接入等关键技术以及涉及本文术语的相关名词解释。然后,根据业务需求,设计电信第二网络平台设计方案,包括设计思路、业务承载方式、网络对接设计、组网方案设计、路由算法选择、业务接入认证选择、冗余备份措施、设备选型等。并给出了本次网络设计的IP地址规划方案、VLAN规划方案。最后,根据现有接入情况,提出各个接入设计方案与技术措施,包括网络接入业务设计、业务接入场景设计、设备配置等要求。本文的最后部分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点,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聂晓琴[8](2011)在《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与前景》文中研究表明宽带接入技术是宽带网络建设的关键环节。分析当前宽带接入技术发展的现状,从XDSL接入、以太网接入、HFC接入、无线接入、光纤接入、电力线接入六个方面入手,简要介绍这六种常见宽带接入技术,并对宽带接入技术的前景作出展望。
丁鹏程[9](2009)在《秦皇岛网通城域网VPN架构设计与业务部署》文中指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企业内部组建专网的需求,需要运营商提供接入手段,而传统的DDN等专线组网方式价格昂贵,客户端设备投资大,维护、升级起来困难,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对于其组建专网的安全性、灵活性、经济性、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随着ADSL、IP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IP技术的城域网组建VPN可以弥补传统组网方式的不足,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所以,本文以秦皇岛网通现有城域网为基础,对ADSL、LAN两种接入方式下网通VPN业务的实现与管理进行了研究。本文基于VPN业务相关ADSL、VLAN技术原理针对秦皇岛网通城域网进行了架构分析,提出了两种网络设计的原则,提出采用ISN8850设备的VPLS技术进行ADSLVPN业务的部署;采用VLAN技术、静态IP地址方式进行LAN VPN业务的部署,解决了VPN业务技术方案选择问题。搭建测试环境,模拟VPN业务规划实现方式。测试通过采用VPLS技术可以实现ADSL VPN业务,并且进一步确定VPLS技术支持级连;测试通过采用VLAN技术,静态IP地址方式可以实现LAN VPN业务;测试通过ADSL、LAN网络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设备之间均可实现VPN业务互通;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网络优化的方案,解决了全网开放VPN业务的全部技术问题。最后,确定了VPN业务的管理模式,并进行了详细阐述,为VPN业务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VPN业务的实现使得秦皇岛网通开放了一项新的业务,满足了社会进步的需要,且逐渐为企业带来显着的收入,具有分支机构的各大银行、政府、企事业单位纷纷选择VPN方式组建专网,不仅提升了秦皇岛网通的企业形象,而且逐渐成为秦皇岛网通的一项主要业务,每年为企业带来的收入近千万元。
吴鹏[10](2008)在《太原网通IP城域网建设优化方案》文中指出山西网通IP宽带网于2001年年底建设完成,网络结构按组网功能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随着以IPTV、视频监控等业务为代表的宽带增值业务的快速增长,特别是P2P业务的迅猛增长,2007年山西网通IP宽带城域网的宽带用户和网络流量增长都非常快,部分城域网的汇聚节点上行带宽占用率已达到70%以上。2008年随着山西网通光进铜退和宽带提速工程的推进,宽带用户的上行带宽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并且预计2008年山西网通的宽带用户将增长40万户以上,这就对IP宽带城域网的网络容量和设备能力提出了较大的需求。因此,为满足今后宽带业务发展的需要,太原网通公司将在2008年实施城域网优化改造工程,继续扩容和完善现有的IP网络,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本人在实践工作中,参与了大量的宽带城域网建设及维护工作,也熟知太原网通宽带城域网的现状。本文便是根据从工作中得到的经验,并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所写成。它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目前太原网通宽带城域网的现状介绍和现存问题的分析;二、结合本身工作经验提出的宽带城域网优化原则;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宽带城域网的具体优化方案和IP承载网建设方案等。
