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与原油期货——真相与规律的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与论文,原油期货论文,规律论文,政治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国际油价剧烈变动极具戏剧性:这种变动的拐点出现在美国“9·15”金融海啸袭来之前的两个月,而不是在其后。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从当年4月4日的每桶102.51美元涨至7月11日的每桶148.60美元,3个月上涨45%;继而又从7月11日的每桶148.60美元跌到9月12日的每桶100.23美元,两个月下跌48%。① 这种国际油价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导致2008年上半年世界各国都在为国际油价暴涨、粮价暴涨、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等大伤脑筋。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都没能就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对策达成共识。2008年7月中旬后,形势急转直下,国际油价暴跌,继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又开始为美国的金融海啸、经济衰退而焦虑。一些公司在剧烈的变动中抓住了机遇,一些企业则面临破产危机。
“对石油定价的控制可能是除海洛因定价之外世界上最秘而不宣的行当。”② 这是德国经济学家、《石油战争》的作者威廉·恩道尔的真实感受。由于国际油价关系到巨大的商业利益与国家安全利益,所以迄今许多看上去颇具权威的分析预测都是具有特定的商业运筹的算计,未必真实。那么造成油价大起大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它与美国金融海啸之间是否互为因果?未来国际油价走势如何?如何才能及时准确预测?本文主要探讨上述问题,侧重从国际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影响原油期货投机和国际油价变动的某些规律。
一、围绕国际油价变动的国际政治经济周期
根据传统经济学原理,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决定的。然而2003年3月-2008年7月,国际原油消费需求与出口供给基本保持平衡,甚至是供过于求,但国际油价却大起大落。这主要是以下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彼此作用的结果。其一,影响国际油价的决定性因素已从实体经济的供求关系转向石油期货交易市场虚拟的供求关系;其二,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东局势紧张等地缘政治因素通过国际炒家的心理预期和期货交易直接推动国际油价的飙升。
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价格是指买卖双方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公开竞价,对未来时间的“石油标准合约”在价格、数量和交货地点上,优先取得认同而成交的油价。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四个: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石油市场与金融投机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石油的金融化。纽约商业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主导的原油期货价格已成为石油市场的基准价。③
石油期货交易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布什执政的8年内异常活跃。其重要背景一是布什政府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等引起中东产油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紧张;二是2000年美国通过了《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2006年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批准了亚特兰大的期货交易所可以在伦敦的分支机构出售纽约轻油期货合约,大为放松了对原油期货交易的监管。前者体现了新保守主义政治,后者展现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是美国能源军工利益集团与政治权力集合的必然产物。
在上述背景下,国际政治与石油期货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增大。2007年石油交易的70%以上在期货市场进行,比伊拉克战争前增加约10%,在实际的买家和卖家之间进行的产品交易只有不到30%。与石油相关的金融期货日交易量高达13.6亿桶,投机商每天在期货交易中的交易量上升到现货市场的20倍以上,④ 用于原油投机的资金已远超过因实体经济需求而购买石油的资金。2001-2007年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日交易量从1.7亿桶升至4亿桶,增加了1.4倍;纽约交易所轻质原油日交易量从2.7亿桶升至6亿桶,⑤ 增加了1.2倍,约为全球石油日消费量的15倍。2007年-2008年9月每天至少有1000亿美元在国际石油交易市场上流动。
由于石油在很大程度上已从战略资源变成金融期货市场的炒作对象,国际油价定价机制也由此发生根本性变化,欧佩克对国际油价的决定权大为下降。欧佩克的原油产量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的40%(石油日产量约为2725万-2775万桶之间),欧佩克产油国除了采取集体减产或增产影响油价外,没有其他手段。在每天十几亿桶石油期货交易量面前,欧佩克日减产或增产50万-250万桶原油对油价走势的影响显得微不足道。
