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研究理念--问题与框架_哲学研究论文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研究理念--问题与框架_哲学研究论文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构想——问题与构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构架论文,社会科学论文,当代论文,人文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到科学前沿,成为当代大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也日益凸现出来并成为当代哲学的重要前沿分支。然而我国哲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却严重滞后,迄今尚少见这方面的专门学术著述。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实践、大科学和大哲学的整体背景,依托于作者关于社会认识论前二期研究的已有成果,批判地吸收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积极成果,探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和基本构架,提出关于开展社会认识论第三期研究的基本构想。敬请识者指教。

一、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几个前提与方法问题

1.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其统一性问题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对象,对其进行哲学的研究和分析。那么,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在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不少国家,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相对明确的区分。社会科学主要指对人类关系的学习和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人口学等,而人文科学则是关于人类思想、文化、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学科,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法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哲学等。英、德等国家则未作明确的区分。英国用Humanities(人文科学),将其归为社会。德国用精神科学(或人文科学)统摄和概括人文社会科学。在我们看来,这里的分歧,从根本上说根源于人类知识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复杂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文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人文社会问题研究的多样性与综合性。严格说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在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式等方面是各有侧重、存在区别的,而且它们之间的分化与综合也许正是当代大科学进一步深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重要领域和可能方向。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我们可以舍弃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与差异,而侧重关注其共性和统一性方面,以便在与自然科学的比较和对照中探讨其现代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规定

如何界说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它有什么功能和使命?人们对其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不妨先看看西方哲学界对社会科学哲学的规定与界说。

当代西方哲学中对社会科学的规定五花八门,但概括起来,主要有4种观点[①a]。

其一,统一社会科学论,即认为哲学应当通过运用某些普遍概念而使多种多样的社会科学学科得到统一的说明;社会科学哲学的任务在于为各种社会科学提供统一的概念框架,以使其本质、特点和功能等得到批判性的度量和解释。

其二,社会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即认为社会科学哲学应当提供对社会科学的哲学分析和分析方法,以解剖社会科学,消除概念的模糊性,并为社会科学的理解提供哲学方法论。

其三,批判社会科学论,即认为社会科学哲学应当对于社会科学的使用进行批判和评价,通过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道德规范,使社会科学家明确其道德责任,以使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其四,社会科学增长论,即哲学应当建构关于社会科学增长的理论模型,以对社会科学知识如何才能更好地增长和发展提供说明。

在我们看来,以上关于社会科学哲学的几种规定尽管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展示出在社会科学哲学界说中的不同视角和测度。借鉴它们,结合我们研究的实际,我们可以做出我们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界说。

罗素曾经说过,当我们问“科学是什么”时,我们就已经提出了关于科学的哲学问题。同理,当我们提出和回答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时,我们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探索。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是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本质、特点、规律、方法等问题的哲学探索,它舍弃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各具体学科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在与自然科学的参照与比较之下,就人文社会科学是否、能否和何以成为科学等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进行探索,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哲学方法论指导,其任务在于以哲学方式规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方式与方法,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全面发展。

3.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性质

就其性质而言,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是一门高层次的关于反思的哲学。反思,又叫后思。黑格尔曾经说过,“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①b]我们曾经谈到,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在科学理论层面上对社会的认识,因此在本质上是一种反思性认识。而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作为对于这种反思性认识的哲学认识,本质上是对反思的反思,它以在科学理论层面上进行着的社会认识和自我认识为对象,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反思。

4.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①以难题为向导,将问题提升到哲学层面来加以解答。我们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关注与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社会认识论第一、二期研究中所发现和遗留的“难题”[②b]所引发的。因此,认真研究和解析这些难题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开拓性研究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向导作用。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困难正在于它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怪圈”,和由这一个个怪圈相互交织而成的“迷宫”。回避或绕开了它们,我们就无法求得对于谜底的真正解答。这一个一个的“怪圈”就像一条条的“阿里阿德涅之线”,我们只有沿着它们不断地深入探索,才有可能以它们为向导去解开谜网,走出迷宫,求得谜底。这正是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能够有所进展的关键之点。

②认真借鉴而又不拘泥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已有成果。正像当代西方哲学界在科学哲学方面研究的时间和水平各方面远远领先于我们一样,当代西方人文科学哲学研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和成分上领先于我们。笔者此次在英国访问期间发现今天我们自己在研究讨论的不少问题,在20—30年前的西方哲学界已经讨论过,而当前西方哲学界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在体系上已经相当完整,在程度上已经相当细致和深入。因此,认真学习和借鉴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已有成果是有效开展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捷径,由此可以迅速缩短我们与当代西方哲学界的距离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曲折。但是,学习、借鉴只能帮助我们跟上当代西方哲学的步伐而不能引导我们对它们的超越。在认真学习和借鉴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已有丰硕成果的同时努力强化我们的个性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地开展创造性和开拓性研究,是使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在不长时间中赶上世界已有水准并达到与之有效接轨对话的重要保证。