二、基于ADSL技术的VPN业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DSL技术的VPN业务(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互联网宽带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
2.1 宽带接入技术架构 |
2.2 ADSL接入技术 |
2.2.1 ADSL技术特点与性能 |
2.2.2 ADSL接入方式 |
2.2.3 ADSL调制原理 |
2.2.4 ADSL接入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
2.3 光纤接入技术 |
2.3.1 光纤接入方式的特点与结构 |
2.3.2 PON技术结构与特点 |
2.3.3 EPON接入技术 |
2.3.4 GPON接入技术 |
2.3.5 EPON与 GPON的对比 |
2.3.6 光纤接入技术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
2.4 HFC接入技术 |
2.4.1 CATV网络简介 |
2.4.2 HFC宽带接入技术 |
2.5 几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
2.6 无线接入技术 |
2.6.1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分类 |
2.6.2 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方案分析 |
3.1 基于GPON的 FTTH网络结构 |
3.2 基于GPON的 FTTH部署规划 |
3.2.1 OLT部署 |
3.2.2 ONT/ONU部署 |
3.2.3 ODN部署 |
3.3 FTTH场景方案模型 |
3.3.1 新建多层住宅方案模型 |
3.3.2 新建高层住宅方案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技术工程实践 |
4.1 淮阴师范学院FTTH接入方案设计 |
4.1.1 网络拓扑结构及设计思路 |
4.1.2 接入层OLT |
4.1.3 BRAS设备 |
4.1.4 网管系统 |
4.1.5 双机热备部署方案 |
4.1.6 设备面板 |
4.1.7 光猫 |
4.2 宽带线路工程实施 |
4.2.1 宽带线路工程概况 |
4.2.2 工程施工方案 |
4.2.3 分布施工方法 |
4.3 宽带线路工程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SG电信IP城域网网络结构和业务质量优化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1.3.1 质量管理三部曲 |
1.3.2 PDCA循环 |
1.3.3 质量控制工具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SG电信IP城域网现状和需求分析 |
2.1 采用PDCA部署IP城域网质量提升活动 |
2.2 IP城域网各网络层面现状 |
2.2.1 SG电信IP城域网概况 |
2.2.2 核心层现状和存在问题 |
2.2.3 业务控制层现状和存在问题 |
2.2.4 接入汇聚层现状和存在问题 |
2.2.5 IP城域网的传输资源现状 |
2.3 IP城域网业务质量现状和发展预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G电信IP城域网网络结构优化方案 |
3.1 IP城域网网络优化原则和质量标准 |
3.2 核心层网络优化 |
3.2.1 核心层网络负载均衡的优化 |
3.2.2 BR与IPTV平台对接的优化 |
3.2.3 BR与IDC网络对接的优化 |
3.3 业务控制层网络优化 |
3.3.1 BRAS部署组播技术的优化 |
3.3.2 BRAS设备和链路扩容 |
3.3.3 SR上联链路冗余优化 |
3.4 接入汇聚层网络优化 |
3.4.1 部署链路捆绑技术 |
3.4.2 接入汇聚层设备扩容 |
3.4.3 接入汇聚层网络扁平化 |
3.5 IP城域网配套传输资源扩容优化 |
3.5.1 SG市区内的传输资源扩容优化 |
3.5.2 市区到县局的传输资源扩容优化 |
3.5.3 乡镇到县局的传输资源优化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G电信IP城域网业务质量优化方案 |