事实上,造成原油期货市场竞相大量抢购或抛售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实体经济的供求关系,而是中东地缘战略形势的紧张或缓和,以及市场心理因素和投机行为所引发的虚拟经济供求关系的变化。要比较准确地把握国际油价变动的基本趋势,首先需要从战略上了解国际油价变动的周期性特点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这里所说的周期,是指决定国际油价基本走势的国际政治经济周期。这种周期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类,其中第一类周期是指国际政治基本面对国际油价起主导作用的周期。该周期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政治基本面主导的周期变量图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以来,每次国际石油价格飙升几乎都与上述国际政治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周期相关联。历次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及美元贬值,几乎都是中东地区爆发战争或冲突的直接结果。例如1974年中东战争、1979年伊朗同美国关系恶化、1990年海湾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及其后遗症,都引起国际油价大幅上升。近年来的国际油价大起大落主要是国际政治因素通过市场心理作用引发投机炒作造成的,而并非实体经济层面供求关系决定的。
从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到2008年7月,完整地勾画出了图1所展示的国际油价基本走势第一类周期的全过程。由于国际政治因素导致国际油价进入飙升周期,出现油价升幅大、来势猛、持续久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伊拉克战争后遗症严重,美军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伊拉克国内各派争斗激烈,不断爆发流血事件;围绕伊朗核问题,美国、以色列同伊朗的矛盾尖锐复杂,巴以冲突不断;拉美产油国委内瑞拉同布什任内的美国关系紧张等。
2008年石油价格暴涨的最重要原因是美国及以色列同伊朗关系的高度紧张,以及由此引起的期货市场炒作。在欧佩克第三届峰会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曾警告说:“如果伊朗受到攻击,油价将上升到每桶200美元。”这绝非耸人听闻。伊朗石油探明储量有1384亿桶,占世界总量的11.2%,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储采比高达86.7;天然气探明储量28.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15.5%,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伊朗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2005年日产石油410万桶,其中60%以上供出口。伊朗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南控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石油通道,北扼中亚里海世界第二石油宝库。霍尔木兹海峡东西长约150公里,十分狭窄,是进入海湾的唯一出海口,每天有数百艘运油船经过,被称为中东油库的“总阀门”。一旦美国或以色列与伊朗交战,不仅伊朗石油出口将中断,经波斯湾向印度洋和亚洲地区出口原油也将受阻。正是这种对地缘战略形势的担忧导致了石油期货市场的恐慌心理和对高油价的预期,成为石油期货炒作的热点。
与此相关联,国际油价“由涨转跌”的拐点,恰恰出现在2008年7月中旬美国对伊朗政策重大调整明朗化之后。当国际油价冲破每桶140美元大关后,美国在中东发动战争的巨大成本,以及油价飙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都将超出可承受的程度。于是,美国采取对话方式谋求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就成为必然选择。而伴随中东地缘战略形势的缓和,波斯湾无战事态势明朗,嗅觉灵敏的国际原油期货炒家从7月14日便开始竞相抛售囤积的原油期货,这必然导致石油期货价格掉头猛跌,而美元则止跌回升,国际政治基本面起主导作用的周期到此结束。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世界经济以及美国政府的变更,国际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开始重新抬头。
图2 2008年1-10月国际油价波动与美国-伊朗关系波动的相关关系
注:2008年1月至10月国际油价大起大落的曲线图和笔者对美国与伊朗关系趋紧与趋缓的量化曲线图,两者波动相当吻合。
决定国际油价基本走势的第二类周期是指世界经济基本面对国际油价起主导作用的周期。该周期运动规律如图3所示。
图3 国际经济基本面主导的周期变量图
1974年石油危机爆发以来,每次油价暴涨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从而打击原油的消费需求,刺激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伴随中东战事缓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国际油价又会下跌,美元则会随之出现反弹。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价有着内在联系。这种油价跌美元升、油价涨美元贬的关系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几乎每天都出现的一个规律,油价的涨与跌决定了美元的贬与升。图4显示国际油价在一天内下跌曲线与美元指数上升曲线表现得相当吻合(除油价因素外,影响汇率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故不可能完全吻合)。因为只有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做多或做空的大量期货交易,才会导致大量石油美元被抛出或回购,才能形成原油价格变动曲线与美元指数波动曲线基本吻合的现象。而外汇市场上美元交易引起的美元指数变动,则难以瞬间反映在国际油价的波动曲线上。美元波动总是在油价波动之后,而非之前,两者的因果关系一目了然。明白了这个逻辑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跟踪研究国际政治因素特别是中东热点的动向,对国际油价走势作出预测并比较准确地判断美元的走势。一些从经济基本面难以解释的矛盾现象,也就可以借助国际政治基本面和国际热点基本面的分析迎刃而解了。
图4 2009年5月16日原油价格下跌与美元指数上升对照图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期货网,http://www.oilprice.cn/news/baseoil.aspx.
