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的语义功能和关联方向新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义论文,方向论文,新解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问题的提出
关于范围副词“都”的意义和用法,吕叔湘(1980)明确地指出:“表示总括全部。除 问话外,所总括的对象必须放在‘都’前。……问话时总括的对象(疑问代词)放在‘都 ’后”(第177页);举的例子中包括:
(1)大伙儿都同意。 (3)你都去过哪儿?
(2)每个孩子都长得很结实。 (4)老王刚才都说了些什么?
对于“都”跟它“总括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朱德熙(1982)用“标举”这种含糊的说 法来称述,把“都”定性为“标举它前面的词语的范围”的范围副词(第195页)。后来 ,汉语语法学界引入了“语义指向”的概念;于是,上述对“都”的用法描写就重新表 述成:“都”在陈述句中指向它前面的成分,在疑问句中指向它后面的成分。由于怎样 来定义“语义指向”这个概念、厘定它的逻辑性质、确立它在语法理论中的地位等问题 并不清楚,因而它还只是一个前理论的观念(pre-theoretical notion)。(注:“前理 论”这种说法,引自徐烈炯先生2000年11月在北京跟笔者的一次讨论。)因此,它虽然 比“标举”说进步了一点,但还不彻底,不能令人满意。
差不多与此同时,在海外学习形式语法的学者尝试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讨论这一问题 。比如,Lee(1986)尝试在GB理论的背景上,用May(1977,1985)发展的量化(quantification)理论来分析“都”;他把“都”看作是全称量词(universal quantifier),于是“都”跟其“总括的对象”之间的约束(bind)关系就是一种量化(quantify)关系。但是,Huang(1996)站在形式语义学的立场上,努力证明副词“都” 是一个加合算子(sum operator),它以事件变量为论元。有意思的是,Lee(1986:13) 称“都”所关联的对象为先行成分(antecedent),Huang(1996)称之为“都”的宿主成 分(host),Lin(1998:213)称之为关联NP(associated NP)。
本文打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都”的语义功能及其句法表现,希望用一 种直观的理论来说明“都”的约束对象和关联方向。着重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 都”不能约束疑问短语?(2)为什么引出“都VP”的约束对象的疑问短语只能出现在“都 ”的右侧,但是不能出现在“都”的左侧?(3)进而解释“都VP”的关联NP的各种句法分 布及其受到的各种限制。
二 “都”约束的左向条件及其理论解释
Lee(1986:12—31)指出,“都”必须量化其左侧的复数性成分,并且“都”的作用范 围不能超过它所处的小句(clause-bounded)。例如:(注:我们对他的例子作了改动。 另外,这里的b例在“都”轻读、作“甚至”义解读时,都是合格的。)
(1)a.张三的两个孩子都毕业了。
b.*张三的一个孩子都毕业了。
(2)a.那本书他都看完了。 b.*那本书他都借到了。
(3)a.那些卖菜的他都认识。 b.*他都认识那些卖菜的。
(4)a.他以为我们都会迟到呢。
b.*他们以为我都会迟到呢。
(5)a.这些学生[,i]我相信[李四都喜欢t[,i]]。
b.*这些学生[,i]我都相信[李四喜欢t[,i]]。
例(1)说明“都”要求一个复数性的成分跟它相关联。例(2a)中的“那本书”虽然在形 式上是单数性的成分,但是在语义上是复数性的;因为对于“读”这种行为来说,它可 以有“由多个部分构成的整体”这种解读(partitive reading)。这说明,“都”要求 其关联成分至少在语义上是非单数性的。例(3)说明这种关联成分只能在“都”的左侧 ,不能在“都”的右侧。例(4)说明这种关联成分一定要跟“都”在同一个小句中。例( 5)则说明,如果一个成分跟“都”是在同一个基础结构中生成的,只是后来才移位出这 个小句之外;那么,“都”仍然可以跨越小句去约束它,形成“都”的跨小句量化(cross-clausal quantification)。(注:详见Wu(1999),111页。)这可以概括地称为 “都”量化的左向条件(leftness condition)和局域条件(locality condition)。