③放眼世界而又切实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哲学是没有国界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应当面向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人文社会科学,去概括、提升和解析其中的哲学问题,因此,应当具有足够的世界意识和全球意识。但对世界性、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又必然是而且应当是民族化和个性化的。因此我们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又必然是而且应当是立足于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从历史的角度看,要重视总结和提炼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文精神,使之在新的哲学体系中得到提升和弘扬。从现实的角度看,则要立足于我国在深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中迅速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从哲学角度对其进行反思和提升其哲学问题,为我们的个性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④抓住重点,从问题到构架。着手之初,是先搭架子还是先抓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哲学的逻辑,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逻辑。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对问题的解析,构成体系的骨架。问题不明,则逻辑必然不清。因此,从问题到构架,是我们开展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路径。既然我们是从解难题入手来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则我们目前尤当关注的不是建构一个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而是发现和发掘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哲学问题、哲学难题,在对这些问题和难题的解答中整理出一个问题逻辑,并将其演化为一种形式的体系结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提出以下问题,作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构架。

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基本构架

1.学科界说。这既是一个前提性问题,也是一个结论性问题。我们依据于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一定理解和初步界说来展开我们的研究,而对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哲学的比较全面完整和深刻地理解却实际上只能作为全部的结果而达到。作为研究结果的理论前提和演绎性体系构架,实际上是通过在研究过程中对前提的不断反诘、质疑和对问题的不断概括、提升、归纳而得到的。在研究中我们将尤其关注并论证与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界说有关的以下问题并使之作为结论而最终得以确立:①在深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产生、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逻辑进程;②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性质、对象、任务、特点等;③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功能、价值及在当代大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2.当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我们的回应。

(1)自然主义(Naturalism)与反自然主义(Antinaturalism)的争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中的自然主义者主张对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应当采用与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现象一样的方式来进行。某些自然主义者尽管也承认人类行为比自然现象更复杂,因而探索社会科学规律比探索自然科学规律更困难,但他们否认这种差别是本质性的、根本的。他们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科学之间除了研究的具体内容不同外,在研究逻辑和研究方法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问题研究中具有同等的有效性;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与自然科学知识一样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并成为社会科学知识累积性增长的内在组成部分。反自然主义根本否认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他们看来,人文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是根本不同的,自然现象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和可量化性,可以对其加以客观的实证的解析与说明,而人文社会现象,尤其人的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则具有非确定性、个别性和非量化性,它们本质上是个意义世界、价值世界,不可能被客观地加以解析和说明,而只能通过理解才能把握。因此,人文社会科学不可能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方法,这就是理解[①c]。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的争论源远流长。自然主义可以上溯到孔德开创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反自然主义则可以上溯到德国宗教哲学大师施莱尔巴赫的解释学。二者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经验材料的支持。目前自然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中的影响正在减小,但远未消失。

在我们看来,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之间既存在着某些共同基础,又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既有若干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片面性。深入地回答它们所提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下四个层面上展开思路,做出解析:①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像自然过程中那样的客观的、重复的和普遍有效的规律,这是全部探讨的本体论基础和前提。②在认识论意义上,人文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是否可以科学地认识以及如何使认识达到科学。这是确定人文社会科学可能性和特殊性的认识论基础。③在价值论意义上,人文社会现象的价值特性及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论和评价论基础。④在方法论意义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之间是否存在着方法论上相互沟通和借鉴的可能性,这是人文社会科学可能性的方法论基础。我们应当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统一中寻求解答。

(2)多元主义方法论(Pluralism)与批判的社会科学(Critical Social Science)。这是从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的争论中衍生出来的。多元主义方法论认为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并不是截然对立、水火不容的,而是相容的、互补的,它们各自有助于说明人类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因而可以同时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应用,并帮助人们达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全面完整的理解。批判的社会科学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问题,他们认为我们关于阶级、种族和性别等的许多深层无意识偏见妨碍着我们对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并以变形的方式表现在各种社会思想观念之中。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以批判的眼光暴露这种种隐藏在社会思想和观念背后的偏见和意识形态,将其提升到自觉的意识层面以使我们能够超越其影响而变得更加自由。例如,当前英美盛行的女权主义者便认为当前的社会科学中存在着反对女性的深层意识,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就是要把它们提升到自觉意识的表层并以科学方式加以研究,使其得到批判和否定。通过社会科学批判而帮助人们从偏见、歧视下解放出来达到自由,是批判的社会科学为自己规定的基本任务[②c]。