当前围绕国际油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周期,始于2008年7月中旬美国表示放弃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两个月后美国爆发了金融海啸。前者是国际政治因素,后者是国际经济因素,两者叠加导致国际期货油价急剧下跌。自2009年2月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国际油价似乎进入了“跌中回稳”的新周期。
2008年10月以来,影响国际油价、汇率变动的三个基本面,即国际政治基本面、地区热点基本面、国际经济基本面,发生了重要变化。2003年3月-2008年9月国际政治特别是中东地缘政治因素是主导因素,而2008年10月以来国际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则明显上升,并直接作用于国际油价和金融市场。这主要是由于奥巴马政府改变了对中东地缘政治的攻势,巴以冲突等成为次一级的地区热点,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美国因金融危机对国际能源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其影响之大难以预估。
2009年国际经济基本面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将起主导作用,很难重演原油期货再度冲高140美元的金融游戏。2008年12月世界银行报告预测,未来两年石油价格将在每桶75美元左右。报告认为,尽管目前经济形势不利于支撑高油价,但由于欧佩克国家扩展石油产能非常困难,而且最近还在控制产量,因此未来短期内油价会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波动相对较大的水平。从长期来看,随着供需状况的改善,油价会降低到每桶50美元左右。⑥
笔者认为,若中东局势全面缓解(关键在于这个前提条件能否出现),2009年国际油价有可能回落至每桶45美元以下,很难达到每桶75美元。这是因为世界经济萧条,实体经济对石油需求乏力。更重要的是,伴随奥巴马上台,布什政府时期形成的美国原油期货利益集团与政府决策圈相互配合的链条随之断裂。奥巴马正从国际政治和原油期货两方面入手,改变布什政府留给美国的困境。华盛顿不愿再受华尔街支配,而要限制和重整华尔街。奥巴马总统抨击华尔街“贪婪和诡计,让我们所有人都要为之埋单”⑦,并在2009年5月强调新的监管将限制金融业“涉足大规模风险”,该行业未来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将下降,华尔街将不再会成为美国经济的“半壁江山”。⑧
今后一个时期,尽管美国原油、军火利益集团将谋求重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但奥巴马政府的第一要务是应对金融危机、拯救美国经济。在国际政治方面,奥巴马已向伊朗、委内瑞拉等国伸出橄榄枝,力图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伴随美伊关系缓和,中东地缘政治紧张舒缓,原油期货上升和炒作获利的空间将大为缩小。另外在美国经济尚未走出低谷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必须努力避免中东发生剧烈冲突再度引起油价暴涨和持续走高,否则美元将下跌,西方经济很可能陷入“滞涨”。
二、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背后的金钱与政治
要准确判断油价变动趋势,除认清上述两类周期形成的原因、周期转移的拐点外,还需要深入了解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背后的金钱与政治。近年来,在美国一些对冲基金的交易中,国际石油期货交易的比重曾上升到1/4以上。美国著名的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摩根大通以及英国的巴克莱银行都是石油期货市场最大炒家。2007年这几大炒家控制了石油期货掉期交易70%的头寸。⑨ 石油期货交易之所以火爆,是由于巨大利益驱动。只有看穿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背后的金钱与政治交易,才能看懂近年来国际油价大起大落的真相。下面从两类不同周期切入,做一分析。
(一)从国际政治因素主导的油价变动周期切入,解析伊拉克战争以来国际油价暴涨与美国石油疯狂炒作为什么会发生在布什总统任内
据报道,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等美国几家主要石油公司控制着国内石油产量的77%和世界石油资源的近70%。2007年它们与英国皇家壳牌石油、英国石油、法国道达尔等石油大公司都挤进了世界500强中前10强。500强之首的美国埃克森公司市场价值高达3716亿美元,超过微软公司。⑩ 这些石油集团不仅从事石油开采,而且积极介入石油期货交易。美联社数据显示,美国几大石油公司2007年利润总和约为1230亿美元,却仍享受约180亿美元的减税优惠。(11) 这其中必然存在着金钱与政治的交易。