那么,怎么从理论上来解释“都”量化的左向条件呢?Li(1996)、Lin(1998)和Wu(1999 )都在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的框架下,作出了相似的理论假设:“都”是投 射出分配性短语(distributional phrase,记作DisP)的功能中心(functional head), 这种投射在量化上是强式的(quantificationally strong),这种量化特征(Q-feature) 必须由通过指示语和核心一致(spec-head agreement)而移位或合并(merge)到指示语位 置的强式的量化成分(Q-element)来核查(check)。这造成了左向量化(leftward quantification)。例如:
(6)[[,DisP]这些学生[,i][[,DisP]都[[,VP]t[,i][[,v']喜欢我]]]
主语“这些学生”是在VP的指示语(Spec)位置上基础生成的(base-generated),随后 为了核查“都”的量化特征,移位到了以“都”为核心的分配性短语DisP的指示语位置 上。由于这种量化特征是强特征,因而核查必须在显性句法的层面上进行。结果,“这 些学生”出现在“都”的左侧。(注:详见Wu(1999),108,120—121页。)这种理论可 以解释为什么下面的句子是不合语法的:
(7)*我都喜欢这些学生。(8)*我都喜欢三种类型的学生。
(7)中的有定NP“这些学生”在量化方面具有强特征,必须以显性的移位或合并的方式 来核查核心“都”的量化特征。(8)中的无定NP“三种类型的学生”在量化方面具有弱 特征,无法核查“都”的量化特征。
那么,怎么来解释当“都”的关联成分是疑问短语(Wh-P)时,可以出现在“都”的右 侧呢?例如:
(9)你都买了些什么?
Lin(1998:218-9,216)假设:像“每个人、大部分的人”等NP具有强的量化(和/或分 配)特征,必须在拼写出来(spell-out)之前[移位以]被[对“都”]核查;而Wh-P只有弱 的算子/[ + Wh]特征,可以拖延到逻辑式(LF)层次上再移位。他还援引Huang(1982)关 于在原位的(in situ)Wh-P在逻辑式中必须移位到CP的指示语位置的理论来帮助论证。 但是,我们马上会问:既然Wh-P是弱特征,那么它怎么能去核查“都”的强特征呢?核 查者(checker)和被核查者(checkee)要不要遵循特征强度一致的原则?(注:Wu(1999)强 调核查者和被核查者不仅在特征上要一致,而且在特征强度上要一致(108,121页)。) 归根到底,这种解释依赖于特设的假设,这就难免要捉襟见肘。
即使撇开例(9)这种关联成分在“都”的右侧的情况不说,单是关联成分在“都”的左 侧的几种情况,上述的最简方案分析法也可能招架不住。因为,“都”左向关联的成分 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正好处在分配性短语的指示语位置。例如:
(10)这些学生我都喜欢。 (13)他一天到晚都坐在电脑前工作。
(11)我把这些学生都表扬了一番。 (14)老王一直都很关心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
(12)我对这些学生都发过脾气。
Wu(1999)假设(10)这种句子是通过多重移位推导出来的,先是“这些学生”移位到DisP的指示语位置,然后VP内的主语“我”移位到一致短语(AgrsP)的指示语位置(124页)。对于(11)这种句子,他假设“把”字短语是在VP中基础生成的,为了特征核查就把“把”字短语提升(raise)到DisP的指示语位置(132—133页)。对于(14)这种句子,他假 设高频副词“一直”是被加接(adjoin)到VP上的,为了特征核查就把它移位到DisP的指 示语位置(132—133页)。可见,为了自圆其说,他付出了这种高昂的理论代价:把可以 充当指示语的范畴从名词性成分扩大到介词结构和副词,并且假定介词结构和副词也可 以移位。但是,他对于介词结构和副词可以充当指示语并可以移位,则没有作出必要的 论证。
三 “都”能不能约束疑问短语?
詹卫东(2002)用语义指向的概念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疑问句中“都”不能指向前面的 疑问代词,而要指向后面的疑问代词呢?他的解释是:一般情况下,“都”指向当前话 域中的一个全称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每一个都是句中主要谓词的参项。而疑问句中的疑 问成分要成为疑问点的话,就不能是一个全称集合,因为全称没有疑问价值。……由于 “都”所指向的成分的全称集合性质跟疑问点的非全称集合性质相矛盾,所以“都”不 能像在陈述句中那样,……而必须出现在疑问词之前,化解这一矛盾(第9—10页)。这 里的前提和推论都有一些问题。首先,“都”所关联的集合不一定是全称的,只要是主 观大量就行。(注: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讨论,请看张谊生(2003)。)例如:
(1)许多中学生都有了手机。
(3)对于这项提案,10%的人大代表都投了反对票。
(2)大部分学生都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
其次,疑问句中的疑问点是可以指谓当前论域中的某个全称集合的。例如:
(4)你今天(都)做了哪些事儿?都说出来让我听听。
(5)来参加会议的(都)有哪些人?