在我们看来,多元主义在方法论上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和务实性,和批判的社会科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批判功能的特殊关注都是不无道理的,值得关注和借鉴。但它们自身并没有能从根本上对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争论作出正面的回答,因此还缺乏理论上的坚实基础。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思路而展开我们的研究却不能滞留于他们的结论。

(3)方法论个体主义(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与整体主义(Methodological Holism)的争论。解释社会现象应当从个体出发还是从整体出发,这是当代社会科学中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争论的焦点问题[①d]。方法论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及其行为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因此对社会现象的说明和解释只能立足于个体。而方法论整体主义则认为在社会中的个体是为社会整体结构所规定的,整体决定要素,因此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必须从整体出发。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争论基于对社会个体和社会整体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有其社会本体论的分歧。在我们看来,他们各自对个体与社会(以至人类整体)的关系做片面的理解。一方面是没有独立的个体,则没有真实的人类,另一方面没有完整的类也不可能有真实的个体。在个体与人类这社会结构的两极之间保持张力,才能对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说明。

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还有许多其他热点问题,例如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说明与理解、真理性与合理性、系统与功能、自我与角色、价值与评价、理性与反理性、合理性与相对主义等等。我们将其列入我们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来加以探讨。

3.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思想及其现代阐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人道的唯物主义既是社会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成果,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论创造,是我们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最重要最丰富的思想理论源泉之一,有必要加以深入的发掘和系统的整理。这里的研究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有两点在当前尤为重要。

一是要正面回答包括波普在内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和方法的诘难和攻击。我们知道,波普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历史决定论,通过否定社会规律的重复性和普适性,否定社会预测的可能性来攻击历史决定论,否定社会科学的可能性[②d]。在我们看来,波普用绝对的重复性和普遍有效性作为标准来否定社会历史规律,实际上是用近代的带有形而上学特色的自然科学规律观来硬套比自然界复杂得多的社会历史运动,这不仅在方法论上是不合理的,也暴露出他在思维方式上的形而上学性。其实,不是社会历史运动没有规律,而是波普由于其历史的局限而缺乏把握社会历史规律的理论、原则和方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及其规律性提供了正确合理的哲学方法论。

二是要深入发掘和全面阐发马克思关于“人的科学”的基本构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立足于他所特有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共产主义的立场,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基础上,论述了人与自然通过工业和科学而实现的内在统一性,并进而论述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内在统一性,认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③d]这种科学将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和发展自身。这就从功能和价值上为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演进发展规定了方向。

4.自然——人——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现实形态及其当代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何以可能的对象性前提研究。科学的特点在很大成分上是由对象的特点所造成的。前面我们看到,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几乎所有争论都根据于或根源于对人类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可能性的研究有必要从对人文社会现象的科学理解中求得其对象性依据。这里主要涉及到以下复杂关系:人与社会,个人与人类,社会历史活动中的规律性与目的性、决定性与选择性、必然性与随机性、受动性与意志自由,人在活动中的愿望与条件、目的与结果、理想与现实、预见与反馈、因果关系与偶然突变、预言自适应与社会测不准,行动规律、心理规律与社会规律,意志自由与道德责任等。

5.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主体性内容,其中至少应当包括以下重要的问题。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和主观性问题。客观性和主观性问题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一般说来,主观性和客观性都是描述主体的意识特征的范畴。主观性指主体意识依赖于主体的生理心理特性和语言符号形式方面,客观性则指主体意识依赖于相应客体的对象性内容方面。正是主体意识具有对于客体的对象性内容的依赖方面,它才可以借助于一定的检验方式从与对象性内容的依赖方面,它才可以借助于一定的检验方式从与对象性内容的符合、一致关系中得到客观性的检验,并由此而得到真理性的说明。客观性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最基本要求之一。然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客观性的追求却显得格外困难。其一,人文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大量的心理、情感、意识等方面的因素深藏于人们的心灵内部,不太可能纯客观地得到反映和再现,需要深层的理解和沟通;其二,社会认识和交往中存在着人们之间互为主客体的情况,假象和人为遮蔽常常妨碍客观性的认识和理解;其三,人文社会科学试验中存在着独特的Resenthel效应,即试验的愿望影响试验的结果,等等;其四,社会观念与社会现实内在交织,常常造成观念对现实的扰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做出更有说服力的说明,尤显重要。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说明与理解问题,这是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科学主义主张社会科学应当也可以像自然科学一样客观地描述和说明对象。人文主义则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能是描述性的和说明性的,而只能是理解和解释,是理解基础上的解释和解释基础上的理解。在我们看来,说明和理解方法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水火不容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这里问题的关键是要自觉地立足于人文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样的和复杂的人文社会现象不可能用单一的方法加以把握,而需要对于多种多样的方法的综合性运用。我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既应当是实证性的也应当是规范性的,既应重视文本的制约作用,又应注意解释和理解的相对性、个体性,努力建构科学合理的解释模型,以特殊有效的方式合理地进入和走出社会理解中的解释学循环。