美国分析师早在2000年美国大选时就曾预测,如果布什当选就应该买美国的国防和能源股。美国媒体称,“美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届政府像布什总统那样与某一个行业的关系如此密切。”(12) 德国分析家也指出:“美国政府最高层和华尔街都把油价的控制而不是供应的安全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安全问题。”(13) 仅从现有公开报道中即可看出,美国的石油公司、国际石油期货炒家与布什政府的关系非同一般。
布什政府班子的主要成员大都与美国石油公司关系密切。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推动者之一——布什政府的副总统切尼,在这两场战争之间的1995-2000年曾出任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哈里伯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哈里伯顿公司是伊拉克重建中最大受益者,迄今已获价值70亿美元的参与修复伊拉克石油设施合同。
布什政府的国务卿赖斯也曾是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公司董事会成员,她在该公司长期任职并持有该公司赠与的股票,曾为雪佛龙公司签下在哈萨克斯坦的第一个油田开采合同,得到该公司青睐。1995年该公司将一条油轮命名为“康多莉扎·赖斯号”。赖斯在布什政府任职期间,始终把雪佛龙等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同等看待。
布什政府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总统高级顾问卡尔·罗夫等人曾是安然股份的持有者。另外布什政府国防部陆军部长托马斯·怀特还曾经是安然公司的副董事长,持有大量安然股票。(14) 据报道,在1989-2001年期间有71位参议员和187位众议员收受过安然公司的政治资助。因做假账而倒闭的安然公司为取得对石油的控制,曾花几百亿美元游说国会导致2000年美国通过了《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把能源期货合约这种衍生品的场外交易排除在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监管之外,这是25年来衍生品交易监管领域最为激进的放松管制措施。这个被称之为“安然漏洞”的法律至今还有效。
布什政府财长亨利·保尔森曾担任过高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华尔街的顶级赚钱高手。他访华70多次,大力呼吁中国开放资本市场。高盛公司历来善于对民主党和共和党两面下注。它既是国际油价走势的预言家、发布者,又是国际原油期货的最大炒家。2007年后高盛公司不断以石油“供给增长不足”为由,发出国际油价还会飙升的预测。结果流入石油和其他矿产和农产品的资金增长了4倍。针对近年来的高油价,美国期货经纪公司分析家认为,高盛公司是在“自导自演”一出高油价行情,与其说他们预测得准,不如说他们操纵了市场。(15) 《石油战争》一书作者威廉·恩道尔也指出,“操纵行为真正发生变化是在2006年。有证据表明,刚从高盛公司来到华盛顿的财政部长保尔森要么知道,要么协助他人对当时居于高位的油价进行了操纵。”(16)
石油世家出生的布什总统与得克萨斯州的石油期货大亨布恩·皮肯斯(T.Boone Pickens)更是关系密切。布恩·皮肯斯是为高油价推波助澜的最大炒家之一,1997年初曾融资3700万美元推出资本商品基金,主要是炒作石油能源期货。截至2004年,该基金累计获利已超过10亿美元,是当年投资资金的26倍多。(17) 近年来皮肯斯又投入50亿美元狂炒原油期货,在推高油价方面与布什政府默契配合。在过去20年,皮肯斯一直是共和党的有力支持者,在布什两次当选德州州长的过程中都曾慷慨捐助。2004年他为布什在美国大选中能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克里立下汗马功劳。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皮肯斯不断预言油价将攀升,而且屡次得到证实,因而有“油神”之称。当被问及油价上升的理由时,皮克斯表面上总是强调未来石油将供不应求。实际上,他对布什政府要员与石油利益集团的关系了如指掌,对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对伊朗立场所引发的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等推高油价的效果心知肚明。所以他才敢在多数分析师预测油价可能走低时在石油期货市场做“多头”。皮肯斯相信布什政府不会采取措施来压低油价。因为2008年共和党要打赢选战,离不开像皮肯斯这些美国石油大亨的捐助;此外作为当选连任的回报,布什政府也必须默许石油价格持续走高,以支持与他们关系密切的这些石油大亨从中获利。
美国的石油公司、投资银行正是在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和新保守政治共同作用下,才得以利用2003年之后中东地缘形势紧张,获得原油期货炒作的最佳机遇期。例如,与其他机构的预测相反,布什政府的预测则强调世界石油将出现供不应求。美国能源部曾预计2007年全球原油日均消费量达到8570万桶,而当年全球原油日均产量为8464万桶,缺口106万桶(约14.5万吨)。尽管如此,布什政府始终拒绝动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平抑油价。布什政府甚至试图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从6.96亿桶增至7.27亿桶。这些消息都会刺激油价上升。2008年美国进入选举年后,布什政府更是不断放风要打击伊朗,也似有为美国国际期油炒家策应造势之嫌,客观上成为油价飙升的最大政治推手。也许正因如此,美国石油期货投资大亨布恩·皮肯斯才能对原油期货料事如神,甚至被称为所谓“油神”。不过,伴随布什卸任,“油神”皮肯斯也该下岗了。