(8)哪些东西属于违禁商品?
(6)你刚才(都)买了些什么小玩意儿? (9)什么家庭可以生第二胎?
(7)这几座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谁?(中央电视台2003年8月8日“发现之旅”)
最后,这种推论方式不仅没有交代具体的化解矛盾的句法、语义机制;而且,又带来 了新的问题:“都”在疑问句中起什么作用,是指向一个非全称的集合吗?它跟陈述句 中的“都”在功能上有没有同一性?因为有“都”的问句显然也是有疑问点的。问题是 如此复杂和不易解释,因此有必要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都”后的Wh-P到底是不是“ 都”的约束对象。
对此,蒋严(1998)作出了否定性的回答。他讨论了下列三种通常被认为是“都”的作 用对象出现在谓词右边的情况:(注:我们在转述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表述,如有差 错,责任在我们。)
(10)a.小李都买呢子的衣服。b.{小李买的衣服都是呢子的衣服}
(11)a.这几天你都干了些什么?
b.{这几天你干的事都是些什么事}
(12)a.我都通知他们了。
b.*我都通知小王、小李和小赵了。
c.小王、小李和小赵,我都通知他们了。
(10a)表达的是(10b)这类意思,“都”右边的“呢子的衣服”指谓的是某类事物。如 果它是“都”的作用对象,那么其语义必须有周延解(distributive reading,即分配 性解读);也就是说,这类事物论域中的每个个体都要跟谓词匹配。这显然不是(10a)的 正确语义,因为小李并没有把所有的呢子衣服都买了。其实,(10a)有一个预设
(presupposition),比如:“小李在某段时间中买了一些衣服”;句子陈述(assert)的 是:“这些衣服都是呢子的”。同样,(11a)预设了“这几天你干了一些事”,陈述的 是“[想知道]这些事都是什么”。至于(12a)中的“他们”实际上是话语回指词
(discourse anaphor),是一种可以省略的复现代词(resumptive pronoun);“都”的 作用对象是这种代词的先行语,如(12c)所示。据此,他强调:“都”的作用对象可以 在语句的表面出现,但只能出现在谓词的左边;也可以隐含在预设中,“都”的这种隐 含的作用对象可以通过语用推理来获得。
蒋严(1998)已经很好地证明了“都”并不能“指向”谓词后的疑问代词,因而我们不 必去解释为什么“都”在疑问句中可以“指向”谓词后面的疑问代词这一“假问题”。 但是,相关的一个“真问题”马上就浮出了水面:为什么“都”不能约束谓词前的疑问 代词?例如:
(13)昨天哪些人到过这儿?
*昨天哪些人都到过这儿?
(14)哪些商店出售过假酒?
*哪些商店都出售过假酒?
(15)哪几种饼干你最爱吃?
*哪几种饼干你都最爱吃?
(16)哪些风景区你游览过?
*哪些风景区你都游览过?
这样看来,“都”既不能右向约束疑问短语,也不能左向约束疑问短语。那么,怎么 来解释这一现象呢?这正是下文要讨论的。
四 为什么“都”不能约束疑问短语?
