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新时期已经逐渐转变了方式,风险逐渐的增大,为了能够让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对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进行彻底的审查和评估,使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以及评估的效果达到最有效和能有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更好执行,树立品牌价值,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效果,当前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就是能够清晰的认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不足,并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方便有效的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
1 什么是内部审计
1.1 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是为加强管理而进行的一项内部经济监督工作。
1.2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区别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经济监督机构,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报告与社会审计报告存在较大差别,社会审计遵循的是独立审计准则,而内部审计遵循的是内部审计准则。因此两者在审计的独立性上、审计方式、审计重点、审计目的、审计职责作用是不同的,从而使内部审计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经营绩效,经济责任及经营合规性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整改及奖惩建议,内部审计报告作为改进内控管理的参考依据只对本单位负责并对外保密。
2 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2.1 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2 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2.3 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
2.4 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5 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3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的内部审核工作主要是片面的强调审计工作的外向性的服务以及依据国家审计基础而存在的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某些方面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种情况在电力企业更为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电力企业发展到现在,内部企业审计工作仍然不能够有效的融入到企业整体的生产和经营当中,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外延性不能很好的开展,应有的服务也不能实现。
3.2企业内部审计对象的沟通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内部的审计组织与政府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长期以来,电器企业内部审计形式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审计形式,而相同级别部门的审计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开展任何工作都不容易相信被审单位表现出来的任何态度和行为。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审计人员与被审企业之间长期缺乏有效合理的沟通,形成了敌对的情绪和防范的局面,于是对审计人员是处处防范。
3.3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的质量不高
电力企业的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意识存在严重的偏差,认为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了对错误和失误的地方进行事后的补救,主要对企业的不当行为进行评估,因此,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问题的叙述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重视不够,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不高。同时,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审计报告的内容过于形式化和程序化,内容枯燥、难以理解,对被审计单位缺乏吸引力。相关实践证明,审计报告中涉及的各种问题的严重性,提出的建议能否被重视和付诸实施,取决于管理者对审计报告的兴趣和决策者的决心,而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兴趣的决心又与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表现有很大的关系。
4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重点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电力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能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关键之处在于企业内部领导者和决策者重视的程度以及赋予审计组织的独立权利的大小。同时审计工作能否有效的开展,还对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较大的要求。一般而言,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所附属的领导决策层越高,组织的地位和独立性就会越大。同时,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与被审单位之间要没有直接或重大的经济利益链条或者权利组织关系,内部审计人员不允许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4.2进一步的加强审计沟通的效率,确保审计的质量
要想提高沟通的效率,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之外,还应该具备能够善于处理审计单位与审计部门之间的矛盾,实现有效的沟通。在工作中,对于涉及的重要内容应该书面登记并保存,同时在双方的沟通活动中,书面的材料还应该经过被审单位的签字确认之后方能形成审计档案进行保存。审计人在审计工作进行到最后时,要及时的提醒被审单位,这是提醒被审单位一方面要想想是否有遗漏的问题,另一方面进行最后的确认,实现有效的沟通,这样有助于加深双方对同以事物认识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审计结束后应该向对方表示感谢,说明接下来工作的流程,确保审计单位或者部门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
4.3确保内部审计职能的合理化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工作除了具有基本的职能之外,还具有管理控制和内部服务职能,内部的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两种服务,即保证与咨询服务,也就是不仅要对企业的管理风险、控制或管理结构进行独立的评估而客观的进行审查,而且要提供相关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及相关客户的服务活动。内部审计应该转变传统的审计模式,逐渐向经济效益审计、责任审计和管理审计发展。
5 结语
电力企业要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有效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建立自身的管理约束机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强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相信在未来,随着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及时作出调整,势必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宗维.公路部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浅议.交通企业管理.2010.8(02):124.
[2]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全面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中国内部审计.2010.7(09):164.
论文作者:徐冰,陆肖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企业论文; 制度论文; 审计报告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企业内部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