(二)从2008年9月起的以经济基本面因素主导的本轮油价变动周期切入,解析国际石油期货炒家和美国政府换届有何关联
本次以经济基本面因素主导的国际油价变动周期始于美国金融海啸和世界经济萧条。金融监管不力是美国金融海啸发生的原因之一,而造成金融监管松懈的深层原因正是华尔街石油期货炒家恶意追逐暴利。这些炒家们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他们通过在政府的代言人,不断说服美国国会议员支持期货市场的自由交易,防止原油期货市场再被严格监管。曾任高盛董事长的布什政府财长保尔森被认为是其重要代言人之一。作为美国原油期货市场龙头老大的高盛公司,每年都花大笔资金游说国会议员相信限制投机是错误的。据披露,2008年第二季度,高盛花费了近100万美元的游说费用,旨在瓦解国会针对能源市场投机可能做出的限制性决议。结果布什政府没有通过限止性决议,而过度放任便导致了美国金融海啸的生成。布什政府即便在20国金融峰会上,面对欧洲要求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仍强调注资救市和经济回升。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拉开了美国金钱与政治关系结构重组的序幕。伴随民意支持率倾向民主党,华尔街金融大亨的赌注也开始押向民主党。据报道,截至2008年3月,“献金”最多的高盛公司把70%的“献金”投向了民主党竞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摩根大通和瑞士银行也把所奉“献金”的至少60%投向民主党竞选人。2008年下半年美国大选前景逐步明朗,奥巴马获胜的可能性明显上升,美国的石油大亨和油市期货炒家便已看空油价后市了。对他们来说,关键是如何见好就收,通过做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石油泡沫破灭之前能够高位离场。这是极其困难的。但对于与布什政府关系密切的几大美国炒家来说则并不难,因为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甚至在美国对伊朗政策尚未出台之前就预先了解到政府政策动向,从而顺利建仓做空,进一步获利。结果便导致油价大幅回落,一些局外人损失惨重。
2008年7月中旬一场惊心动魄的期油做空大博弈就是例证。据业内人士披露,2008年5月中旬当原油期货价格达每桶120美元后,SemGroup公司便大量建仓看空,超过了该公司对冲其自有原油现货的10倍以上,堪称赌上了身家性命。不幸的是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因素继续推动油价飙升。5月底该公司负债31亿美元,而其固定资产只有15亿美元。到7月初国际油价升至140美元上方时,SemGroup公司爆仓。7月22日该公司被迫发表破产声明,7月16日将其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交易账户转让给巴克莱公司。而此时,美国以外交方式处理伊朗核问题的形势逐步明朗。巴克莱公司接手SemGroup公司原油期货交易账户后反手做空,众多对冲基金也开始跟进做空,国际油价应声下跌。不幸的SemGroup则瞬间成为巴克莱公司的囊中之物。
美英两大原油期货炒家高盛和巴克莱共进退,与两国政府的盟友关系密不可分。正如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指出的,如果没有美英两国政府的串通一气的“特殊关系”,就不可能出现伊拉克战争后油价飞涨局面。“从一开始,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唯一伙伴便是托尼·布莱尔以及占据伊拉克南部产油区的英国石油公司,这绝非偶然。现在我们知道了,布莱尔和乔治·布什一起在萨达姆是否构成威胁问题上撒了谎。真正的原因是想要控制石油。”(18)
2008年7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大跌,还有可能是美国金融海啸的震源之一。2007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的花旗、摩根、美林银行等纷纷亏损,一些CEO被迫辞职,而高盛公司则在石油期货牛市中大幅盈利。于是,一些投机者在美国国内房地产泡沫后,开始把资金转向原油等大宗商品。然而,2008年7月中旬国际油价迅速回落,导致国际粮价、铜价、稀有金属期货市场价格也随之下滑,相关股市大幅走低。雷曼公司在房地产投资失败后,又遇到这些大宗商品期货泡沫破灭的打击。9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表示,未曾考虑选择由政府出资拯救雷曼兄弟公司的方案。他从来都不认为将纳税人的钱用于解决雷曼兄弟公司的问题是合适的举动。(19) 结果雷曼只能宣布破产。美国的其他四大投资银行中的美林、贝尔斯登两大投资银行被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收购,而高盛、摩根士丹利则华丽转身为银行控股公司,将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享受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