副词“都”不能约束疑问短语,这是由疑问代词特殊的语义属性所决定的。从逻辑性 质上看,疑问代词具有两重性:既是算子(operator)又是变量(variable)。(注:参看
Lee(1986),74,95页。Crystal(1997)指出,算子指一个符号或词语表示一个必须运作 的变化过程。像否定词、连词这类算子将一些句法(语义)表达式变成另一些句法(语义) 表达式。见中译本,250页。)作为疑问算子,它使得句子具有询问的属性(即不确定性) ;作为变量,它又限定了相应的回答的取值范围(range,即值域)。这种两重性,在英 语的疑问代词上可以看得更清楚。英语疑问代词可以看作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wh +
pronomonal(代词性语素)。于是,who可以分析为wh + someone,what可以分析为wh +
something。(注:这个想法是Chomsky(1964)提出的,参看Wu(1999:26)。)正是这个wh 部分表示了疑问,即像是一个算子(记作[ + Wh]);正是这个pronomonal部分预设了
someone、something一类个体或个体集合的存在,即像是一个变量(记作[ + Some])。 疑问代词的算子性质,使得它不能再受“都”等其他算子的约束;否则,就会造成算子 约束算子的局面,从而违反算子只能约束变量(特别是自由变量)的原则。(注:我的学 生黄瓒辉指出了我原来的方案的不足,在此谨向她表示感谢。)如果上述假设是正确的 ,那么可以有三项预测:
(i)如果疑问代词不表示疑问(即丧失算子功能),那么就有可能被“都”约束。例如:
(1)现在什么人都可以考大学了。(3)哪种饼干他都不喜欢吃。
(2)什么商店都出售过假酒假烟。(4)哪儿的风景区他都游览过。
这里的疑问代词表示任指,已经没有[ + Wh]这一特征;它们只剩下变量[ + Some]这 一特征,自然可以被“都”约束。并且,正是在“都”的作用下,整个句子获得了全称 释义。
(ii)如果“都”前面已经有一个先行成分充当其变量,即“都”的约束要求已经得到 满足,那么,疑问代词即使出现在“都VP”之前,也不会有算子约束算子之虞。例如:
(5)a.哪几种糖小张和小王都喜欢吃?
(7)a.什么水果你们都不爱吃?
b.*哪几种糖小张都喜欢吃?
b.*什么水果你都不爱吃?
c.哪几种糖小张都喜欢吃。
c.这些水果你都不爱吃。
(6)a.哪些书你们都读过了?
(8)a.什么地方他们俩都游览过了?
b.*哪些书你都读过了? b.*什么地方他都游览过了?
c.那些书你都读过了。 c.什么地方他都游览过了。
这里,a例中“都VP”前的复数性NP满足了“都”的约束要求,所以这些句子都合格; b例中“都VP”前的单数性NP不能满足“都”的约束要求,但“都”又不能约束前面的 疑问短语,所以这些句子都不合格;c例中句首的复数性NP(包括表示任指的疑问短语) 满足了“都”的约束要求,所以这些句子都合格。
(iii)疑问代词如果不能受“都”约束,那么应该也不能受“甚至、连、只(是)、总( 是)”等算子功能较强的成分的约束。下面我们以实例来检验这一假设(F代表算子所约 束的焦点):
(9)a.他见过英国女王。甚至/连他都见过英国女王。
b.谁见过英国女王? *甚至/连谁都见过英国女王?
(10)a.那种菜不便宜。 甚至/连那种菜也不便宜。
b.哪种菜不便宜? *甚至/连哪种菜也不便宜?
(11)a.王平只吃米饭[,F](,不吃馒头[,F])。 (13)a.弟弟总是不听奶奶[,F]的话。
b.[?]谁只吃米饭[,F](,不吃馒头[,F])?
b.[?]谁总是不听奶奶[,F]的话?
c.[??]王平只吃什么[,F]? c.[??]弟弟总是不听谁[,F]的话?
(12)a.这件事只有老刘[,F]知道。
(14)a.小明总是看武侠小说[,F]。
b.[?]什么事只有老刘[,F]知道?
b.[?]谁总是看武侠小说[,F]?
c.[??]这件事只有谁[,F]知道?
c.[??]小明总是看什么
在(11)—(14)b中,疑问代词不受“只、总”等约束,因而句子尚可接受。在(11)—(1 4)c中,疑问代词受到“只、总”等约束,句子明显地不可接受,除非是作为回声问句( echo question)。这样看来,疑问短语确实不能受算子类成分的约束。
另外,疑问代词所包含的变量[ + Some]的非全称性,也使得它不能成为“都”的关联 成分。根据Kartunnen(1977:10,19),疑问短语Wh-P是存在性的(existential),疑问 部分指谓一个命题集合,它们(命题集合中的各个命题)是对于这个疑问的正确的回答。 例如:(注:参看Wu(1999:21,84)。符号^代表内涵算子(intensor)。)
附图
陈述John喜欢他。也就是说,他把Wh-P看作是存在变量(existential variable),其 值由一个由真的回答组成的集合来赋予。但是,“都”是一种偏向于跟全称性的量化成 分相关联的副词,它要求一个偏向于全称的成分作为其先行成分。由于这种量化性质上 的不适配,因而“都”势必无法约束疑问短语。
五 “都”和疑问短语的焦点冲突及其消解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引出(预设了)“都”的约束对象的疑问短语只能出现在“都” 的右侧,但是不能出现在“都”的左侧?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先从朴素而真切的语 感说起。先请比较下面这些成对的句子:
(1)a.*哪些同学都买了这种参考书?
b.你都见过哪些同学?
