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民族特色的社区教育构想-以呼伦贝尔地区为例论文

实施民族特色的社区教育构想
——以呼伦贝尔地区为例

金梅玉

(呼伦贝尔电大,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摘 要 ]调查了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社区居民基本情况,逐步开展并推广基层社区居民教育。发现上述牧业四旗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积淀——蒙古族传统文化,如将其收集、归纳、总结、编辑成册或纳入社区教育教材,将提高当地居民对民族文化的认知高度,达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引领当地待业居民学习有关技能促进就业、丰富社区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社区教育 呼伦贝尔 蒙古族传统文化

呼伦贝尔是内蒙古十二个盟市之一,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土地跨越十三个旗市,其中四个牧业旗分别是鄂温克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右旗)。全市蒙古族人口约25万人,占总人口的9.02%。它拥有世界闻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传承着辉煌灿烂的草原文化。呼伦贝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的政策,成立社区学院,依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如今边境地区的社区教育也慢慢建立并发展起来了。

高中化学教材上有很多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这符合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与思想。数千年时间下来,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深入人心,如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无为而治”等,这些都强调人与自身和谐共存,不能为了满足自己而肆无忌惮的破坏环境,打破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还可以将一些环境问题讲给学生,树立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现实生活中实现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施民族特色的社区教育,能保护蒙古族餐饮文化中极具民族特色的奶制品秘制方法,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贡献,扩大待业牧民的就业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广大民众的主人翁意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帮助广大牧民更好地理解和响应党中央的扶贫发展战略,使其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内蒙古的扶贫攻坚计划做出社区教育的独特贡献。

一 、民族特色的社区教育

(一 )社区教育

1.社区教育概念

尽管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有各类学习平台和智能硬件的辅助,仍然无法改变教师“灌输知识”的传统主体地位。面对学生这个复杂的生态因子群体,教师要求学生接受统一的授课内容,希望他们取得一致的学习成果。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只是将板书放进了电脑中,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与学生的互动仍然有限,无法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意见,也无法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进而不能够精益求精,有的放矢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限制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进步。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一旦对教师讲授的某一环节持有怀疑的意见,就会借助于自身携带的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自主学习,而忽略教师的授课内容,加剧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不平衡。

社区教育是一个大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区别于基础教育的教育,是涵盖了除了学历教育以外所有教育内容的教育;是满足从生命孕育到长逝的人生历程的教育;它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教育;它是通过机关和街道在社区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中来实现的教育。对社区教育教师来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育。

叙词表是将自然语言描述的概念转换成规范化语言的术语控制工具,是概括各门或某一学科领域知识的术语模型,由语义上相互关联的术语构成。国家于2003年由测绘出版社出版了《测绘学叙词表》。《测绘学叙词表》是一部显示测绘主题词和词间语义关系的规范化、动态性的检索语言词表(又称检索词典)。其中的叙词款目是基本结构单元,收录了由汉语拼音、款目叙词、英文译名、分类号和各种相关项组成的,共约3000个词条,并按照属性等级划分为“Y”(用)、“D”(代)、“F”(分)、“s”(属)、“Z”(族)、“C”(参)六个项目[6],方便检索和查询。

2.社区教育的职能

目前尿素市场处于淡季,经销商多将尿素与复合肥搭配出售。因农作物卖不上价,而化肥价格反而上涨了200-350元/吨,导致农民购肥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在购肥时,更加青睐低价肥或小品牌化肥。对于冬储,张顺丰表示,因化肥价格不稳定,当地农户大多不再进行冬储备肥,而是随用随买。受此影响,经销商冬储也十分谨慎。

社区教育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面向本社区全体公民,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时代变革的产物。社区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关于社区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国际范围看,北欧、美国、日本以及新加坡的社区教育发展较为成熟。北欧的社区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主张人文理念,成为北欧国家社区教育的特色,其成功之处在于关注底层民众的教育状况和生活状况,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美国社区学院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立足社区、服务社区、注重职业教育、以实用性为导向的核心价值的社区学院得以发展的根源和重要基础;日本的社会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民众教化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振奋国民精神、培养国民性格,在教育内容上侧重政治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注重“教化”和“教养”功能的发挥;新加坡社区文明理念构建了稳定、和谐的社区文化。