布什政府缘何对雷曼公司见死不救呢?有两则消息也许可以起到提示作用:一是2007年9月正当石油期货大亨皮肯斯看好油价每桶将超过100美元时,雷曼公司的分析员却大唱反调,认为每桶88美元已是超买,即便油价升至每桶100美元也难持久。(20) 这意味着雷曼在跟共和党的助选财神爷叫板,在坏皮克斯和高盛的好事。二是亿万富翁索罗斯2008年第二季度把持有的对冲基金投资雷曼兄弟后,至少遭受了1.2亿美元损失。此外,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还买入雷曼947万股,约占1.4%的股份。据此推测索罗斯的损失最多达3.8亿美元。(21) 这两条消息咋看上去似乎并不相关,其实不然。因为皮肯斯与索罗斯在美国大选过程中是金融界的两大冤家对头。皮肯斯一贯力挺共和党,并靠哄抬油价期货发迹;索罗斯则力挺民主党,是奥巴马的经济顾问,曾斥巨资助选,誓将布什和共和党拉下马。明白了这一点,也许就不难理解雷曼兄弟的命运必然是美国政治选举背后金融斗富的牺牲品。图5勾画出了美国金融危机生成的过程及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各种因素的相互关联与逻辑起点及重点。
图5 国际政治与国际油价、汇率变动的相关关系
三、国际政治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依然存在
在过去的几年中,如果只是了解上述美国石油交易大亨同政府之间的内幕关系,也许并不足以准确预测国际油价的走势。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在美国政府与石油期货炒家推高或推低原油期货方面是看不见的杠杆。如果能及时准确地洞察国际政治动向,便能对国际油价的基本走势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当然,在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五大投资银行消失、奥巴马当政的新形势下,对影响国际油价的变量也需重新予以评估。
第一,在全球经济危机、原油需求下滑的情况下,国际油价仍会受到产油国地缘政治形势影响而出现波动。例如2008年12月28日以色列空袭加沙,与哈马斯发生剧烈冲突,国际油价便从12月26日的每桶33.6美元升至29日的37.9美元。2009年1月4日由于以色列地面部队入侵加沙,国际油价回升至每桶43.3美元;同年3月24日因法塔赫高官在黎巴嫩南部被炸身亡,伊拉克境内发生多起连环爆炸事件,国际油价升至每桶51.9美元;4月20日因前一天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赠书并握手,国际油价跌至每桶48.8美元;29日伊朗总统内贾德抨击以色列是“最令人厌恶的团体”,30日土耳其战机轰炸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工人党营地,国际油价每桶又反弹至50.3美元;5月5日伊拉克抗议伊朗越境打击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20日伊朗试射新型中程导弹遭美国谴责,25日伊朗在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后又在核问题上显示强硬立场,拒绝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谈判,28日伊朗南部城市清真寺发生恐怖爆炸事件,土耳其再度越境打击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据点,这些因素导致5月份国际油价在全球经济低迷、原油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急剧上涨,纽约期货油价攀升至每桶66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高,而美元则随之大幅下跌。
今后若中东地区发生冲突,还可能引起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抢购投机,刺激油价回升。围绕中东的地缘政治因素难以完全消失,控制和反控制的较量还会继续。美国、以色列与伊朗、叙利亚、哈马斯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以色列本身就是当年英美为控制盛产石油的中东而打进的一个战略楔子。美国民主党受国内犹太人的影响历来支持以色列,改善同伊朗的关系还要考虑同沙特等海湾盟国的关系。另外,伊朗也不会轻易停止其核计划,放弃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和对巴勒斯坦强硬派哈马斯的支持。有关各方的过激言辞有时也会引起期货市场油价小幅上扬。如果中东产油地区发生动荡或冲突,或产油国遭到恐怖袭击,都将推动油价急剧上涨,美元也会应声下跌。因此,在预测国际油价变动的过程中,国际政治因素仍不容忽视。可以预见,在2010年6月美国从伊拉克撤军时,国际油价可能由于担心伊拉克国内报复袭击增多而飙升。在伊拉克未来前景难测,甚至可能爆发内战的情况下,原油价格还会起伏波动,很难回落到伊拉克战争前的较低水平。
