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诗歌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地植入纪实型的诗歌,有助于创设历史情境,构建趣味课堂;植入励志型的诗歌,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构建德育课堂;植入自创型的诗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构建创新课堂。
关键词:诗歌 植入 历史课堂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怎样把诗歌植入中学历史课堂谈几点做法。
一、植入纪实型诗歌,创设历史情境,构建趣味课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适当植入纪实型的诗歌来解读历史,能够生动地再现历史情境,使历史鲜活起来,能够促进学生对史实的理解与掌握。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出现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讲述周朝历史时,为增强学生对奴隶制社会阶级矛盾的认识,可以引用《诗经》里的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中把贪婪残暴的奴隶主剥削者形象地比喻成不劳而食的大老鼠,字里行间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蔑视和憎恨,更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利用诗歌解读战争史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述淝水之战时,为了再现东晋以少胜多,力克前秦的历史情境,可以引用赵翼的诗:“淝河百丈水汤汤,千古南朝诧战场;空国而来骄必败,背城能战弱为强。枋头宣武惭勋伐,江左夷吾尚庙堂;赢得淮山间草木,也同旌旆气飞扬。”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典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把这首诗植入历史课堂,加以绘声绘色的讲解,不仅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情境,而且能够让学生感知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的原因,了解到相关成语典故的由来,可谓一举多得。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折射社会现实的诗作多如繁星。在讲述唐玄宗的历史活动时,为增强学生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局面的认识,可以择取杜甫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向人们展示出开元年间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丰衣足食的和谐景象,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所取得的繁盛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不思进取,宠爱杨贵妃,政治十分腐败,导致“天宝危机”。讲解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时,教师可以借助《长恨歌》里的部分诗句进行描述: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酒色,由于杨贵妃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国之色,所以被选为妃嫔后,唐玄宗从此不再勤政,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奢靡生活,最终“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酿成安史之乱,唐朝至此由盛转衰。
二、植入励志型诗歌,加强思想教育,构建德育课堂
在历史教学中,植入充满正能量的励志诗,能够让学生在诗的意境中扶正思想,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心田,从而构建出生动活泼的德育课堂。讲述屈原的爱国情操,引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能让学生领悟跋涉者百折不挠的意志;讲述岳飞的抗金志向,引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能让学生敬仰有志者匡复大业的宏愿;讲述文天祥的抗元事迹,引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能让学生感受到正义者舍生取义的精神;讲述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引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能让学生汲取政治家鞠躬尽瘁的品格。
在讲述红军长征时,我向学生吟咏了毛泽东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向世人展现出红军在长征中翻越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岷山,最后到达陕北等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高度概括了长征的曲折与艰险、悲壮与豪迈,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把毛泽东的这首诗植入历史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红军长征过程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给学生上了一节激情澎湃的德育课。
三、植入自创型诗歌,激发创作意识,构建创新课堂
在历史教学中提倡诗教,教师还应该善于捕捉创造灵感,大胆创作历史诗歌,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去体验创造的快乐,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思想火花,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对历史文物的评价。我在讲述我国古代的石窟艺术时,赋诗云:“龙门千载山佛万,伊水两岸祈世安。帝都天子今何在,福润百姓永不嬗。”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伊水河两岸,文物保存完好,欣赏价值极高,是洛阳旅游业的拳头景点,为洛阳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学生通过此诗不仅可以领略到龙门石窟的盛景,还能够认识到历史文物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最终学会全面评价历史文物。
中学生正处在如诗如歌的年龄,需要诗歌的滋养,假如我们真正做到了把诗歌有效地植入课堂,就一定能给历史教学带来新感觉,注入新活力。
论文作者:张德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诗歌论文; 历史论文; 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玄宗论文; 情境论文; 开元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