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两岸关系评估与展望
柯健
一、引言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不少欧美国家纷纷走进大国强国序列。先是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作为第一批列强开启血腥杀戮的殖民侵略模式,而后英国、法国继续采取殖民入侵亚非拉国家的模式发展壮大。然而,18世纪末以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使得英国的殖民大一统模式增加了新元素,即对广大亚非拉国家实行资本入侵。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又开启了以美式价值观为软实力的大一统模式。
中国作为近代史前的强国,在治国与处理边疆和外部关系上历来奉行大一统理念,并对滥觞于汉代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一直予以了丰富和完善。所以,中国的大一统理论模式与打着欧风美雨旗号而本质上奉行野蛮殖民主义的西方大一统模式有着根本性差异。中国自古以来践行的大一统模式是以血族为基础、文化为根基的模式,这种大一统理论与实践首先坚持血缘与民族的相似性,然后对非血缘相似性实行文化教化和文化认同策略。具体而言,在地方行政建制上,历朝历代基本延续了分类治理的地方统治政策,如两汉隋唐宋等大一统朝代采取羁縻府州制度;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中央政府多采取积极防御方针,只有到了外族入侵、内部分裂或威胁国家战略安全形势下,才会采取坚决用武力反击的手段,如两汉时期应对匈奴入侵、隋唐两代应对东西突厥入侵、两宋应对辽金入侵、北宋应对西夏李氏党项政权的分裂等;在文化层面,早在先秦时期就初步形成的“大一统”观念,逐渐成为人们普遍的精神寄托和政治信仰,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重要内容。这种以“统一”为主流民意的思想广为流行,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认同国家统一的自觉性,成为历代统治者培育统一意识、指导统一实践、完善统一秩序的文化基础。
——加快刑事司法协助鉴定制度的智能化建设。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规定,结合《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的“缺席审判制度”,在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和追逃追赃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积极探索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鉴定的制度机制,特别是对“向外国请求安排证人、鉴定人作证或者协助调查的,”如何在确立鉴定人权利义务、保护措施、相应补助等问题上建构刑事司法协助鉴定制度的智能化体系,充分体现司法鉴定的智能化与国际化水平。
诚然,任何国家都需要维护历史与现实的大一统格局,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国家统一具有历史合法性与历史连续性,割断历史空谈大一统只是无源之水,必然推导出现实的武装冲突,甚至演变为地区和国家间的战争行为。从客观现实来说,维护国家的内部统一、和平发展,关系到执政党维持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再从国家魅力来说,中央政权必须展现自身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超凡魅力,增强现实制度和日常生活文化魅力的辐射力,加强全体国民尤其是边疆地区、政治特区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洞察台湾政局的现状与大势,解决两岸统一问题,必须坚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大一统理论及其价值体系,拓展中国大一统理论与价值体系的历史合法性、法理合法性与超凡魅力合法性这三重维度。
二、走向持续动荡的台湾政局
从2018年8月至今的台湾媒体民调一再显示,岛内蓝营(含浅蓝)和绿营(含浅绿)的支持率基本维持在24.5%,而中间选民约为46.9%,达到历史新高。显见,与蓝绿缠斗不休、认同度下滑且合计未过半数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间选民已升至将近半数,主流民意正厌弃蓝绿势力。同时,民进党惯用的“恐中牌”“仇中牌”对中间选民也越来越难奏效。这反映出台湾民众普遍厌倦了蓝绿长期恶斗造成政局动荡、对经济发展无感、期待变革政治现状的集体情绪日益高涨。而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这一集体意识、集体情绪的发酵与蔓延,一股“无色”力量正于无声处悄然成长壮大。今后,无论是哪一阵营要想取得台湾地区的执政地位,都不得不躬身去说服、讨好中间选民,以获得他们的肯定和青睐。这也意味着,中间势力今后将真正左右台湾政局。
(一)两大阵营间由政党竞争走向政党恶斗
蓝绿竞争始于2000年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大选选战竞争。从现代民主政治来看,蒋经国执政后期开放党禁、解除戒严、允许言论自由等政策,极大促进了岛内政治民主化与现代化。然而,开放党禁过程中最大的得利者却是以“台独”为政治纲领的民进党。1988年至2000年李登辉执政期间,纵容、暗地支持民进党“接班”,加之国民党党内抱残守缺,体制僵化、腐败丛生、黑金横行,权贵阶层不了解民意,缺乏民意基础,最终导致2000年政党更替,从此,国民党从唯一执政团队彻底沦为台湾选民制衡民进党执政行为的“备胎”。2000年、2008年、2016年岛内三次政党轮替就是三次重量级的蓝绿阵营恶斗,如果再加上中期选举、地方选举的你争我夺,战况更加惨烈。可以预期,今后岛内的政党恶斗只会加剧而难以缓和。对岛内选民而言,台湾选举就是一幕幕赤裸裸的政治秀,栽赃陷害、贿赂选民、政治剧场化是岛内党争的惯用手段。