第二,从中长期看,国际政治基本面起主导作用的周期还可能重现。2010年美国撤军后的伊拉克与伊朗的国内局势、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同美国的关系充满变数。未来四年,若奥巴马总统按既定路线走下去,力促中东局势缓和,国际油价便难以重回每桶100美元以上的高位。但是,美国企图控制中东地区的战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性地缘政治问题。它直接影响中东局势,而中东局势又会作用于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炒作,从而影响油价波动。如果国际油价跌回每桶30美元以下,美国的石油大亨也许又会要求美国政府对伊朗核问题采取强硬立场,或者利用美国民主党对以色列的支持,鼓励以色列在中东发难,重新通过国际政治因素刺激石油期货和石油类股上扬。届时,国际油价又将大幅攀升,全球通胀压力也将增大,美元将趋于贬值。
如果奥巴马政府的金融监管措施触及华尔街石油、金融大亨的根本利益,2012年美国大选时,他们很可能支持共和党候选人上台。届时,国际油价越低,美元地位会越巩固,美国在中东使用武力的成本风险也会越低,爆发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反而可能增大。一旦代表军火和石油利益集团的共和党人再度入主白宫,国际油价变动又可能进入国际政治因素主导的周期。届时,国际油价重新大幅飙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的可能性也会随之而来。
注释:
① 王乐平:“油价退守百元关口大宗商品滑入熊市”,《东方早报》,2008年9月14日。
② [德]威廉·恩达尔:“谁在操纵世界油价走势?”新华网,2008年8月2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8/21/content_9565850.htm.
③ [日]河村干夫监修,甘利重治、山冈博士执笔:《石油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日本时事通讯社,2007年,第12-13页。
④ 张志前、涂俊:《国际油价谁主沉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第45页。
⑤ 2007年9月6日纽约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合约达创纪录的626447份(见中国能源网,http://ny.qx100.com/html/2007-9/20079211043411490.shtml),按每份至少1000桶测算,日原油期货交易达6亿桶以上。
⑥ 刘建辉:“世行报告:2009年原油均价或至75美元”,《每日经济新闻》,2008年12月27日,http://cs.xinhuanet.com/qhsc/10/d05/03/200812/t20081227_1698632.htm.
⑦ 王丰丰:“华尔街究竟干了什么?”,新华网,2008年12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12/30/content_10578928.htm.
⑧ [美]“奥巴马专访:金融业在美国经济中比重将下降”,美国《纽约时报》周末副刊,2009年5月2日,http://www.cs.com.cn/xwzx/04/200905/t20090503_1882396.htm.
⑨ 张志前、涂俊:《国际油价谁主沉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第43页。
⑩ 张志前、涂俊:《国际油价谁主沉浮》,第60页。
(11) 江涌:“石油价值异化暴露国际秩序危机”,《中国与世界观察》,2008年10月。
(12)“总统也为石油狂布什的石油家族”,2005年10月8日,http://www.zssl.net/art/arthyzx_7968.html.
(13) [德]威廉·恩道尔:“谁在操纵世界油价走势?”新华网,2008年8月21日。
(14) 童第轶:“安然再爆惊天丑闻布什遭遇‘安然门’?”《中国证券报》,2002年1月15日。
(15) 张志前、涂俊:《国际油价谁主沉浮》,第45页。
(16) [德]威廉·恩道尔:“谁在操纵世界油价走势?”,新华网,2008年8月21日。
(17) “皮肯斯:德州石油巨富国际高油价元凶”,《深圳商报》,2004年12月1日,http://www.gutx.com/news/jryw/16156.htm.
(18) [德]威廉·恩道尔:“谁在操纵世界油价走势?”新华网,2008年8月21日。
(19) 方利平:“美财长:政府不会出资救雷曼兄弟”,《广州日报》,2008年9月17日。
(20) “油神预期油价升见100美元雷曼兄弟却唱反调”,《大公报》,2007年10月19日。
(21) “投资大师索罗斯受困雷曼兄弟,损失达3.8亿美元”,中新网,2008年9月12日,http://news.sohu.com/20080912/n259536044.shtml.
标签:期货论文; 原油论文; 国际政治论文; 油价论文; 原油期货论文; 原油投资论文; 美国原油论文; 石油交易论文; 国际原油论文; 国际期货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原油分析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原油赚钱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伊朗政治论文; 伊朗经济论文; 基本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