(2)a.*哪些部门都出现过这类问题?
b.你都参观过哪些部门?
(3)a.*哪几种蔬菜农药含量都超标?
b.你都买了哪几种蔬菜?
(4)a.*哪几个乡村都搞了土地承包?
b.你都调查过了哪几个乡村?
每当我们读上面的a类句子时,心理上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而读上面的b类句 子时,则没有这种紧张感。这种紧张的心理,来自我们所感到的a类句子意义中的冲突 和不协调成分。那么,这种冲突和不协调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反复体会,我们猜想:是 疑问代词引出的信息焦点跟副词“都”引出的语义焦点发生了冲突。(注:关于焦点类 型的划分和定义,本文参照徐烈炯(2002)。)下面,试作讨论。
从形式句法的成分结构的角度看,例(1)—(4)a中的Wh-P处于成分统制(c-command)“ 都”的地位,(注:本文对“成分统制(c-command)”的界定是:同一个母节点之下的姐 妹节点互相成分统制,即对称性的成分统制(symmetric c-command);姐妹节点还可以 统制其姐妹的子节点(侄辈节点),但这些侄辈节点不能统制其姨辈节点,即非对称性的 成分统制(asymmetric c-command)。为了节省篇幅,略去了对例(1)—(4)的树形图解析 。)而“都”不能成分统制它们。相反,在b中的“都”处于成分统制Wh-P的地位,而Wh -P不能成分统制它们。这样,可以得出结论:引出“都”的约束对象的疑问短语只能出 现在“都”的统制域之中,否则句子不合格。那么,这种形式结构限制背后的语义动因 是什么呢?
从语义的角度看,“都”是一种分配算子,它通过修饰谓词性成分VP,从而把VP所表 示的属性分配给一个语义上的复数性成分所表示的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注:详见Lee (1986)以来的有关文献。)因此,“都”必须跟一个语义上的复数性成分相关联
(associate)。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概括性地说“都”是一个加合算子,它把一组复数 性的事件加合起来。(注:详见Huang(1996)以来的有关文献。)作为一种逻辑算子,“ 都”的出现与否以及它跟哪一个成分相关联,会直接影响句子的语义和真值条件(truth -condition)。例如:
(5)a.小张和小王合用一个厨房。
b.小张和小王都合用一个厨房。
(6)a.这一份材料我们都看过了。
b.这几份材料[,i]我们[,j]都[,i/j]看过了。
c.这几份材料[,i]我们[,j]分头[,j]都[,i]看过了。
如果有一个厨房,它是小张和小王两家合用的;那么(5a)是真的,(5b)是假的。如果 小张和小王两家分别跟不同的人家合用厨房;那么(5b)是真的,(5a)是假的。(6a)中“ 都”只能跟“我们”相关联,(6c)中“都”只能跟“这几份材料”相关联;(6b)中“都 ”既能跟“我们”相关联、又能跟“这几份材料”相关联,所以句子有歧义。因此,从 焦点理论的角度看,“都”是一种焦点敏感算子(focus sensitive operator),它跟不 同的成分关联会改变句子的语义和真值条件;相应地,它所关联的成分成为它所约束的 语义焦点。并且,“都”是通过修饰后面的VP再去约束其关联成分的。这跟“光、就、 仅、连”等直接邻近地约束其后的焦点的算子很不相同。为了区别,可以说:在一个小 句的范围内,“都”是一种全局性的(global)语义焦点算子,它可以约束一个非邻接的 语义焦点;而“光、就、仅、连”等是局域性的(local)焦点算子,只能直接约束邻近 的语义焦点。作为全局性的焦点算子,“都”在其所处的小句中必须占广域(wide
scope)。而疑问代词一般总是针对某一句子成分的提问,可以看作是对某一句子成分的 替换;答句中用以回答疑问代词的成分,一般是传递新信息的部分。例如:
(7)a.谁来了? b.李小龙来了。
(8)a.你买了什么?
