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33000)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理论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评估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人际方面在静脉输液前的不舒适来源,实施生理舒适、心理舒适护理干预和护理技术舒适性措施。结果:对100例静脉输液患者运用舒适护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能积极配合,不紧张,对整个输液治疗过程满意,舒适度明显提高。结论:以人为本的舒适护理模式,能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舒适护理;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214-01
多年来,静脉输液一直沿用功能制护理模式下的操作标准[1],故形成了一种重基本技能轻人本护理的倾向。虽然整体护理在临床已实施多年,但因没有新的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2],因而在静脉输液或其他护理操作中,仍不能摆脱功能制护理模式,特别在工作忙、治疗任务重时,更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舒适护理[3]。本文对100例患者行静脉输液时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1.一般资料
我中心2012年3~9月对100例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男36例。女64例。肾脏疾病36例,妇产科疾病48例,风湿性疾病10例,其它6例。对这100例患者每日静脉输液时均提供舒适护理。
2.护理实施
2.1 评估患者静脉输液前的不舒适来源
2.1.1 生理方面 有无疼痛,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线、音响等带来的不舒适感觉。
2.1.2 心理方面 有无焦虑恐惧,精神状态如何,心理感觉如满足感、安全感、被尊重感是否得到满足。
2.1.3 社会人际方面 有无沟通障碍,人际关系如何。
2.2 护理干预
2.2.1 生理舒适的护理干预 ① 促进环境舒适。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特别对住院患者,适切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刺激,每日治疗前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条件舒适,环境清洁、安静,室温、空气湿度合适。②重视服饰美及护理人员仪表风范,增强患者的感觉舒适度。美的仪表常给人以亲切、端庄、文明的印象,稳健适度的步伐,轻声细语的言谈,敏捷而轻巧的动作,自然的表情,以礼以诚待人的态度,能提高患者的关键舒适度,同时能使患者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2.2.2 心理舒适的护理干预 根据评估资料来看,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其中输液安全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大多数患者对静脉输液常识缺乏了解,因此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使患者增强信心。①输液前向患者讲解输液的目的,输入的药物,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输液速度、输入液体需要时间,输液故障的表现、不良反应病症的处理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临床上常见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脉血回流,患者特别紧张,因此要向患者或家属讲解出现静脉回流的原因、处理方法及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等。②全民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能量,操作前鼓励患者提问题,并作出承诺,给予保证,将用熟练的护理技术,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增进患者心理上的安全感。③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实施有效沟通,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选择恰当得体的称谓,切记这样叫患者:“某某床,挂瓶了”,应满足患者的尊重需要,满足尊重的需要可导致自我信任、价值、能力、应用性等方面的舒适感觉。④努力营造病室轻松愉快的气氛,同病室的患者之间沟通融洽,是患者能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中,保持心理舒畅,精神放松,最大限度地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2.2.3 护理技术舒适性措施 ①静脉输液属于沁入性操作,大部分患者都有怕痛的心理,因此,我们在操作中除了以轻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爱心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外,尽量减轻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感,提供穿刺成功率。需连续输液者可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每天穿刺的痛苦。②系止血带不切过紧,时间不宜过久。对静脉充盈不佳的患者不怕打静脉,可用手轻轻摩擦皮肤,以减轻疼痛感,提高穿刺成功率。③输液完毕拔针对患者也是一种不舒适的刺激,因此要掌握拔针的技巧。拔针的时应用消毒棉签沿静脉走向轻压皮肤进针处和血管进针处,快速拔针后可嘱患者抬高输液侧手臂,按压2~3min,防止局部出血淤斑。④天气寒冷时盖好患者的被子,提供热水袋捂手,以避免输液侧肢体因较体温低的液体输入引起的冰冷和麻木感。
3 结果
通过对100例静脉输液患者运用舒适护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能积极配合,不紧张,对整个输液治疗过程满意,表示舒适度明显提高。
4 讨论
多年来,静脉输液一直沿用功能制护理模式下的操作标准及评分细则进行,评价的最后标准仍是以静脉穿刺成功率为标准,忽略了静脉穿刺每次面对的是不同的患者,应给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因此为了使整体护理真正体现出“整体”的概念[4],必须在护理操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舒适护理模式正是基于这一基础上,它是得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更加有的方矢[5-6]。
在理论上绝大多数护士都意识到要以患者为中心,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不能摆脱功能制护理模式,在工作忙及治疗任务重时,更是埋头机件操作,静脉输液时一味追求速度和“一针见血”,忽略了与患者交流,忽略了患者的生理、心理舒适的护理,不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要求。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操作频率极高的护理作项目之一,因此,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可见接反应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只有真正转变观念,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才能将整体护理稳妥、深入的开展下去,是患者真正得到全身心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詹亚卿,张晓丽.包干责任制较功能制护理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20-2221.
[2] 吴渭虹,赵金相,郑玲.关于功能制护理与整体护理的思考[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7):408.
[3] 吴云,王淑芬.舒适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4):2909-2910.
[4] 陈婉媚,冯绮玲.整体护理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123-125.
[5] 程荣荣.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0(25):7-8.
[6] 陈朝华. 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4;35(8):1770-1771.
论文作者:李菊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4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舒适论文; 心理论文; 操作论文; 功能论文; 环境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