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管理防范对策。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院前急救发生的66例常见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一系列的管理防范对策。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三类,其中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因素占75.76%,管理者的因素占7.576%,急救设备不良的因素占16.67%。结论:发挥急诊三级护理质控组织的作用,提升护理服务和技术水平,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状况,从而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管理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02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66 cases of common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our hospital before the first aid, and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take a series of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Results There were three kind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cluding pre hospital emergency care staff accounted for about 75.76%, the factors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ed for about 7.576%, and the bad factors of emergency equipment accounted for 16.67%. Conclusion To play the role of emergency three leve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organizatio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nursing service and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 shortage, so a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Keywords】Nursing adverse events; Cause analysi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护理不良事件又称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事先未预测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急救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任何一项急救护理活动执行不当均可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仍有可能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尤其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又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系数,从而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隐患。
1.资料与方法
1.1?院前急救病历资料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院前急救发生的66例常见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防范对策:包括加强护理管理,强化培训护士,督促护理工作制度的落实等,明显地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2 急救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方式、方法
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担负着本地区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工作。自2014年以来我院规范并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非惩罚奖励性主动呈报制度,根据甘肃省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制度和岗位类别中护理缺陷种类并登记;登记表的内容包括:患者资料、发生事件的经过、不良事件类别、不良事件等级划分、事件发生对病人和家属的影响、处理措施、原因分析及相应的整改措施等内容书写清楚,利用院内互联网络护理管理信息系统传送至护理部,同时组织科室人员召开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研讨分析会,定性为Ⅰ、Ⅱ、Ⅲ级事件需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中2个工作日内填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
2.结果
66例护理不良事件经科室质控小组讨论核实后,认定48份属于护理差错,18份属于护理缺点。用输入SPSSI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66例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构成情况、护士职称与护士学历情况,见下表。
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3.1?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因素
急救车转运危重患者途中路况不良,医疗舱内照明不佳,院前急救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细致,或者医生坐在副驾驶位置,未与护士一同坐在医疗舱内观察患者病情,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患者;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部分护士不规范操作、随意简化操作流程,增加了护理操作风险,甚至导致医疗纠纷,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不到位、告知不全面,健康宣教不到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能力不足,部分护士在院前急救时,对患者的评估能力差,未能及时对现场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及处理,从而引发护理不良事件;院前急救护理人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护理工作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及恢复进程的关键措施;未严格落实核心制度。
3.2?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者的因素
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不深刻、不重视。对急救护士的管理不细致,护理工作当中执行医嘱比较机械,不恰当医嘱不能及时与医生沟通,只是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
3.3 院前救护车车载急救设备因素
急救设备不完善或常出故障,如院前急救设备使用频繁,路途颠簸,如维修保养不及时,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4.管理对策讨论
4.1 护理安全监控机制
实行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护士的三级护理管理制度,层层把关。
4.2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转变服务观念
院前急救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取得他们的配合。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意识,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树立“质量是生命”的观念,让院前急救护士知法、懂法、守法,严格执行诊疗护理常规和首诊负责制,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科室要定期对护士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对急救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法律法规、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及分享,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3?管理者应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护士长在工作中多关心、支持护士,通过沟通和组织护士活动让护士宣泄自己的压力、有效减压,提高院前护士适应能力。同时科学合理对待工作中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减轻院前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鼓励护理人员正确面对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从中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整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4.4 提高护士的评估能力,保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危急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及评估是反映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实际工作能力,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观察病情、思考、处理三结合的统一,才形成完整的病情观察[3]。故此强化培训急救护士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自身修养,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保证。
4.5?加强对环境急救物资的管理
急救设施安全合理到位,各种急救警示标牌、标识清楚醒目,定期对急救设备检查、维修、整改,确保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6 完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院前急救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当事人心理压力和负担过重,再加上有些不良事件是无法预料的,如果一味惩罚、批评,势必会使当事人雪上加霜,甚至会造成急救护理人员情绪障碍,影响今后的护理工作。因此,科室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信息报告制度与激励机制,引导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理念的转变,营造轻松、包容、信任、安全的报告氛围。
5.结论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制度是护理工作十大核心制度之一。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项目,达到患者安全我安全的目的。改进工作流程和管理,对全员起到警醒作用,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可使不良事件的研究工作更全面、更深入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桂秀红,梅国红,郑志维.77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3,7(3):185-187.
[2]吕宝玉,施淑玲.148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1,5(9):1288-1289.
[3]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2(45):130-131.
论文作者:吕英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事件论文; 不良论文; 护士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原因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