(二 )基层开展社区教育的需求

相对待客来说,主人家平时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也是有禁忌的:比如砍肉时忌讳断骨,应该断开关节;忌讳在放肉食品时头尾倒放;往锅里下米时忌讳用袋子倒;捣碎茶叶时忌数数;烙饼和油炸食品时忌讳大声喊叫、说不吉利的语言等。

自2008年,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凭借优良的教育系统、网络平台、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逐步开展了社区教育工作。各地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逐渐了解了社区教育内涵,并且踊跃参与此活动。2016年6月,“呼伦贝尔社区学院”正式挂牌成立,现呼伦贝尔电大专职教师110人,其中4名蒙古族教师能够蒙汉双语授课,2017—2018年开展了比较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学校每周五下午进行“社区教育大练兵”活动,由每个教学部至少派两名教师上台讲课,内容选择尽量适合社区居民。2018年,社区学院把讲座节目单送到附近的社区,让社区居民决定节目内容,然后社区学院派老师授课,如今社区学院已经把社区教育扩展到派老师到外地调查和讲课。

但是,本文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患儿的年龄分布从3~11岁,跨度比较大,患儿免疫功能的发育状态不尽相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治疗效果评价和免疫功能分析还有待在日后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讨。

呼伦贝尔是少数民族为主的边境地区。土地宽广、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艰苦。边境地区落后的原因是自然环境决定的。当地居民生活方式主要以游牧为主,因为过度放牧、乱采、乱挖,再加上常年干旱,导致草场退化,牛羊无法兴旺繁殖,昔日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草原牧民生活不富裕。经济不发达导致当地居民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比较落后。

呼伦贝尔牧业四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情况,调查现状如下。

呼伦贝尔牧业四旗基本情况表

牧业四旗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蒙古族人口12.1万,占总人口的43%,社区教育共38所。

2.社区教育的需求

经调查,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牧业四旗镇八个社区的相关设备、场地、师资、居民、课程内容都比较丰富,主要以棋类、球类、广场舞、合唱等娱乐为主。在苏木、嘎查调查六个社区(一个社区点一般挂三至六个社区牌子)时,相关场地简陋,师资、居民、课程内容基本未建立,严重落后于旗镇,说明投入与发展很不平衡,值得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此地方的社区建设的重视。

当前,中国的社区教育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新时期党和国家已经提出,要推进与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创新,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和大众参与自治的体质和机制。呼伦贝尔社区学院积极响应发展新理念,开发呼伦贝尔这一带蒙古民族土方制作的奶制品行业,并加以推广。一是响应党的民族发展政策;二是惠及当地百姓;三是推广民族特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的百姓全部脱贫,一个都不能拉下。社区学院的教师也应先体会和学习社区教育的职能和管理模式,然后调查和研究当地牧民的需求和优势,再分析和组织可行性方案,给当地政府解决民族地区困难问题上出谋献策。

二 、民族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

蒙古族有着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一直以来给祖国悠久的华夏文化增添着自己灿烂的一幕。在每一位蒙古族人内心深处都有探索和发扬自己民族文化的愿望。每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绝无仅有的世界观、文化、哲学和思维方式,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据统计目前世界共有七千多种语言,但是超过一半以上的语种都面对着濒临消失的危险。而蒙古族有独立的语言和文字,还有丰富独特的蒙古文化。越偏僻、越原始地方的文化越透着它的朴实、神秘和纯洁性。从辽阔草原到大漠边关、从浩瀚林海到苍茫戈壁,放眼望去蒙古包、勒勒车、马头琴、敖包、“男儿三艺”、呼麦、蒙古族舞蹈等都蕴涵着它神秘的故事和散发着它豪放的气魄。其中广大民众能接受比较喜欢的文化是蒙古族奶制品制作文化。

(一 )待客忌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来蒙古包做客,不但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还会感受一些从未接触、从不知道的民族文化。当然,在进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习俗和禁忌,否则,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随意行事,不但会闹笑话,而且会令蒙古族同胞不高兴。

首先到蒙古包里做客忌讳进屋时把衣襟掖在腰带里,挽着袖子,也不可手提马鞭子进屋。不论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小学生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英语是学生接触英语的开端,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打下夯实的基础,词汇学习是循环往复、漫长积累的过程,是需要在语境中加深理解、逐步拓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小学英语教师有义务监督小学生认真学习词汇。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小学英语教学贡献一分力量。