(二)蓝营部分政治人物“独台”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以此推进和平统一实践。于是,可以看到,许多政策措施集中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心顶层设计。继去年中央“31条惠台措施”出炉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的两岸“新四通”规划,与“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的两岸“小四通”建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三化”决心交相辉映。这有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也有助于夯实两岸和平统一基础。再如,扮演着两岸心灵契合角色、被誉为“两岸民间交流第一品牌”的海峡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它注重顺应民意,及时回应民众诉求,从最初的经济交流,到民间信仰交流,再到婚姻情感类交流,一步步深入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民众的内心,形成了强大而深厚的民意纽带,在当前台海局势不稳定、民进党当局恶意阻挠民间交流的背景下继续支撑着两岸融合发展的步伐,俨然是维系两岸交流交往的一股“清流”。
(三)极“独”绑架了绿营成为统一掣肘
民进党再次上台以后,由于两岸关系恶化,经济发展成绩不佳,民意支持度屡创新低。每当面临执政跛脚的时候,回归绿营基本盘,就是民进党政治人物的传统伎俩。所以,作为绿营里最绿那块的极“独”势力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屡屡以选票绑架、威胁民进党乃至整个绿营。之所以说是“绑架”,是因为民进党和整个绿营许多人其实并不是想搞真正的“台独”,而是基于现实政治利益考量而不得已把“台独”挂嘴边,以拖待变。只有墨绿的“极独派”才是矢志不渝地以“台湾独立建国”为毕生使命。“极独派”并非不知道蔡英文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台独”分子,只是对她上台后以“维持现状”为幌子走一条“渐进台独”路线极度不满。他们认为,在内有民进党全面执政,外有美国为遏制中国大陆而不时打“台湾牌”的利好条件下,“台独”之路理应走得更快更急。当前,在争取连任、继续享受政治特权的私欲刺激下,蔡英文深知只有迎合这些声音,才能控制好民进党,最大限度凝聚绿营人心,让全党机器甘心为她连任服务。
(四)中间选民人数达新高并抛弃蓝绿势力
当前,台湾政局的突出特点不仅是蓝绿阵营的政党竞争、政党冲突,而是更深刻地体现为两岸关系从马英九时代的和平、稳定,走向后马英九时代的“统一”与“台独”剧烈对抗的持续动荡态势。这种动荡集中表现在蓝绿党争加剧、蓝营部分政治人物“独台”明显、极“独”绑架绿营、中间选民壮大等几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共同构筑起了新时代面向大一统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为新时代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顺潮流、得民意,极大鼓舞着两岸同胞携手同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新时代对台政策理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要帮中国人”“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这些自信、开放、包容的论述,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彰显。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作出这一科学判断,是因为坚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这一时代真理。
三、新时代走向大一统的两岸关系评估
“我是个黑白照片迷,我经常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体来构想它们的形状是否能组成一张黑白画面。这张建筑照片非常清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画面中,并朝向最前面的出口走去。”
(一)矢志不渝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对台政策理念
经济学理论显示,政府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利益关切点不同,它们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博弈,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目的是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政府监管部门则力争通过维护市场秩序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两者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在实践层面,公共利益的过于抽象使得政府为谋取公共利益而制定的政策缺乏说服力,而实实在在的社会总体利益则扮演着公共利益代言人的角色。负面清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会反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社会总体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最终与政府追求的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相吻合。
