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邵军

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邵军

上海功大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文章首先简明扼要的概括了桩基础技术的定义和优势,然后以围绕着建筑工程所开展的土建施工为切入点,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就桩基础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了分析,内容涵盖前期准备、预制桩施工和灌注桩施工三个方面,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桩基础技术;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具体应用

引言:作为对建筑工程进行建设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桩基础技术往往会给土建施工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桩基础技术不仅能够强化建筑承载力,还能控制地基变形,使建筑稳定性及安全性得到提升。基于此,如何在土建施工中充分发挥桩基础技术的作用,就成为了各施工单位讨论的重点,本文所研究内容具有的现实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1桩基础技术的概述

1.1定义

桩基础的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即桩基和承台,如果全部桩身埋入土中、承台触碰土体,则被称为低承台桩基,如果部分桩身埋入土中、承台高于地面,则被称为高承台桩基。现阶段,桩基础技术常被用在对高层建筑进行土建施工的过程中,其中,使用频率最为频繁的是存在地基较浅或土层质量较差问题的建筑工程,这是因为实践结果表明,在土建施工的过程中对桩基础技术加以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施工质量,还能够加强建筑地基强度,使其具备应有的承载力[1]。

1.2优势

桩基础技术具有的优势,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有适用于坚固持力层的承载力,能够对高层建筑在竖向上的荷载进行承载,具有较强的单桩刚度,避免建筑地基出现较大沉降,建筑稳定性自然得到了应有的提升;其次,较强的单桩侧向刚度,使桩基础能够承载受自然条件影响而产生的水平或力矩荷载,建筑抗震能力也会因此而得到强化;接下来,由于桩身穿过液化软基层后在基岩上被固定,因此,虽然在自然灾害发生的同时,土层会出现相应的沉降,但是由于桩基具备一定的抗拔性和抗压性,因此,建筑倾斜、沉降等问题出现的几率大大降低;最后,能够松软土层和岩石,使具有良好承载力的土层和岩石,对建筑重量进行分担,建筑地基所具有的承载力自然随之提升,沉降、倒塌等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准备工作

2.1.1前期勘察

在正式开始对桩基础技术进行施工前,工作人员首先应做好前期准备,避免在后续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不必要问题的存在,导致质量或效率受到影响的情况发生。首先是勘察水文地质,通过观察施工场地和周围环境的方式,对公路分布、地形地貌、建筑分布等情况具有基本的了解,其次再对水文情况进行勘察,需要注意一点,水文勘察的重点是地下水,也就是说,工作人员不仅需要了解场地及周围地区水位的最高值,还需要了解地下水位的最低值,接下来需要展开的工作就是分析水文地质情况,以及施工地区可能遭受到自然灾害的几率,最后对采光情况、管道设施和周围建筑的高度加以了解即可。当然,无论是对哪部分内容进行勘察,工作人员都应当认真、仔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勘察结果具备应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1.2技术准备

对桩基础技术而言,施工准备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其一,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工序计划进行制定,并细化到不同工序对应的具体要求;其二,以现场勘察得出的数据和结论为依据,完成对各环节所应用施工方法和施工时间进行确定的工作;其三,对包括地下管道在内的设施进行安装,并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保护措施;其四,选择适用于土建施工的方法完成数据的验证工作,并对不确定性数据进行重点验证[2]。

2.1.3桩基高度调整

在对桩基础技术加以应用前,首先需要调整桩基高度,保证该项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关键,是掌握放线定位技术,保证水准点具备应有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完成桩基标准高度加以确定的工作,可以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出现。另外,工作人员还应当对施工方案具有清晰、准确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桩基定高与建筑工程需求相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4其他准备