b.我买了一本书。
例(7b)中的“李小龙”、(8b)中的“一本书”这种传递新信息的成分可以叫做信息焦 点;相应地,像(7a)中的“谁”、(8a)中的“什么”这种召唤新信息的成分也可以叫做 信息焦点。这样,信息焦点就是说话人传达(包括希望得到)新信息的部分,也是吸引听 话人注意力的地方。由于信息焦点总是跟某一成分相关,因而是一种局域性的焦点。我 们假设,句子中不同类型的焦点遵循等级优先原则,全局性焦点及约束它的焦点算子必 须占广域,局域性的焦点及约束它的焦点算子只能占窄域。于是,在一个小句的范围内 ,“都”所关联的焦点是主焦点,其他类型的焦点只能出现在“都”的统制域中成为次 焦点。否则,就会引起焦点冲突,从而使句子的语义解释无从进行。根据这种理论,(1 )—(4)中的a不合格的原因在于,局域性的信息焦点Wh-P占了广域,而全局性的焦点算 子“都”却占了窄域;结果,造成了不同辖域的焦点及焦点算子在辖域上的冲突。
反过来说,如果全局性的焦点算子“都”在其左侧找到了约束对象,满足了其约束要 求;那么,在超出它们所处的小句之外,出现占广域的疑问代词又是合格的。例如:
(9)哪几种鱼[,i]小张和小王都喜欢吃[e[,i]]?
(10)哪些电影[,i]你们都看过了[e[,i]]?
(11)什么水果[,i]他们都不爱吃[e[,i]]?
(12)什么地方[,i]他们俩都游览过了[e[,i]]?
上例中的疑问短语本来都是在“都VP”短语中的,是分别通过话题化操作而移位到句 首话题位置的。可见,凭借着语迹链条(trace train),“都”在深层次上仍然能统制 这些跑到话题位置上的疑问短语。并且,这些移位的疑问短语(moved Wh-P)在语义所指 上也发生了变化,表现为相应的回答只能在一个由先前的话语建立的集合中取值;而在 原位的疑问短语(Wh-P-in situ)则没有这种限制。这一点可以从它们对有关回答的不同 反应上得到验证。(注:参考Wu(1999:82-85)。)例如:
(9’)a.小张和小王都喜欢吃哪几种鱼? b.他们都是什么鱼也不爱吃。
(9)a.哪几种鱼[,i]小张和小王都喜欢吃[e[,i]]? b.[?]他们都是什么鱼也不爱吃。
(9’b)跟(9’a)的预设不冲突,所以没有问题;(9b)跟(9a)的预设明显冲突,所以在 语用上不恰当。也就是说,移位到句首的疑问短语在语义指称上有定性增加,在语用上 获得了话题性功能;相应地,在语义上表示新信息的水平降低,已经不是真正的信息焦 点了。因此,它们跟在小句范围内引出全局性的语义焦点的“都”能够相安无事。
这样,我们可以说,在一个小句的范围内,传递新信息的信息焦点必须处于“都”的 统制域之中,至少得留下一个语迹让全局性焦点算子“都”来统制。否则,就会发生焦 点冲突,影响句子的合格性。如果这种假设是成立的,那么下列句法现象就可以得到合 理的解释:
(13)a.许多教师都住在筒子楼里。
(15)a.哪些人去过昆明?
b.有许多教师住在筒子楼里。 b.*哪些人都去过昆明?
c.*有许多教师都住在筒子楼里。
c.有哪些人去过昆明?
(14)a.我们班二十个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d.*有哪些人都去过昆明?
b.我们班有二十个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e.都有哪些人去过昆明?