相较于台湾政局的动荡不安,祖国大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为了带领中国人民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也必然在本世纪完成国家统一这个重大历史使命。为此,传承和创新大一统理论模式,对新时代走向大一统的两岸关系作出准确评估,就成为当务之急。
自李登辉时代以来,岛内的“台独”势力为了一己私利,一直刻意挑起省籍矛盾,不断丑化外省人,借此攻击长期以外省人为党员主体的中国国民党。而中国国民党为了生存和发展之需,也开始着力培养和利用本省籍,最终完成了本土化改造。这自然也使得中国国民党内的本土派对外省派造成压倒性冲击,党内高层对中国的认同出现严重偏差,对统一的情感严重淡化,甚至对自身的定位都产生了严重动摇。抛弃“三民主义”的中国国民党正悄然蜕变为台湾的“国民党”,本土化之后的中国国民党一些人慢慢演变为迟滞国家统一的负面力量。绿营的“维持两岸现状”伪命题与蓝营的“不统不独不武”的拖延策略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政治对接,这也正是以国民党为首的蓝营两岸政策备受诟病的深层原因。
(二)依托“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推动两岸政治融合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曾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口号,它侧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昭示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进步,特别是确立了建设文化强国目标后,这一口号变成了“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这一变化更加突出了文化的功能,使文化的功能得到强调和尊重。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是一种观念的大转变。事实上,这一转变在促进两岸政治融合中同样适用。
在改革开放初期,以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为开端,此后的20年里,祖国大陆秉持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同宗的最大公约数,积极加强与台湾方面的经贸往来,试图以文化促经贸,再以经贸促政治互动,达到两岸的大和解与国家的最终统一。这一时期,文化的功能并不突出,主要是经济唱主角。然而,2000年民进党粉墨登台、掌握政权后疯狂推行“去中国化”,妄图切断两岸血浓于水的文化纽带,同时,两岸经济往来热度却有增无减,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出口依存度逐年攀升,以至于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执政后虽哄抬“新南向政策”,对祖国大陆市场大泼冷水,结果三年来不但未能降低对祖国大陆出口的依存度,反而达到空前的41.2%,比马英九执政时的40%还增加了1.2个百分点。从1988年到2018年,两岸人员往来总计达1.34亿人次;两岸贸易总额累计约2.6万亿美元;祖国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0.5万个。目前,祖国大陆稳居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岛外投资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经济体量已经从30年前占祖国大陆的45%降至当前的4.5%。可见,如今经济方面祖国大陆对台湾已经获得压倒性优势。因此,祖国大陆应因时制宜,转变策略,今后可以通过稳固的“经济搭台”,推行“文化唱戏”,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往来,创造条件突破台湾当局的封锁,邀请尽可能多的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开展文教交流,唤醒岛内民众的中华文化意识,增强台湾年青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抗“台独”势力的文化挖根行径。
总之,图像识别是一项先进的技术,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可以有效推动电力信息化的进程,促进电力系统的技术升级。
统一是历史大势,“台独”则是历史逆流。“一国两制”已经在香港、澳门成功实施并取得了大量经验,在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道路上必将更沉稳、成熟。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之大创举。祖国大陆已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凝聚了统一的人心和士气,积攒了统一的手段和力量,任何触碰祖国大陆底线的“台独”图谋必将遭到严厉打击。随着两岸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一定会明白“两岸同属一中”的历史渊源,感受到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天然情感,分享到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发展红利,了解大陆“一国两制”的智慧和善意,就会拒绝被绑上“台独”的战车,就会衷心拥护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标签:台湾政局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论文; 民进党论文; 台湾民众论文; 祖国大陆论文; 主流民意论文;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论文; 告台湾同胞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