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诊疗论文_陈庆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诊疗论文_陈庆丰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 441700)

摘要:现代医学认为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直接或间接损伤肺脏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启动因素,其临床表现与阳明腑实喘满证相似,可从热毒内陷,痰湿阻肺、腑实热结、气阴两伤、阴阳两虚、肺肾两亏论治。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免疫调理作用,防止肠道菌群移位作用,改善微循环作用。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炎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烧伤等严重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严重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并结合历代医籍记载,确定本症原无明显心肺疾患,由损伤、产后、温病、失血、痈疽等明确诱因所致以呼吸频速为突出表现的喘证[1],认为中医病名应为暴喘证。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是中医特色及优势所在,现将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总结如下。

1 中医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直接和间接损伤肺脏是引起ARDS的启动因素;各种炎症介质、炎症细胞、肝和肠道屏障功能损害是ARDS的重要环节;炎症反应是感染、创伤导致ARDS的共同途径和根本原因;ARDS是机体SIRS/CARS失衡后导致的自身破坏反应的结果。国内对ARDS中医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中医发病机制与现代医学有相吻合之处。耿耘等[2]通过多年研究认为:ARDS的病机关键在于热、瘀、水(湿)、虚四个方面,其中前三者属邪气,与SIRS有关,后者属正气,与CARS基本一致。正盛邪退则病愈,正虚邪盛则病进,邪实内闭,正气耗竭,气阴两脱则病亡。

2 中医证型与治法

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等尽早去除导致ARDS的诱因或原发病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机械通气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支持措施。其他通气策略,高频振荡通气、反比通气、液体通气、俯卧位通气、体外膜氧合技术等。ARDS患者临床表现,以热毒、瘀血、水湿、腑实、亏虚的中医病机为依据,将ARDS分为热毒内陷证、痰湿阻肺证、腑实热结证、气阴两伤证、阴阳两虚证、肺肾两亏证。治疗上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采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按清热解毒、化痰祛湿、通里攻下、滋阴益气、祛邪安正等治则进行治疗,方取大承气汤、补中益气汤、生脉饮、参附汤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中医治疗作用机制

3.1 免疫抑制作用国内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对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如TNFα、IL6、IL8、NFκB等,都具有很好地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3],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和槐定碱均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由LPS诱导产生的TNFα,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此类生物碱对多种炎症的对抗作用与其直接抑制TNFα的分泌有关。

3.2 免疫调理作用 SIRS和CARS的平衡关系对ARDS的治疗至关重要,在MODS的发病后期往往出现免疫抑制状态,表现为免疫麻痹[4],其反映的是机体正气无力抗邪的急性虚证状态,此时若仍是盲目的应用免疫抑制剂,只会适得其反。Th1Th2 漂移方向有助于反映SIRSCARS的失衡方向及程度,Th2优势转换是免疫抑制反应的主要特征之一。

3.3 防止肠道菌群移位作用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大量菌群移位进入循环,是导致ARDS的重要环节,中毒性肠麻痹是胃肠功能衰竭最严重的表现。中医泻热通瘀类方药能明显改善肠道血循环、保护肠屏障。陈德昌等[5]经过大量研究证实:大黄能够降低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道黏膜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大黄能促进肠黏膜内杯状细胞大量增生,增加肠腔内黏液的分泌,以及对肠道、肝脏和血浆中的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关。

3.4 改善微循环作用 促凝、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失衡引起血液高凝和弥漫性纤维沉积,导致微血栓形成,这可能是ARDS发展为MOF的重要原因,同时它们也是高效的促炎刺激,可加重炎症反应[6]。因此,适当纠正失衡的凝血系统将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黄志勇等[7]证实赤芍能够明显降低油酸所致ARDS犬肺循环阻力指数,可能机制为赤芍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4 总结

在治疗危重病方面,尽管现代医学在很多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并非完美无缺,中医亦并非无用武之地。我们应注意:①目的: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是追求最好的疗效,而非攀比中医和西医治疗的比重;②原则:在研究的进程中,必须遵循中医理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③策略:针对ARDS及危重病的治疗,应当在中西医各自的发展中结合,在西医的优势中找不足,将中医的优势加进去,从而产生新的合力,提高中医药在危重病急救中的地位;④方法:首先以西医诊断标准明确ARDS诊断,再以中医病机为依据,运用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相结合的方案进行联合治疗。中医药在治疗ARDS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握医学发展脉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难题,为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富,杨明钧,李堂圃,等.中医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认识[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0,3(1):36.

[2]耿 耘,魏 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发病机理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2,33(5):1112.

[3]黄秀梅,李 波,沈连忠,等.四种苦豆子生物碱对巨噬细胞产生TNFα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3):1213.

[4]KeelM, TrentzO, Pathophysiology of polytrauma[J].Injury,2005,36(6):691.

[5]陈德昌,景炳文.大黄对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8):449451.

[6]Coughlin S.Thrombin signaling and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J].Nature,2000,407:258264.

[7]黄志勇,余金甫,熊桂先.赤芍对油酸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5):257260.

论文作者:陈庆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诊疗论文_陈庆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