c.*我们班有二十个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在汉语中,动词“有”有表示存在量化的功能,而且存在量化的成分往往表示新信息 。表示新信息的信息焦点不能出现在全局性焦点算子“都”的统制域之外,或者说由“ 有”引导的存在量化跟“都”表示的全称量化共现时,存在量化不能占广域。因此,例 (13c)(14c)和(15d)不合格。如前所说,疑问短语既是表示新信息的信息焦点,也是存 在性的变量且含有算子功能;因此,既不能成为“都”的约束对象,也不能出现在“都 ”的前面占广域。为了让例(1)—(4)a中这类不能出现在“都VP”之后的施事性疑问短 语能够引出其预设中的“都”的约束对象,一种消解上述焦点冲突的办法是:通过“有 ”来支配疑问短语,在语义上使疑问短语的存在性量化显性化,同时在句法上构成一个 复杂的动词性成分,再用“都”来修饰该短语,从而牢牢地把疑问短语控制在“都”的 统制域之中,使之成为一个占窄域的信息焦点。通过这种显性的存在化机制,上文的例 (1)—(4)a都可以拯救为合格的句子。例如:
(1)a.*哪些同学都买了这种参考书?a’.都有哪些同学买了这种参考书?
(2)a.*哪些部门都出现过这类问题?a’.都有哪些部门出现过这类问题?
(3)a.*哪几种蔬菜农药含量都超标?a’.都有哪几种蔬菜农药含量超标?
(4)a.*哪几个乡村都搞了土地承包?a’.都有哪几个乡村搞了土地承包?
所以,我们相信:语言是一个平衡的系统;当它排斥某种表达方式时,又会提供相应 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都”是全局性的焦点算子,因而受它约束的成分就不能再受局 域性的焦点算子约束,甚至不能添加焦点标记(focus marker)“是”。例如:
(16)a.小刚和小芳夫妻俩都是大学生。
(17)a.刘卫和陈立都得了二等奖。
b.就小刚和小芳夫妻俩是大学生。 b.是刘卫和陈立得了二等奖。
c.*就小刚和小芳夫妻俩都是大学生。
c.*是刘卫和陈立都得了二等奖。
这说明了“都”对其他焦点算子和焦点标记都有一定的排斥性。
六 “都VP”和关联NP的述谓关系
从语义上看,“都VP”通过“都”的逻辑算子功能把VP所表示的属性分配给关联NP所 表示的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但是,从句法上看,关联NP跟“都VP”的关系却是多种多 样的;并且,有时所谓的关联NP还可以是副词性成分。例如:
(1)这些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
(4)她爸爸常年都在矿山上工作。
(2)老王把那几本线装书都卖给了旧书店。 (5)小明一直都不爱说话。
(3)他对这些名利方面的事情都不感兴趣。
关联NP可以是“都VP”的主语(例1),也可以是“都VP”的状语中的成分(例2、3),还 可以是副词、作“都VP”的状语(例4、5)。那么,这些不同的句法成分有什么共同的语 法性质,使得它们可以跟“都VP”发生语义联系呢?在深层次上,关联NP跟“都VP”之 间应该有一种语法关系;并且,正是这种语法关系成为“都”字句的一种合格性条件
(well-formed condition)。
由于绝大多数“都”字句的关联NP跟“都VP”是主谓关系(如例1所示),而汉语的主语 和谓语基本上是话题和说明关系;因而,我们可以假定,关联NP跟“都VP”构成合格的 “都”字句的条件是:它们之间必须有话题和说明这种述谓关系;或者说,关联NP必须 是“都VP”的话题,“都VP”必须是关联NP的说明。这种理论对于例(2)、(3)这样的“ 都”字句也是适用的。因为介词“把”和“对”的宾语都是有定性比较高的成分,可以 看作是一种潜在的话题;一旦语境或表达需要,它们都可以转变为显性的话题。例如:
(2’)老王把那几本线装书都卖给了旧书店。
→那几本线装书,老王把它们都卖给了旧书店。
→那几本线装书,老王都卖给了旧书店。
(3’)他对这些名利方面的事情都不感兴趣。
→对这些名利方面的事情,他都不感兴趣。
→这些名利方面的事情,他都不感兴趣。
当然,不是所有的介词宾语都可以作为“都VP”的关联NP。比较典型的是,文献上经 常提到的介词“被”的宾语。例如:
(6)a.两所重点大学录取了小明。→小明被两所重点大学录取了。
b.两所重点大学都录取了小明。
→*小明被两所重点大学都录取了。
(7)a.那三个人批评了小王。
→小王被那三个人批评了。
b.那三个人都批评了小王。 →*小王被那三个人都批评了。