4.1 宽带拨号业务质量提升 |
4.1.1 影响宽带拨号业务质量的因素分析 |
4.1.2 宽带拨号业务质量提升方案设计和实施 |
4.2 IPTV业务质量提升 |
4.2.1 影响IPTV业务质量的因素分析 |
4.2.2 IPTV业务质量提升方案设计和实施 |
4.3 VPN业务质量提升 |
4.3.1 影响VPN业务质量的因素分析 |
4.3.2 MPLS-VPN的优化方案设计和实施 |
4.4 光纤专线业务质量提升 |
4.4.1 影响光纤专线业务质量的因素分析 |
4.4.2 光纤专线业务质量提升方案设计和实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G电信IP城域网优化实施效果评价 |
5.1 网络优化实施进展情况 |
5.2 网络优化效果评价标准 |
5.3 网络优化后城域网主要设备运行情况 |
5.4 网络优化后城域网常见业务性能测试 |
5.4.1 宽带拨号业务性能测试 |
5.4.2 IPTV业务性能测试 |
5.4.3 VPN业务性能测试 |
5.4.4 光纤专线业务性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1)研究结论 |
(2)不足之处 |
(3)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名称解释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韶关电信IP城域网网络优化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1 IP 城域网基本概念 |
1.2.2 国内固网运营商 IP 城域网的发展思路 |
1.2.3 国内主流厂商的新技术研究 |
1.2.4 常用的 IP 城域网技术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韶关电信 IP 城域网现状分析 |
2.1 IP 城域网各网络层面现状 |
2.1.1 韶关电信 IP 城域网概况 |
2.1.2 核心层现状和存在问题 |
2.1.3 业务控制层现状和存在问题 |
2.1.4 接入汇聚层现状和存在问题 |
2.2 IP 城域网的传输资源现状 |
2.3 IP 城域网业务发展现状和预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韶关电信 IP 城域网网络结构优化 |
3.1 IP 城域网网络优化原则 |
3.2 核心层网络优化 |
3.2.1 核心层网络负载均衡的优化 |
3.2.2 BR 与 IPTV 平台对接优化 |
3.2.3 BR 与 IDC 网络对接的优化 |
3.3 业务控制层网络优化 |
3.3.1 BRAS 部署组播技术 |
3.3.2 BRAS 设备和链路扩容 |
3.3.3 SR 上联链路冗余优化 |
3.4 接入汇聚层网络优化 |
3.4.1 部署链路捆绑技术 |
3.4.2 接入汇聚层设备扩容 |
3.4.3 接入汇聚层网络扁平化 |
3.5 IP 城域网配套传输资源扩容优化 |
3.5.1 韶关市区内的传输资源扩容优化 |
3.5.2 市区到县局的传输资源扩容优化 |
3.5.3 乡镇到县局的传输资源优化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韶关电信 IP 城域网业务质量优化 |
4.1 宽带拨号业务质量优化 |
4.1.1 宽带拨号业务质量差异原因分析 |
4.1.2 宽带拨号业务质量优化方案设计和实施 |
4.2 IPTV 业务质量优化 |
4.2.1 影响 IPTV 业务质量的因素分析 |
4.2.2 IPTV 业务质量优化方案设计和实施 |
4.3 VPN 业务质量优化 |
4.3.1 影响 VPN 业务质量的因素分析 |
4.3.2 MPLS-VPN 的优化方案设计和实施 |
4.4 光纤专线业务质量优化 |
4.4.1 影响光纤专线业务质量的因素分析 |
4.4.2 光纤专线业务质优化方案设计和实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韶关电信 IP 城域网优化效果 |
5.1 网络优化效果评价方法 |
5.2 网络优化后城域网主要设备运行情况 |
5.3 网络优化后城域网常见业务性能测试 |
5.3.1 宽带拨号业务性能测试 |
5.3.2 IPTV 业务性能测试 |
5.3.3 VPN 业务性能测试 |
5.3.4 光纤专线业务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泰州铁通宽带市场客户忠诚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目标 |
1.2.3 研究的意义 |
2 相关理论概念 |
2.1 交易营销和关系营销 |
2.1.1 交易营销 |
2.1.2 关系营销 |
2.1.3 交易营销和关系营销的区别和联系 |
2.1.4 交易营销和关系营销的整合 |