尼康D3采用了一块面积为36×23.9mm的CMOS传感器,有效像素为1200万,其连拍能力在全画幅情况下9张/秒,而缩减到DX画幅的情况下可达11张/秒。尼康D3的卖点在包含了首次设计了51个自动对焦点的先进对焦系统,并且沿用到了今天。其中15个自动对焦点为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十字交叉形对焦点,其他为普通的线性对焦点。

进屋后,忌讳乱坐位置。来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让客人上边坐,而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坐西边,女人坐东边。

国内企业走出去,员工属地化是必经之路,而如何做好属地化员工管理,争取文化认同,避免文化冲突,将是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1.奶茶

假如你来蒙古包做客,主人会立刻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接着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蒙古人不怕客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兴。接受主人的茶饭后,忌讳一点也不吃;忌讳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着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讳随便撒到奶子;遇到女主人端来奶制品时,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尝一尝再走。

喝茶的忌讳:敬茶时忌讳满杯;忌讳用左手倒茶;忌讳从门里向门外倒茶水;吃饭喝茶时忌讳长吁短叹。

政策九: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食用红食禁忌:在品尝德吉和食用羊背子时,忌讳衣冠不整,除无名指外,其他手指禁止弹洒水;啃骨头时忌讳残留肉屑;在食用肩胛肉时,忌讳咬着吃,应该用刀或用手撕着吃;食用完的骨头,忌讳相互敲击;平时的肉食品中,忌讳食用牛胆囊和狐狸肉、狗肉、猫肉。

吃饭禁忌:忌讳给客人食用无盐的茶饭;吃热饭时忌讳用嘴吹气;忌讳撒食物;饭后忌讳伸懒腰。

1.社区现状

总之,到牧区做客,必须注意这些细小的日常礼节上的禁忌,这不仅是对蒙古族人民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我们心情愉快的一个保证,当然,若是你对这些禁忌一无所知而冒犯了蒙古族同胞,真诚地道歉,他们也是可以原谅你的,不知者不怪罪嘛。

(二 )蒙古族 “那达慕 ”

“那达慕”也叫做“男子三项竞技”,主要是射箭、赛马、摔跤。蒙古族自古以来生存在严酷自然环境中,所从事的狩猎和牧业生产以及部落间的战争,要求他们必须有强壮的体魄、坚韧的耐力、高超的技能。所以蒙古人从小就需掌握这些技能,日常生活中进行三项技能的锻炼,使其逐渐成为草原传统文化。“那达慕”在六七月份,草原牧场最为茂盛、牲畜肥壮的季节里进行。为了“那达慕”大会,牧民用很长时间来精心调养赛马。给赛马怎样喂料,怎样饮水,什么时间让它小跑,什么时间让它快跑等训练都很有讲究。赛马肥瘦得当,太肥了跑不动,太瘦了没力气。选择十一、二岁的男孩当骑手。在“那达慕”大会上牧民从四面八方集聚在一起,他们(她们)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蒙古袍,盛装出席“那达慕”大会。在“男子三项竞技”之前有隆重的安代舞等文艺表演。在三项竞技上夺冠选手的奖励非常丰硕,一般是一头牛或者一匹马。这也是激励着蒙古人锻炼身体,鼓励着小男孩茁壮成长,成为草原上的英雄。“那达慕”展示着蒙古民族的习俗文化,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蒙古族奶制品

式中σH=MbH-MoH,σS=MbS-MoS,σr=Mbr-Mor,σg=Mbg-Mog。参数λ 决定了对隶属度函数对前景和背景的区分能力,λ 值越小,区分能力越高。最终的隶属度可以定义为:

有客人在场忌讳对孩子发脾气,更不能打骂孩子。长辈和老年人讲话忌讳打岔、揭短。有疑问或需要说明情况,待人家讲完后再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蒙古高原这片纯净的土地上依然而然的传承着牧民纯手工秘制的独特的奶制品。奶制品包括奶茶、奶酪、酸奶干、奶皮子、黄油、奶清、马奶酒等。在原始社会缺医少药的战争年代,蒙古族人智慧地运用奶制品的功效来治病。下面介绍典型的几种。

