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能人在温州农村政治发展中作用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能人论文,作用论文,农村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涌现了一大批经济能人(主体是私营业主)。能人现象构成了温州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一道特别富有地方色彩的风景线。由于经济能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社会群体具有私人拥有生产资料和雇工实现资本增值和企业发展的特点,因此随着这一群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他们参与政治的愿望也不断增强。
一、经济能人参与政治的过程
温州经济能人群体作为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已有政治体系中一开始没有自己确定的地位和参政渠道,而是经历一个逐渐定位和参与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9年—1987年。这一阶段大量出现的是个体户。1985年,全市经工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即达130437户,家庭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农村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家庭企业的产品通过专业市场(当时名闻遐迩的专业市场有10个)和10万农民购销员销往全国各地。“以家庭企业为基础,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购销员为纽带”,曾经被人们说成是“温州模式”初期的基本特征。虽然这时候个体户作为自食其力的个体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提供服务和方便,被社会所接受。但是个体户分散、资产小、经济实力不大,大多数处于养家糊口或小康状态,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维持经营,再加上这部分人原来素质不高,因此既无参政议政的意识,也无这方面的条件。这一阶段的后期,一些个体大户开始向私营经济(1987年温州市政府文件统称为“股份合作企业”,其实质大多是由几个业主共同投资经营的合伙企业)发展。但是当时国家的相关政策尚未明确,社会上又存在“姓资姓社”的争论,因此他们中许多人是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只求在经营上能存在下去,而不求甚大发展,更不可能提出什么参政议政要求。应该说,此时他们对政治参与表现得比较冷漠。
第二阶段是1988年—1992年。这一阶段,私营经济出现较快的发展,私营企业主人数也出现较大的增长。由于外部环境明显宽松,加上温州市委、市政府从政治上保护这类企业的发展,如(1)1988年8月25日颁发的《关于私营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2)1989年11月20 日颁发的《关于股份合作企业规范若干问题的通知》,(3)1990年6月 7日颁发的《批转市体改委等五个部门,〈关于股份合作企业规范化若干政策规定的报告〉通知》,(4)1992年12月13 日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股份合作企业的规定》等旨在保护一批私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因此,一些个体大户和专业大户纷纷以各种形式扩大投资。随着私营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私营企业主群体的扩大,他们必然要寻求保护其经济和社会权益的政治后盾、反映其愿望要求的渠道、参与社会活动的舞台。但是这一时期对于私营企业主逐渐出现的政治参与倾向,国家尚无特定的政治渠道和场所给予疏导和容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私营企业主在政治参与方面表现为无序状态。
第三阶段是1993年至今。这一时期,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开始从无序状态进入有序状态。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温州私营经济出现大发展,上规范、上档次的企业的不断组建,私营业主群体也进一步扩大。1993年温州私人合伙的股伙合作制企业数达到36887家,其中工业企业27771家,工业产值192.8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6.2%。这时中央文件明文规定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要进行团结、帮助、引导和教育,通过工作,在他们中逐渐培养起一支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的积极分子队伍,以带动他们的同行为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根据中央精神,温州市委、市府及时把非公有制经济人真正纳入统一战线范围,在他们中建立起一支代表人士队伍,一方面加强对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又对他们作出适当的政治安排,使他们能进入人大、政协和工商联参政议政,促使这个群体在政治参与方面走向有序的轨道。
二、经济能人参与政治的基本状况
私营业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群体。由于个人经历、原有职业、文化程度、资产大小、所在地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在政治参与方面表现得比较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状况。
(一)关心政治,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有相当一致性
私营企业主整个群体都比较关心政治,尤其是关注党和国家对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决策。温州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共有34750家,其中私营企业8104家,个体企业14202家,外商独资企业112家,其他企业12332家(指私人出资合伙的股份合作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占80%以上,工业总产值占90%以上,上缴税收占温州财政收入的60%左右。由此可见,非公有制企业和私营业主这一群体对温州区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甚大。私营业主对国家政策的关心,在十五大召开之前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私营企业订有十几份、甚至几十份重要报刊,有些还派专人阅读,其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市场信息,而且也是为了分析理论界、舆论界的动态及中央的政策走向。私营业主在关注政治的同时,逐渐对一些问题形成了大致相同的认识和看法。私营企业主的绝大多数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许多人表示是党的富民政策使他们发了家,这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句话代表了多数私营企业主的心声。党的十五大召开后,他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前景更抱有信心,对温州市委、市政府重视、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感到满意。同时,许多人也进一步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应负有的责任,为了回报社会,他们纷纷投入“希望工程”、“光彩事业”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活动中去。
(二)将其关心的问题提升为一种政治要求,并力求反映出来
私营业主作为一个利益群体,从总体上说尚未形成自觉、完整的政治要求。他们大多数人对政治的关心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但也有相当一部人积极将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升为一种政治要求,并且努力通过一定的场合反映出来。这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