2.2 客户流失及影响因素 |
2.2.1 客户流失 |
2.2.2 客户流失的影响因素 |
2.3 承诺和客户承诺的涵义 |
2.3.1 承诺的涵义 |
2.3.2 客户承诺的涵义 |
2.3.3 客户承诺的维度 |
2.4 客户承诺和产品服务特征 |
2.4.1 提供特征 |
2.4.2 关系特征 |
2.4.3 市场特征 |
2.5 客户承诺与客户忠诚 |
2.5.1 客户忠诚 |
2.5.2 客户承诺与客户忠诚 |
3 公司内部和外部现状 |
3.1 泰州铁通公司简介 |
3.2 泰州铁通宽带业务发展状况 |
3.2.1 泰州铁通宽带收入情况 |
3.2.2 泰州铁通宽带装机情况 |
3.2.3 泰州铁通宽带流失情况 |
3.3 泰州铁通主要宽带业务产品介绍 |
3.3.1 ADSL家庭宽带 |
3.3.2 FTTH宽带光纤接入 |
3.3.3 光纤企业专线 |
3.3.4 数字电路业务 |
3.3.5 虚拟专用网(VPN)业务 |
3.3.6 网络传真及数据快线业务 |
3.4 互联网现状介绍 |
3.4.1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 |
3.4.2 泰州铁通公司互联网的现状 |
4 研究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4.1 概念模型的构建 |
4.2 研究假设 |
4.2.1 提供特征的影响 |
4.2.2 关系特征的影响 |
4.2.3 市场特征的影响 |
4.2.4 客户承诺对客户忠诚的影响 |
5 研究过程 |
5.1 数据分析 |
5.1.1 特征变量分析 |
5.1.2 信度分析 |
5.2 测量工具 |
5.3 调查程序 |
6 统计结果 |
6.1 频次分析 |
6.2 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
6.3 多重中介回归分析 |
7 研究结果与讨论 |
7.1 假设检验结果 |
7.2 研究结果讨论和改进措施 |
7.2.1 假设结果讨论 |
7.2.2 中介变量的影响因素 |
7.2.3 因变量的影响因素 |
7.3 改进措施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5)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组网研究与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宽带IP城域网的发展背景和理论基础 |
1.1 宽带IP城域网的国内外发展背景 |
1.2 宽带IP城域网的相关理论基础 |
1.3 宽带IP城域网的分类和结构 |
第二章 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的现状研究 |
2.1 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的网络现状 |
2.2 滁州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
2.3 业务量需求和发展预测 |
第三章 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的网络规化方案 |
3.1 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网络结构的规划 |
3.2 核心路由器等设备选型 |
3.3 骨干传输技术的选择 |
3.3.1 IP over ATM技术 |
3.3.2 IP over SDH技术 |
3.3.3 IP over DWDM技术 |
3.3.4 OTN技术的研究与部署 |
3.4 接入层技术的选择 |
3.4.1 HFC接入技术 |
3.4.2 ADSL接入技术 |
3.4.3 FTTX+LAN接入技术 |
3.4.4 无线接入技术 |
3.4.5 FTTH技术的研究与部署 |
3.5 IP地址规划 |
3.6 路由选择策略研究 |
3.6.1 路由协议 |
3.6.2 滁州宽带IP城域网的路由策略 |
第四章 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MPLS VPN业务部署 |
4.1 MPLS VPN应用的重要性 |
4.2 MPLS VPN的一些相关技术 |
4.3 MPLS VPN的部署 |
第五章 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中的QoS部署 |
5.1 城域网QoS部署的必要性 |
5.2 城域网QoS部署的目的 |
5.3 城域网QoS体系中的业务分类 |
5.4 目前城域网各类业务特征和流量定义 |
5.5 拥塞管理 |
5.6 典型业务的QoS部署 |
第六章 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IPTV的研究和规划 |
