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卫生院 445501
【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更好的为阑尾炎小儿患儿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小儿阑尾炎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护理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对小儿阑尾炎手术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切口的愈合。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关键词】儿科;阑尾炎;临床护理
小儿阑尾炎在小儿外科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属于急腹症。由于此病发病较急,在临床表现上的特点不明显,容易出现穿孔等现象,若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地采取措施,将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1]。本文将术后小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小儿阑尾炎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儿男9例,女6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5.31±2.85)岁;其中有2例患儿合并阑尾穿孔。护理组患儿男7例,女8例;年龄1.5-9.5岁,平均年龄(5.63±2.67)岁;其中有1例患儿合并阑尾穿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特征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2],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该为采取全身麻醉术的患儿准备各种急救用品,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确保其呼吸道通畅。若在护理的过程中发现患儿存在气管脱落、呼吸受阻等不良现象,护理人员应该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要随时监测患儿的体温,一旦患儿出现发烧症状便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如采用乙醇进行擦拭,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药物进行降温。
1.2.2创口护理。护理人员要确保创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患儿的尿液等液体浸湿创口,并积极地更换创口敷料。同时要密切监测引流管的状况,防止其出现脱落、扭曲以及挤压的状况,确保引流管的畅通无阻。患儿在实行腹部手术后,若出现咳嗽、翻身等动作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患儿的腹压,导致创口疼痛甚至裂开。因此,为了能有效地避免因腹压增大出现伤口疼痛和裂开,可以适当地对患儿的腹部使用腹带。但在使用腹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患儿创口的受压。在患儿手术完成的2d后,护理人员可以采用电磁波谱治疗仪照射患儿创口,便于促进创口的快速愈合。除此之外还要避免患儿创口的感染,若存在感染的状况,则需要立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2.3搭建静脉通道。本次研究中大部分小儿阑尾炎术后患儿实施的是静脉留置针穿刺,此种穿刺方法显著地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的几率,降低了患儿因多次穿刺引起的疼痛。同时,护理人员要将滴注的速度控制在20-40滴/min之间。
1.2.4膳食护理。为了避免患儿过早饮食而导致腹胀、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出现。在术后,护理人员必须要求患儿暂不饮食,并做好患儿家属的解释工作,防止因喂食意见不同而引发后果。患儿在术后2d后,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给予患儿流食,再逐渐给予半流食、膳食,当可以给予患儿膳食时,护理人员要指导家长如何进行营养搭配,并避免辛辣食物。
1.2.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时要确保其语气温柔,态度和蔼,尽可能地消除患儿恐惧和害怕感。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采用安慰和鼓励的话语,禁止使用恐吓性的用语,并鼓励患儿进行适当地运动和锻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X±S)表示,组件比较进行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比较,护理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阑尾炎为小儿最为常见的急腹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小儿5岁以上的发病率随年龄递增,婴幼儿阑尾炎发生较少,但误诊率高。新生儿阑尾炎穿孔率可达80%,死亡率也很高。小儿阑尾炎由于生理解剖特点,诊断比成人困难,特别是婴幼儿症状不典型,不能正确述清腹痛性质及腹痛部位,检查不合作,因此检查患儿时必须耐心、细心、详细询问病史,查体时争取家长支持,取得患儿信任。对检查非常困难的小儿,可在严格观察下给予少许镇静剂,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查。因此小儿阑尾炎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是对护理人员一个新挑战。
而从上述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可得出,护理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6.67%,对照组为66.67%,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儿阑尾炎手术患儿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并且显著地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切口的愈合[5]。值得大量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秀云. 对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患儿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0:262.
[2]廖慧鹏. 心理护理在阑尾炎手术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S2:173-174.
[3]季圆圆. 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355-356.
[4]时庆红. 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211-212.
[5]戴金清. 浅谈小儿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成因及预防性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41-342.
论文作者:覃胜秀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患儿论文; 阑尾炎论文; 小儿论文; 创口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