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眼科北京100144
【摘要】
目的:就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1例(123眼),选用鼻上(左眼)透明角膜或颞上(右眼)透明角膜作外口,用150刀对患者做直径约32mm的阶梯状、角膜侧切口,表面麻醉药物采用含量为005%的Alcaine。将粘弹剂注入到前房之后,再行前囊连续环行撕囊(直径46mm)。而后再将晶体核用分割蚀刻法乳化吸出。接下来,再进一步扩大切口,至35mm,然后在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将粘弹剂吸出,前房形成,切口密闭。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视力越来越好,个别患者在手术之后仍然存在着视力不佳的问题,可能与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等因素有关。本组患者中出现了1例后囊混浊,后采用YAG激光进行治疗;有1例由于术后出现切口渗漏的现象,加缝1针;有17例出现了角膜内皮水肿的问题,但是都在手术之后的3周之内全部痊愈,没有出现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角膜失代偿病变;有2例出现后囊膜破裂,后经过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操作安全可靠、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医生应该具有较为娴熟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手术经验。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白内障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44102
本文应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1例(123眼),男53眼(48例),女70眼(53例),平均年龄为5989岁,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70岁,其中,23眼为并发性白内障,11眼为先天性白内障,89眼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核混浊程度按照LOCS分级标准来进行分级,20 眼为Ⅴ 级核,60 眼为Ⅳ 级核,33 眼为Ⅲ 级核,10眼为Ⅱ级核。手术之前经过检查,色觉、光定位、眼压均正常,最低视力光感,最高矫正视力03。对手术之前患者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视力进行详细的记录.
12手术方法:
选用鼻上(左眼)透明角膜或颞上(右眼)透明角膜作外口,用150刀对患者做直径约32mm的阶梯状、角膜侧切口,表面麻醉药物采用含量为005%的Alcaine。将粘弹剂注入到前房之后,再行前囊连续环行撕囊(直径46mm)。而后再将晶体核用分割蚀刻法乳化吸出。接下来,再进一步扩大切口,至35mm,然后在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将粘弹剂吸出,前房形成,切口密闭[1]。
2结果
21术后视力(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术后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视力<05视力0509视力≥10术后时间眼数(%)眼数(%)眼数(%)
1天252032645203342764
1周161300453659625040
1月10813373008766179
3月6487302439877073
从表1可以看出,术后1天,25眼(2032%)视力<05,64眼(5203%)视力为0509,34眼(2764%)视力≥10;术后1周,16眼(1300 %)视力<05,45眼(3659%)视力为0509,62眼(5040%)视力≥10;术后1月,10眼(813 %)视力<05,37眼(3008%)视力为0509,76眼(56179%)视力≥10;术后3月,6眼(487%)视力<05,30眼(2439%)视力为0509,87眼(7073%)视力≥10。由此可见,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视力越来越好,个别患者在手术之后仍然存在着视力不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能与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等因素有关。
22角膜散光: 采用角膜屈率计来对其进行测量,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092±047)D,而术后3月平均角膜散光为(100±057)D,二者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3并发症及处理:本组患者中出现了1例后囊混浊,后采用YAG激光进行治疗;有1例由于术后出现切口渗漏的现象,加缝1针;有17例出现了角膜内皮水肿的问题,但是都在手术之后的3周之内全部痊愈,没有出现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角膜失代偿病变;有2例出现后囊膜破裂,后经过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
3讨论
自Kelmen于1967年发明的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吸出术并应用于临床以来,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改进,折叠式人工晶体的应用,超声乳化术白内障摘除术已逐渐普及1992年Fina报道通过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因其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且结膜、巩膜组织无损伤,近年来受到眼科医生的极大关注及临床应用[24]。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中,引起角膜散光的因素有切口的大小、位置、形状、缝线的方式、深度、间距及张力等。据报道32mm透明角膜切口除了术前原有的散光外,几乎不引起新的散光。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角膜屈率计来对其进行测量,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092±047)D,而术后3月平均角膜散光为(100±057)D,二者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本组病例术后1天,25眼(2032%)视力<05,64眼(5203%)视力为0509,34眼(2764%)视力≥10;术后3月,6眼(487%)视力<05,30眼(2439%)视力为0509,87眼(7073%)视力≥10。这充分说明: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操作安全可靠、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医生应该具有较为娴熟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手术经验。
参考文献
[1]谢立信,胡隆基,胡蔚,张新晨,张立军,崔彦.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与散光关系[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8(07)
[2]陆培荣,潘承思,李龙标,张晓峰.角膜地形图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散光变化的判断作用[J]. 眼科研究. 2000(04)
[3]郭海梅,马树青,田金叶,刘王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植入折叠式与PMMA人工晶状体的屈光状态比较[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9(04)
[4]齐亚卡尔,邱孝芝,陆国生.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的角膜地形图分析[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6(02)
论文作者:丁艳平李真陈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4
标签:角膜论文; 视力论文; 白内障论文; 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晶状体论文; 手术论文; 《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