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与评价。社会事实区别于自然事实的最重要之点在于它同时也是价值事实。任何社会行为和社会事件都有其一定的价值规定性和指向性,因此,对社会事实的认识同时也包含对其价值事实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同时也就是对社会价值的评价。不仅如此,社会价值事实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价值非中立性。各种社会活动都有一定的价值指向性,其结果均服从于和服务于一定价值主体的需要。在存在着利益差别的个体、群体、民族和国度之间,这种价值非中立性和价值指向性还常常造成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一定主体的价值的实现甚至以牺牲他人的价值为条件和代价。这种社会价值事实的内部冲突不仅作为一种对象性事实而影响到对其的认识和评价,还直接影响到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体,对其的认识活动和评价活动及其结果造成干扰和影响。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妨碍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评价的公正性。在这种意义上,尤需我们加强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中价值事实和价值评价问题的研究,以为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价值论和方法论指导。

4)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合理性、非理性与反理性问题。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是为了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有效发展,而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社会功能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全、和谐、协调发展。因此,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应当是描述性的,而且应当是规范性的。它们不仅要尽可能客观真实地揭示人文社会运动的历史和现实及其规律性是什么,还要尽可能准确合理地发掘和展示其价值和意义怎么样,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的未来应如何做出具体的规划和预设。相应地,合理地以观念方式建构合理社会以规范现实行为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也当然地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①e]。合理性是个评价概念,它既与理性相关连,又与非理性相对应,需要在与它们的比较中得到澄清和研究。对合理性的研究,从定性方面看包含着合理性假设、合理性类型、合理性基础、合理性的相对性等一系列问题[②e],从定量方面看,则包含着合理度及其检测标准和检测尺度等一系列问题。在定性与定量的统一中深化对于合理性问题的研究,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5)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特殊科学和学科际沟通问题。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是由若干方面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组成的,这各方面的具体学科又可分出许多层次的亚学科、子学科、分支学科等。各方面各层次的具体学科都有其特殊性质、对象、任务、特点、功能,从而在当代大科学体系中占有自己的特殊地位。而这各学科之间,又必然存在着相互沟通和内在协调的问题,因此,学科际沟通也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6)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既以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为己任,就不能不特别地关注其进步与发展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社会文明的变革与进步的特殊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里的科学技术,当然地应当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社会变革技术。与社会变革一样,人文社会科学的变革也有常规发展与科学革命之分。人文社会科学的变革是在双重批判和双重建构中得到实现的。一方面,科学地批判已有的社会理论,另一方面,科学地批判社会现实;一方面,在发展了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从事理论批判,另一方面,依据更新了的理论从事实践批判;一方面,观念地建构更加合理美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另一方面,观念地建构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蓝图;一方面,依据新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去建构更加美好理想的现实社会,另一方面,依据发展了的社会现实去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正是在这种观念与现实、批判与建构、观念的批判与实践的批判、观念的建构与实践的建构的交互作用中,人类社会文明得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得以进步。

注释:

[①a] Michael Martin & Lee C.Mclntyre edited: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1994.Introduction.

[①b] 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9页。

[②b] 欧阳康:《深入探索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回顾、透视与展望》,《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百年校庆特刊)。

[①c] Michael Martin & Mclntyre editd: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1994,Introduction.

[②c] Peter Winch:The Idea of A Social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 to Philosophy,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Press,1997,p15.

[①d] Rajeev Bhargava:Individualism in Social Science,Clarendon Press,1992,pp.55-60.

[②d] 卡尔·波普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1、86页。

[③d]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

[①e] Charles Taylor:Philosophy and the Human Scienc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PP.116-189.

[②e] Martin Hollis: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pp.183-189.

标签:;  ;  ;  ;  ;  ;  ;  ;  ;  ;  ;  ;  ;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研究理念--问题与框架_哲学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