6.1 IPTV平台现状 |
6.2 IPTV流量的计算模型 |
6.3 IPTV组播的部署 |
6.4 IPTV平台的建设规划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巴州铁通城域IP网光进铜退改造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城域IP网接入技术 |
1.2 互联网发展状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概述 |
第二章 巴州铁通IP承载网改造 |
2.1 巴州铁通业务发展现状及预测 |
2.2 原有网络介绍 |
2.3 现存问题 |
2.4 铁通巴州分公司网络改造目标 |
2.5 网络结构调整改造方案 |
2.5.1 总体调整原则 |
2.5.2 目标网络结构 |
2.5.3 路由组织 |
2.5.4 QoS业务等级和保障策略 |
2.5.5 网络带宽减压方案 |
2.6 巴州铁通网络部署 |
2.6.1 核心层设备QoS部署策略 |
2.6.2 巴州铁通城域网IP地址规划 |
2.6.3 网络数据分流方案 |
2.7 巴州铁通业务实现方案 |
2.7.1 PPPOE业务实现 |
2.7.2 专线业务实现 |
2.7.3 MPLS VPN业务实现 |
2.7.4 NGN语音业务 |
第三章 巴州铁通城域接入网光进铜退改造建设 |
3.1 接入网现状 |
3.2 接入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光接入网系统改造设计要求及目的 |
3.2.2 接入网改造建设方案 |
3.3 巴州铁通网络规划及网络结构 |
3.3.1 巴州铁通OLT部署 |
3.3.2 网络连接结构图 |
3.4 网络数据规划 |
3.4.1 城域网SVLAN规划 |
3.4.2 PON网络IP地址规划 |
3.4.3 QoS部署 |
3.4.4 业务配置规范 |
3.4.5 网络故障自愈能力设计 |
3.4.6 网管系统设计 |
3.6 业务测试 |
3.6.1 用户上网感知度测试 |
3.6.2 网络质量测试 |
3.7 网络系统改造后效益对比分析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GPON技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电信第二网络平台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来源与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概述 |
2.2 城域网络现状 |
2.3 设计需求 |
第三章 主要知识与关键技术 |
3.1 网络互连 |
3.1.1 路由技术 |
3.1.2 交换技术 |
3.1.3 VLAN技术 |
3.1.4 QinQ技术 |
3.2 宽带接入技术 |
3.2.1 ADSL技术 |
3.2.2 FTTX+LAN技术 |
3.2.3 EPON技术 |
3.2.4 VPN技术 |
3.2.5 MPLS VPN技术 |
3.3 名词解释 |
第四章 网络平台设计 |
4.1 设计思路 |
4.1.1 双平面 |
4.1.2 新建独立核心 |
4.1.3 业务承载方式 |
4.2 网络对接设计 |
4.2.1 核心对接 |
4.2.2 与业务路由器对接 |
4.3 组网方案设计 |
4.3.1 总体架构 |
4.3.2 设计完成的网络拓扑结构 |
4.3.3 路由算法选择 |
4.3.4 业务接入认证选择 |
4.3.5 冗余备份措施 |
4.3.6 设备选型 |
4.4 IP地址规划 |
4.5 VLAN规划 |
第五章 网络接入业务设计 |
5.1 业务接入场景设计 |
5.1.1 传统的DSLAM设备接入场景 |
5.1.2 传统的LAN接入场景 |
5.1.3 FTTB的DSLAM接入场景 |
5.1.4 FTTB的LAN接入场景 |
5.1.5 FTTH接入场景 |
5.2 设备配置 |
5.2.1 业务路由器配置 |
5.2.2 汇聚交换机配置 |
5.2.3 OLT设备配置 |
5.2.4 ONU设备配置 |
5.2.5 DSLAM设备配置 |
5.2.6 AAA系统配置 |
5.2.7 IPTV终端配置 |
5.3 MPLS VPN接入 |
5.3.1 跨域MPLS VPN接入 |
5.3.2 非跨域MPLS VPN接入 |
5.3.3 网络服务质量 |
5.4 二层VPN业务 |
5.4.1 组网拓扑控制 |
5.4.2 组网配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常见宽带接入技术简介 |
1.1 XDSL接入技术简介 |
1.2 以太网接入技术简介 |
1.3 HFC接入技术简介 |
1.4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简介 |
1.5 光纤接入技术的简介 |