如果用上面的理论来解释的话,“被”的宾语不能成为“都VP”的关联NP,可以归咎 于它不具有话题性。的确,“被”的宾语不能像“把”的宾语那样转变为显性的话题。 例如:
(6’)小明被两所重点大学录取了。
→*两所重点大学,小明被他们录取了。
(7’)小王被那三个人批评了一顿。
→*那三个人,小王被他们批评了一顿。
为什么“被”的宾语不具有话题性呢?道理很简单。从论元角色的角度看,“被”的宾 语通常是施事性成分,而施事性成分在句法上的无标记关联(unmarked correlation)是 实现为主语、在语用上的无标记关联是实现为话题(如例(6)、(7)的a所示);在用“被 ”剥夺这种施事性成分的主语地位的同时,也剥夺了它的话题地位。从这一意义上讲, “被”可以看作是一种“去话题化”的标记。这样,由去话题化标记标志的成分自然不 会再具有话题性了。
像例(4)、(5)这种句子,“都VP”表面上是跟副词“常年、一直”相关联的;实际上 是跟这种时段副词所照应的表示时段的名词性成分相关联的。这一点,可以在(从“百 度”网上搜索出来的)真实句子上清楚地看出来。例如:
(8)一个家住偏远农村的小姑娘,连续几年来一直都寄贺卡给我。
(9)专科毕业以后,我一直都希望能有机会回到大学继续学习,……。
(10)整整一个下午,郑金堂都一直与曲庆才在办公室商谈事宜,……。
(11)从小到大,她都一直被家里人宠着,呵护着,……。
上例中划线的时段性NP才是“都”真正的约束对象。至于“一直”可以看作是这种时 段性NP的照应成分,或者说“一直”是一种把时段性NP和“都VP”连结起来的时态算子 (tense operator)。正因为这样,所以“一直”也可以出现在只能左向关联的“都”的 右面(如例(10)、(11)所示)。
如果关联NP和“都VP”是话题—说明关系的理论是可靠的,那么可以用来解释:为什 么在许多情况下,关联NP是可以省略(ellipsis)或隐含(implicated)的。因为话题是听 说双方共享的信息,所以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省略或隐含。例如:(注:例(13)—(16) 出自2000年《人民日报》,转引自詹卫东(2002:8)。)
(12)他们俩[,i]吵了半天了,[e[,i]]都不肯让步。
(13)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都很重视财税职能的运用。
(14)她向记者哭诉说:“都是我把她给害了!”。
(15)他们对此后悔莫及:“都是黄色录像害了我们!”。
(16)但在很多父母看来这样做却是顺理成章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17)他昨晚跟你聊了一宿,他都说了些什么?
(18)上星期你去南方,你都玩了哪些地方?
(12)中“都VP”的关联NP承上省略,可以明确地补出来。(13)中“都VP”的关联NP虽 然没有出现,但是通过“都”和“一直”的隐含性提示,在具体语境中也可以补出来; 从(15)(16)这类例子来看,像(14)这种表示说明原因的“都是……”句式,其中“都VP ”的关联NP也是可以补出来的。至于(17)(18)这种疑问句,其中“都VP”的关联NP是由 疑问代词的预设来隐含的,不必要说出来;也就是说,在这种句子中,说明部分“都VP ”的话题通常是隐含在语境中的,而“都VP”前的主语并不是真正的话题。例如:
(17’)他昨晚跟你聊了一宿,[?]他呢/啊/吧都说了些什么?
(18’)上星期你去南方,[?]你呢/啊/吧都玩了哪些地方?
由于主语“他、你”不是句子的话题,因而不能加上话题标记。
上面的分析说明,“都VP”的关联NP是可以省略的。但是,我们马上面临着这样一个 问题:为什么在“的”字结构中,“都VP”的关联NP是不能省略的;或者说,为什么名 词化标记“的”不能提取“都VP”的关联NP。例如:
(19)a.那些人出过国→出过国的那些人
b.那些人都出过国
→*都出过国的那些人
(20)a.那几本书我还了
→我还了的那几本书
b.那几本书我都还了
→*我都还了的那几本书
对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的”所提取的成分是句法上必须强制性地删除(delete) 的;于是,“都”在一个小句的范围内就失去了所约束的对象,直接违反了禁止空约束 原则(Principle of prohibition of vacuous binding)。至此,可以总结如下:
“都VP”的关联NP是可以省略或隐含的,但不能是句法必须强制性地删除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