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汇涛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建筑物局部沉降可能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性。文章通过施工实例,结合笔者对部分工程研究及工作经验,研究建筑物的局部沉降问题,介绍了其补救分析过程及处理措施,从而获得处理建筑结构沉降的经验,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沉降处理;地基承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物、高层住宅越来越多。而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是确保建筑物结构稳定的必要条件,其局部沉降可能造成建筑物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建筑物倾斜,出现质量事故。但从工程实例来看,由于地质条件、建筑设计、施工组织以及工艺水平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目前部分建筑工程结构仍频繁出现沉降问题。当前,寻找有效的处理解决措施成为众多施工企业关注的重点。
1.沉降简况及原因分析
发生沉降地面房间长、宽为8m,除吊顶后房间高度为4m,具体结构及平面图详见图1,建筑物沉降部位位于一层东北角。
(b)初始设计标高5.90m(二层)板配筋
图1一、二层底板结构配筋对比
沉降表现为二次结构两个圆弧区域内地面下沉,最大沉降量为30mm。现场察验了大楼东北角圆弧处玻璃幕墙基础二次结构所致的工程质量缺陷的情况,询问了施工单位详细的施工过程、了解了回填土的施工措施。随后,查阅了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变更依据。本工程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是房屋一层混凝土底板未设计突出圆弧部分的基础底板配筋,为使房屋外立面保持一致,增加二次结构,补砖砌圆弧部分,封闭区域内为回填土基础,上做混凝土地面,建成后一层两个回填的封闭圆弧区域内的地面微沉降。破除此部分混凝土面层,查看基层,对微沉降原因分析为:二次结构下回填土杂质多、湿度大;此部位施工机械难以到达,不能进行机械夯实;施工方对隐蔽工程偷工,灰土比例不够、白灰质量差;夯实遍数不够,土壤压实系数未达标等。这些因素使施工质量不能保证,产生了沉降现象。
2.沉降处理过程
为此,针对现场情况提出三种解决方案:打桩(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至基础层,然后设混凝土圈梁加固玻璃幕墙基础;或采用建筑植筋技术,形成混凝土悬挑梁、板截结构进行玻璃幕墙基础加固;或对现有玻璃幕墙基础进行灰土挤密桩加固(图2)[1]。
图2 植筋后标高-0.10m(一层)悬挑梁及圆弧圈梁位置
经过充分分析三个方案的优劣,笔者认为:方案一:基础稳定,安全耐久,但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容易出现断桩,振捣不实。方案二:工艺技术成熟,工期较短,但新旧混凝土接合面施工须严格控制。方案三:能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黄土湿陷性,加固成本低。但不能改变现状、施工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效果控制难度大。本着解决问题的可靠性,针对当地黄土湿陷性,认为采用方案二比较可行[2]。
施工工艺如图2所示:拆除原砖砌结构→破除沉降地面→在悬挑梁位置破除混凝土→再次夯实此部分地面地基→在原钢筋混凝土底板侧面凿孔→按设计植入悬挑梁钢筋→植入圆弧整体圈梁→现浇符合等级要求的混凝土→养护完毕后上砖砌圆弧梁上填充墙→安装玻璃幕墙→重新铺砌室内地砖。
其中底板侧面悬挑梁植筋与圆弧圈梁连接做法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采用HRB400(三级钢),保护层厚度为45mm;植筋应由具备专项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施工,并提供拉拔试验等监测报告。植筋采用A级胶,L1植筋长度不小于25d,悬挑梁XL植筋长度不小于700mm;植筋采用的胶粘剂应采用改性环氧类结构胶粘剂或改性乙烯基酯类结构胶粘剂,采用A级胶,严禁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醇酸树脂作为胶粘剂;植筋用的胶粘剂必须进行粘结抗剪强度检验。检验时其粘结抗剪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为0.90、保证率为95%的要求确定,胶粘剂具体要求见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各植筋间距大于等于5d,植筋与柱边距大于等于2.5d(d为所植钢筋植筋);植筋直径与对应的钻孔直径设计值应符合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表15.3.5的要求[3]。进行植筋钻孔操作前应预先探明原构建钢筋位置,并应保证原结构构件的完整性。新老混凝土接触面应凿毛,用水清洁后进行浇筑。圆弧梁下砖墙顶应铺设一层油毡使得砖墙与圆弧梁隔开。
植筋加梁时如破坏原地下室防水层时应在施工完后将防水层恢复,以防地下室漏水。圆弧梁上填充墙应按结构设计总说明设置构造柱、墙体拉结筋等。植筋技术是一项快速连接技术,与其他的加固方法对比,植筋技术大大减轻了对原有构件的损伤,使新旧混凝土成为一体。在解决新老混凝土连接、配筋率低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2中克服A、B处地面小下沉的混凝土悬挑梁植筋做法为在悬挑区域A与悬挑区域B等间距各增加两道植筋梁,悬挑植筋梁的规格为宽300mm、长600mm,箍筋为直径8mm间距100mm的三级钢筋两只箍,梁的上部、中部、下部纵筋分别为3根直径18mm的三级钢筋,全部深入支座。悬挑梁的两个侧面各配2根直径为12mm的三级钢筋抗扭。其中方柱与圆柱处也植筋伸出,共同用钢筋连接成悬挑圆弧圈梁,加混凝土现浇成整体[4]。处理后此部分地面后期没有出现地面下沉现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致沉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施工中对沉降的原因进行深入探析,制定出合理的预控措施,并且严格遵守方案进行施工,沉降问题是能够能够有效控制的。但同时要做好监测和沉降预测,以备一旦出现问题,做好必要的预防或补救措施,进而切实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安全性,为建筑延长使用寿命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磊.建筑工程结构基础沉降原因与处理措施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9).
[2]谭立萍.建筑物沉降变形局部与整体稳定性系统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1).
[3]钟岱.某地区建筑物长期沉降监测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4]冯顺付,何金钢.建筑物沉降观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4).
论文作者:徐伟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圆弧论文; 混凝土论文; 植筋论文; 建筑物论文; 结构论文; 圈梁论文; 基础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