除了上文提到的内容外,在施工正式开始前,需要进行准备的还包括机械设备。由于桩基础技术需要在配套机械的辅助下方可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机械使用方案进行制定,并且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对各类机械对应的使用范围加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参与到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基础上降低所需成本。除此之外,需要在施工前进行准备的内容还包括放线定位和清理现场。在准备放线定位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对管桩位置进行固定,避免由于管桩位置偏离,导致后续施工效率的下降。一般情况下,放线定位所采用的方法以网格复位为主,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管桩位置不同给网格复位法的应用带来了难度,因此,对水准点进行标准也是很有必要的。清理施工现场往往需要在对管桩进行固定前完成,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清理与施工无关的各项物品,还需要对现场物品进行摆放,保证其不会给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带来影响。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明确一点,不同施工方法对应的现场清理过程往往存在着相应的差别,例如,灌注桩施工,在施工正式开始前就需要完成钻孔的清理工作,其他类型的桩基础技术则没有此项要求。

2.2预制桩施工

预制桩指的是以施工现场形式与材料为依据所制作的桩基,一般情况下,在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中,工作人员都是在打桩设备的辅助下完成桩基定桩的相关工作。现阶段,对建筑工程而言,预制桩主要是指钢桩和混凝土桩两种,钢桩常被应用在特殊领域,混凝土桩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桩无论是在稳固性、坚硬性还是在承载力方面,都具有良好表现,将其应用在土建施工中,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及效率,但需要注意一点,混凝土桩相较于其他预制桩而言,较易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在制作预制桩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应当确定桩尖朝向,然后在由桩顶向桩尖,完成预制桩的浇筑工作。通过调查能够发现,在对预制桩进行沉桩时,使用频率较高的技术手段包括锤击沉桩、振动沉桩、射水沉桩和静力沉桩,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沉桩技术加以选择,并在施工开始前,完成施工方案的规划和制定工作,通过对土建施工区域进行全面了解的方式,明确桩基间距、数量等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数据[3]。另外,需要工作人员引起重视的部分,还包括对桩顶方向、高度加以控制,这是因为一旦桩顶方向错误,预制桩打入地面的部分也会出现相应的偏差。总而言之,工作人员应保证每个施工工序的准确性,并确定所使用预制桩具备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建筑承载力的目标。

2.3灌注桩施工

作为土建施工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桩基础形式,灌注桩施工往往需要在机械的辅助下完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灌注桩技术加以应用,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桩基定位,钻孔,清孔,制作并安放钢筋笼,埋设导管等。接下来就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围绕着灌注桩施工展开讨论。某二类多层建筑,土建施工总面积6000m²,对抗震防裂的要求为七度,对耐火等级的要求为二级,有效使用年限为五十年,在土建施工的过程中,选择混凝土灌注桩作为桩基础。工程所需灌注桩直径800mm,数量184根,浇筑时选用的是C30强度的商品混凝土。在对桩基进行定位时,工作人员将全站仪坐标法视为首选,并在该法的辅助下完成了对桩中心位置进行放样的工作,接下来需要在放样周围对护桩进行建设,然后再开展复测放样位置的工作,保证误差始终被控制在5mm以内。用作桩位的钢筋,长度在35vm~40cm,宽度约为10mm,最后将其打入地面,作为中心点并进行标记。作为灌注桩施工不可忽略的步骤,清孔前,工作人员应进行减压吊钻,然后再对孔进行两圈至三圈的清扫,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孔底平整、孔内清洁,另外,在对混凝土进行灌注前,工作人员还需要在此对孔底进行复查,一旦在复查过程中发现有与要求不符的情况存在,则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清扫。如果想要对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加以控制,关键在于对施工环节所需的时间加以控制,并保证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与成孔检测标准相符。

结论:综上所述,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土建施工的过程中,桩基础技术出现的频率极高,实践结果表明,合理应用桩基础技术,能够使土建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大量需要工作人员引起重视的事项,例如前期准备。希望文中讨论的内容能够在某些方面给人以帮助,使桩基础技术的作用,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得到最大化呈现,这对于推动建筑行业乃至社会发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艳扬.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9):101-102.

[2]徐嘉埴.浅谈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152-153.

[3]邹兵安.试析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48):33-34.

论文作者:邵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邵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