1997年的一份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私营企业主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处于中间位置。他们一方面基本认可这种位置,另一方面也想继续有所提高,传统的“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农、八商、九儒、十丐”的摆位使他们感到是一种耻辱,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较急切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政治地位(《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书曾经一度在温州十分畅销,许多私营企业主的案上都摆有此书)。同份问卷调查表明,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主中,想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人数比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要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他们一方面要求自己提高素质,树立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希望和要求党和政府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2、要求进一步拓宽政治联系渠道
私营企业主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协调各种关系,要求与党和政府建立起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系渠道。目前他们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联系:一是加强与人大、政协的联系,希望这些部门成为能反映他们要求和保护他们利益的“娘家”;二是希望能经常参加由党政领导、人大、政协及有关部门召集的座谈会,以充分反映呼声;三是希望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其要求纳入党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并能及时了解决策结果;四是希望与当地党政要员建立起个人关系。
3、要求建立自我保护与协调的组织
1997年的问卷调查显示,90.2%的受访私营企业主认为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行业协会,73.6%的受访私营企业主认为这种组织的作用应保护同业权益和发挥内外协调的作用。从1993年开始,鹿城等县(市、区)的私营企业主自发组织了各类商会和行业协会,以“五自”原则入会,即入会自愿、组织自立、公务自理、经费自筹、会长自选。实行“四自”方针,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这种组织与党和政府保持联系,对保护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协调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及沟通与外部的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已有20多个这类商会。同时,全国20多个城市也相继成立了温州商会。
(三)参与政治,获取一定的政治安排
当前私营业主参与政治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安排性参与,主要指一些私营业主经有关党政部门和组织的推荐,进入人大、政协,或在工商联、青年联合会等组织中任职,参加相关的政治社会活动。这在私营业主中占居主导地位,多数私营业主也热衷于这种参与。据统计,本届(98换届时的数据)私营业主被选为市以上人大代表的有130人,其中市本级人民代表119人,省级人民代表10人,全国人大代表1人;被推荐为市以上政协委员的有73人,其中市本级政协委员66人, 省政协委员7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进入市以上工商联领导班子的有29人,其中省级4人,全国工商联1人。二是非安排性参与,主要指自行参与村民委员会选举。1998年11月份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后,我市开始了大规模的村级换届民主选举工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了十年渐进、一朝突破的局面。一些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的业主纷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竞选。私营业主这一群体的介入,一方面使一些具备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的人参与村务管理;另一方面也使农村政权建设进一步复杂化,农村政治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动向。一些富裕村拉票十分激烈,有些企业主利用家庭观念、宗派势力上门游说,有的还请客送礼,或明或暗地贿赂选民。
三、对经济能人参与政治的几点看法
经济能人是立足于自身经营事业的社会群体,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连续稳定的政策,而党和政府的总方针也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社会稳定,双方利益有一致之处,也就有了共同合作的基础。从现实情况看,在总的方面,私营企业主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实现的政治参与的效应是积极的、有益的。
其一,政治参与纳入到现有政治体系之中,进入有序状态。在我国,私营经济将会长期存在和发展。随着私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私营企业主群体必然要提出一些政治要求。不允许他们提出政治要求是不可能的,简单压抑也不利于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相反还会促使其政治上的盲目、恶性发展,不利社会的稳定。正确的态度和作法是因势利导,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帮助,及时将他们纳入到现有政治体系之中,促使他们的政治参与有序化。同时他们多层次的政治参与需求能得到有效地舒解,有利于促使这个群体健康成长,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
其二,产生某种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私营企业主在我国是一个新生的社会群体,其成员基本上都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国家干部中转化而来。当他们从原有的社会角色转变为一种新的社会角色后,迫切希望得到社会的重新承认和接纳,在心理上感到有所归宿,产生安定感和安全感。当党的政策不仅在经济上鼓励他们健康发展,而且在政治上引导他们参政议政,这样就使他们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一种归属感。一旦产生了这种归属感,认为自己是国家和社会中一员,他们又会产生一种社会责任感,认为要对这个国家和社会做出一些益事和善事。在这种归属感和责任感的推动下,他们还会注重自身的形象,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及注意协调好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总之,私营企业主群体的政治参与方面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他们向社会的归属和担当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有益力量。
其三,有利于反映私营企业主群体的意见和要求。私营企业主在其生产经营和社会生产诸方面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也会产生许多想法和意见。通过政治参与的多层渠道,能较畅通地把这些困难、问题、意见和想法反映给党的政府,有助于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及有益于疏通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同时也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及时制定或调整有关政策。
其四,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私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企业、行业与政府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劳资之间都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磨擦。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激化矛盾,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和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通过参政议政的一定渠道和场所,不仅有利于私营企业主与外界联系、沟通,寻求共识、化解矛盾,而且也有利于外界与他们接触、协调和调整关系。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私营业主是一个正在发展、变化之中的社会群体,在其政治参与方面也会出现相应变化,只有认真地、不断地研究这些变化和发展,适时地调整相关的方针和政策,才能促使这个群体健康成长和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也才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