1.6 电力线接入技术 |
2 宽带接入技术和设备发展趋势 |
2.1 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
2.2 宽带接入设备的发展趋势 |
(9)秦皇岛网通城域网VPN架构设计与业务部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VPN技术发展现状 |
1.1.3 VPN技术的特点 |
1.2 研究意义 |
1.2.1 开展VPN业务的技术优势 |
1.2.2 开展VPN业务对ISP公司的影响 |
1.3 本文工作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3 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VPN相关技术 |
2.1 VPN分类及其实现方式 |
2.1.1 VPN的发展 |
2.1.2 VPN的分类 |
2.1.3 VPN的实现方式 |
2.2 ADSL技术 |
2.2.1 ADSL技术原理 |
2.2.2 ADSL技术的优点 |
2.3 TCP/IP协议 |
2.3.1 TCP/IP协议原理 |
2.3.2 网际协议IP |
2.4 VLAN技术 |
2.4.1 VLAN技术概述 |
2.4.2 VLAN的实现原理 |
2.4.3 VLAN的主要特征 |
2.4.4 VLAN的分类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秦皇岛网通城域网总体架构、VPN需求分析及设计思路 |
3.1 城域网ADSL网络架构分析 |
3.1.1 ADSL网络的组成 |
3.1.2 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 |
3.1.3 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 |
3.2 城域网LAN网络架构分析 |
3.2.1 三层交换机 |
3.2.2 二层交换机 |
3.3 网通城域网VPN业务的功能需求、建设需求及实现目标 |
3.3.1 VPN业务的功能及建设要求 |
3.3.2 VPN业务实现的目标 |
3.3.3 VPN业务实施及设计注意事项 |
3.4 VPN业务设计思路及可行性 |
3.4.1 VPN业务设计思路 |
3.4.2 课题可行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秦皇岛网通城域网VPN业务架构及实现 |
4.1 网通VPN网络架构设计及其支撑体系 |
4.1.1 基于ADSL网络的VPN架构设计 |
4.1.2 基于LAN网络的VPN架构设计 |
4.1.3 VPN网络的网管系统 |
4.2 网通VPN业务的具体实现 |
4.2.1 ADSL网络VPN业务的实现 |
4.2.2 LAN网络中VPN业务的实现 |
4.2.3 VPN业务支撑系统的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VPN业务的测试与部署 |
5.1 ADSL VPN业务测试 |
5.1.1 ATM DSLAM VPN业务接入 |
5.1.2 IP DSLAM VPN接入测试 |
5.1.3 VPLS间级连测试 |
5.1.4 ATM与IP DSLAM VPN业务互通测试 |
5.2 LAN VPN业务测试 |
5.2.1 测试环境的搭建 |
5.2.2 测试数据的配置 |
5.2.3 VPN业务的测试 |
5.3 秦皇岛网通VPN业务部署 |
5.3.1 秦皇岛网通ADSL网络VPN业务部署 |
5.3.2 秦皇岛网通LAN网络VPN业务部署 |
5.3.3 秦皇岛网通VPN用户组网方案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VPN业务管理 |
6.1 VPN业务管理的必要性 |
6.2 网络管理 |
6.2.1 VPN网络管理 |
6.2.2 VPN网络硬件的管理 |
6.2.3 VPN网络软件维护 |
6.2.4 VPN网络安全管理 |
6.2.5 VPN网络流程管理 |
6.3 制度管理 |
6.3.1 建立硬件维护制度 |
6.3.2 建立软件使用制度 |
6.3.3 完善机房管理制度 |
6.4 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
6.4.1 培训的必要性 |
6.4.2 培训的内容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10)太原网通IP城域网建设优化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太原网通IP宽带网网络现状 |
1.1 太原市简介 |
1.1.1 地理位置 |
1.1.2 自然环境 |
1.1.3 自然资源 |
1.1.4 行政区划 |
1.2 省内骨干网现状 |
1.3 太原市城域网现状 |