奶茶是草原上家喻户晓的饮品。牧人每天早晨熬奶茶,原料是砖茶和鲜奶。茶叶中包含着丹宁、氨基酸、精油、咖啡因和维生素C、 D、B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强心、利尿、健脾、造血、造骨、提神醒脑和强化血管壁等药用功能,还有溶解脂肪,促进消化等作用。女主人把锅茶放在炉灶上,一直保持着热乎度,从早到晚全家人都喝奶茶,基本不喝其他饮料和水。

2.酸奶干

酸奶干是把牛奶发酵,熬制,分离,晒干等一系列过程来制作。牛奶的发酵程度,熬制的火候程度,加奶曲的最佳时间等秘方是只有牧民掌握的诀窍,不同地方的熬制方法不同,奶制品的醇香度也不同。一斤酸奶干是用20斤鲜奶做原料。酸奶干的乳酸菌是人体肠道中帮助消化的有益菌类。在战争年代是游牧牧民随身携带的干粮。

3.黄油

黄油的提炼过程是把鲜奶放置12个小时后自然变成酸奶。酸奶上面的一层油叫西米丹,把西米丹挂出来后放在铁锅里用小火漫烤,最后形成黄油和奶渣子。黄油的营养价值极高,四月份的黄油可以入药。在草原上产妇坐月子必须吃几斤黄油。刚生下来的婴儿,也给他灌黄油,起到祛火、排毒的作用,婴儿不会患肠道疾病。

每一种奶制品的巧妙应用都有它特意的疗效。草原上的老人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是最好的师傅,可敬可重的前辈。这些老人可以称得上稀世珍宝,他们开口讲的故事滔滔不绝,都蕴含着人生哲理,是我们的特色社区教育上不可缺少的老师。

三 、社区教育介入扶贫战略的构想

(一 )国家扶贫成就

1.扶贫攻坚“决定”和“纲要”

在党中央扶贫政策和具体实施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1亿,扶贫成就令世界瞩目。但是贫困原因多元化,运动式扶贫精确性差。在边境地区农牧民大多数没有得到改善。在发家致富的产业技术上、技术扶贫上力度不够。

2.精准扶贫

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以来,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理论研究。研究阐述了精准扶贫内涵、外延和理论基础。精准扶贫识别,精准帮扶,乡村治理,贫困户思想观念的变化等机制已出炉。

唐代门荫进入学馆的除弘文馆和崇文馆两馆之外,还有国子监六学。史书中记载,进入两馆的都是高级官员子孙。《新唐书》中就明确规定了进入两馆的权限,并且对一人可荫的人数也有严格的限定。书中记载:

(二 )内蒙古扶贫成就

党的十九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细微入户。在社区教育调研走访,走进贫困户,墙上挂着当地政府扶贫项目的一览表,详细地记载着发放的物品、组织、日期、授予人、接受人的签字等内容。

(三 )社区教育介入扶贫战略的构想

1.实用技术型课程的项目化

贫困户收到的只是实际的物品,尚未看到技术扶贫和文化扶贫等项目。本研究初步设想,在不同的地方分别设置一个个小项目,对应地开发和挖掘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社区教育的课程相当于项目,课堂相当于场地,聘请教师相当于有文化有技术的牧民,学员相当于当地居民和外地学者。针对当地特色实施对应的社区教育活动,而且推广成项目,来接纳当地待业居民和有文化的居民。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创新性。

2.特色民族文化的非遗化

蒙古族的这些传统文化,当下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通过社区教育的途径,大力宣传国家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规政策,使草原上的广大民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传承条件,厚植传承土壤,形成良好氛围,从而进一步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整个行列,提高传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石 旭.地方性知识视野下蒙古族奶制品传统制作工艺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6,(4).

[2]吴遵民,陈玉明.电大转型社区教育何以可能[J].开放教育研究,2015,(6).

[3]鲍晓艳,盖志毅.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7).

[4]胡建国.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文化治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 ]G 72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473(2019)01-0019-04

DOI :10.16162/j.issn.1672-3473.2019.01.005

[收稿日期 ]2018-11-20

[作者简介 ]金梅玉(1973-),女(蒙古族),呼伦贝尔电大,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建荣 ]

标签:;  ;  ;  ;  

实施民族特色的社区教育构想-以呼伦贝尔地区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