1.3.1 核心层 |
1.3.2 汇聚层 |
1.3.3 接入层 |
1.4 计费认证系统 |
1.4.1 计费系统 |
1.4.2 认证系统 |
1.5 DNS系统 |
1.6 网络管理 |
1.7 路由协议和自治域 |
1.7.1 路由协议 |
1.7.2 自治域 |
1.8 用户接入及业务种类 |
第二章 当前IP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
2.1 网络结构方面 |
2.1.1 核心节点至省干节点流量不均匀 |
2.1.2 部分汇聚层设备端口占用率高、负担过重 |
2.1.3 四大中心局节点汇聚交换机过多 |
2.1.4 数据设备占用大量主干光缆和局间中继光缆 |
2.1.5 接入层ATM上行DSLAM设备不利于下一步流媒体业务的开展 |
2.1.6 DSLAM设备存在N×2M上联和级联层次多的问题 |
2.1.7 四郊县网络结构有待继续调整 |
2.2 网络安全方面 |
2.2.1 汇聚层存在单点故障的隐患 |
2.2.2 Extreme交换机抗攻击能力差 |
2.2.3 接入层宽带节点采用光纤直驱方式 |
2.2.4 网管机房没有防火墙保护,易受到外来攻击 |
2.2.5 放置在用户端的交换机无法防止非法本地登陆 |
2.2.6 业务控制能力不足 |
2.2.7 3A服务器平台性能较弱 |
2.2.8 设备老化或处理能力不足 |
2.2.9 网络上存在单主控板运行的节点 |
2.3 网络管理方面 |
2.3.1 业务支撑系统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 |
2.3.2 光电转换器和协议转换器无法网管 |
2.3.3 缺乏网络分析和控制的手段 |
2.3.4 MPLS-VPN业务得不到北电的技术支持 |
2.4 宽带提速现状分析 |
2.4.1 宽带提速现状 |
2.4.2 影响宽带提速的主要原因 |
第三章 优化改造原则 |
3.1 优化改造原则 |
3.2 IP城域网网络结构目标 |
3.2.1 城域骨干网目标结构 |
3.2.2 宽带接入网目标结构 |
第四章 城域骨干网优化改造方案 |
4.1 省网出口路由器优化扩容方案 |
4.2 城域网核心层扁平化改造方案 |
4.2.1 改造背景 |
4.2.2 改造难点 |
4.2.3 实施方案 |
4.3 城域网核心层优化扩容方案 |
4.4 支撑系统优化扩容方案 |
4.4.1 宽带用户License扩容方案 |
4.4.2 宽带Radius认证系统扩容方案 |
4.4.3 计费/数据库服务器扩容方案 |
4.4.4 存储磁盘阵列扩容方案 |
4.4.5 备份系统扩容方案 |
4.4.6 DNS业务系统扩容 |
4.5 IP地址分配 |
4.5.1 IP地址分配原则 |
4.5.2 IP地址数量估算 |
4.6 VLAN规划 |
4.7 路由协议和自治域 |
4.7.1 路由协议 |
4.7.2 自治域 |
第五章 IP承载网建设方案 |
5.1 新建IP承载网设计思路 |
5.1.1 对城域网的基本认识 |
5.1.2 城域传送网: MSTP与城域WDM? |
5.1.3 城域IP网: MPLS与城域以太网? |
5.1.4 技术趋势与选择原则 |
5.2 太原网通IP承载实验网网络现状 |
5.2.1 核心层网络现状 |
5.2.2 汇聚层网络现状 |
5.2.3 接入层网络现状 |
5.2.4 可靠性设计 |
5.2.5 网络流量拓扑设计 |
5.2.6 网络路由设计 |
5.2.7 与它网的互联互通 |
5.2.8 网管系统建设方案 |
5.3 MPLS现状 |
5.3.1 MPLS结构及VPN部署现状 |
5.3.2 VPN RR设置现状 |
5.4 业务路由器扩容方案 |
5.4.1 优化方案概述 |
5.4.2 优化目标 |
5.4.3 建设原则 |
5.4.4 网络组织方案 |
5.4.5 网络结构 |
5.5 主要设备性能 |
5.5.1 NE80E |
5.5.2 NE40E |
5.5.3 Quidway AR2810 |
5.5.4 Eudemon 500 |
第六章 城域网汇聚层优化改造方案 |
6.1 迎泽、河西、城北、平阳路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
6.2 二营盘、高科技、尖草坪、大东关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
6.3 义井、兴华、迎新街、郝庄、小店、北营、南寒、晋祠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
6.4 市政府、敦化坊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
6.5 中北大学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
6.6 新建国师街、柴村、二枢纽汇聚节点 |
6.7 清徐、古交两个县局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
6.8 阳曲、娄烦两个县局节点汇聚设备更新 |
6.9 新建接入汇聚节点 |
第七章 城域网接入层优化改造方案 |
7.1 接入层ATM上行DSLAM设备改造 |
7.2 接入层IP上行DSLAM优化 |
7.2.1 迎泽、河西、城北、平阳路节点 |
7.2.2 二营盘、高科技、大东关、尖草坪节点 |
7.2.3 义井、兴华、迎新街、郝庄、小店、北营、南寒、晋祠节点 |
7.2.4 国师街、柴村、二枢纽节点 |
7.2.5 中北大学节点 |
7.2.6 敦化坊、市政府节点 |
7.3 清徐、古交、阳曲、娄烦宽带优化方案 |
7.3.1 清徐宽带优化方案 |
7.3.2 古交宽带优化方案 |
7.3.3 娄烦宽带优化方案 |
7.3.4 阳曲宽带优化方案 |
7.4 贝尔DSLAM设备问题专题 |
7.5 特殊DSLAM设备问题专题 |
7.6 接入层网络结构调整原则 |
第八章 IP网络设备安全身份认证系统建设方案 |
8.1 现状分析 |
8.2 建设目标 |
8.3 建设方案 |
8.3.1 集中认证审计系统 |
8.3.2 动态口令系统 |
第九章 ADSL2+AnnexM DSLAM部署 |
9.1 市场背景介绍 |
9.2 相关技术介绍 |
9.2.1 GSHDSL与ADSL2+ AnnexM之争 |
9.2.2 激活模式介绍 |
9.2.3 Annex M技术介绍 |
9.2.4 ANNEX M模式的功率谱 |
9.2.5 ANNEX M模式的新特性 |
9.2.6 ANNEX M模式的应用 |
9.3 DSLAM设备测试情况 |
9.3.1 DSLAM测试情况汇总 |
9.3.2 终端测试情况汇总 |
9.3.3 不同套片的互通性问题 |
9.3.4 串扰问题 |
9.4 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接入覆盖模式 |
第十章 山西网通宽带用户行为分析系统扩容 |
10.1 山西网通宽带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现状 |
10.1.1 网络结构 |
10.1.2 设备配置 |
10.2 系统功能 |
10.2.1 非法接入监控 |
10.2.2 VoIP监控 |
10.2.3 特定应用监控 |
10.2.4 全业务分析 |
10.2.5 WEB信息推送 |
10.3 扩容方案 |
10.3.1 扩容建设原则 |
10.3.2 建设需求 |
10.3.3 建设地点 |
10.3.4 组网方案 |
10.4 主设备配置 |
10.4.1 无源分光设备 |
10.4.2 分流设备 |
10.4.3 预处理服务器 |
10.4.4 后台管理服务器 |
10.4.5 网络设备 |
10.5 资源需求 |
10.5.1 电源功耗 |
10.5.2 IP地址需求 |
第十一章 开展宽带帐号绑定工作 |
11.1 现状 |
11.2 帐号绑定的技术方案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基于ADSL技术的VPN业务(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D]. 陆洋.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2]SG电信IP城域网网络结构和业务质量优化设计与实施[D]. 唐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 [3]韶关电信IP城域网网络优化设计与实施[D]. 蔡铭.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4]泰州铁通宽带市场客户忠诚的实证研究[D]. 王曦尧.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3)
- [5]滁州电信宽带IP城域网组网研究与规划[D]. 黄林.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6]巴州铁通城域IP网光进铜退改造和建设研究[D]. 谷兴龙.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7]电信第二网络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张玲艳. 南昌大学, 2011(07)
- [8]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与前景[J]. 聂晓琴. 硅谷, 2011(13)
- [9]秦皇岛网通城域网VPN架构设计与业务部署[D]. 丁鹏程. 东北大学, 2009(S1)
- [10]太原网通IP城域网建设优化方案[D]. 吴鹏. 北京邮电大学,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