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飞速的发展,人们对市政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道路工程逐渐成为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软土地基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分布,是市政道路工程遇到的主要病害之一,软土地基处理质量将会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适合于市政道路施工的软基加固工艺,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市政道路工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市政道路
1、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软基加固技术的必要性
各省市不断提出要求普通干线进行绿色设计施工,对于目前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城市整体的良好建设,需要提升市政道路的总体规划以及建设质量,高效利用土地,提升其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以及技术水平,所以从宏观发展角度上来看,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软基加固技术也是响应政府政策号召的具体体现。从市政道路自身的施工质量上进行分析,目前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福建地区的土层多以高液限黏土、淤泥、低液限黏土、淤泥质土、卵石为主,所以主要的土壤基本以软土层为主,这就为目前的市政道路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并且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血液脉络,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发展走向与发展程度,所以为了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好、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需要利用软基加固技术来提升市政道路的基本质量。因为软地基自身就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当地表上存在构筑物时,会具有相应的荷载作用,在此作用之下,会破坏地表的水平状态,给构筑物带来较大的危害与影响,地面也会存在不均匀沉降。其次软地基也会在高温天气下造成地表软化,在2013年义乌机场的飞机就因为地基较软,在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时其沥青道面出现软化现象,所以飞机起飞时陷入在软基之中,最后造成大量乘客滞留。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危险与不便,所以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之中,需要高度重视对于软基的处理工作,利用良好的软基加固技术来实现地基性质的改善,从而为打造一个良好的市政道路环境体系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帮助。
2、软土地基的基本性质及特点
(1)软土地基具有天然的含水量,存在较大的缝隙。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土质的含水量以及土质之间空隙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含水量过多以及缝隙较大都会对软土地基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来说,软土地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粉土、薪土等,在这些土质中大多包含了一些带负电的组成,而且该土质还存在加大的缝隙,对空气中的水分吸收能力较强,使更多的水分停留在软土地基中,从而增加了软土地基的含水量。(2)软土地基的流动性加强。软土地基的另一个特性就是流动较强,即使是被处理过的软土地基,也有较强的流动性存在。流动性加强会增加其受损的程度,软土地基承载的外力和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加深对软土地基的损坏程度。如果不能及时对流动性较强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道路施工的进度,并且会出现软土地基坍塌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施工进程以及施工的整体质量。(3)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压缩系数以及较低的抗剪强度。一般情况下,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强且抗剪能力弱,同时,软土地基还存在较大的缝隙,这种特殊的性质表现了软土地基较低的承载力。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如果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或者强敌较低,那么在较大的压力下,就会造成软土地基塌落或者下陷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市政道路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其他的负面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我国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
3.1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首先是根据土地地基的松软的程度,在选择好软基加固的位置后,确定打桩位置,从而选择合适的预制构件型号,进行打桩施工。当前实现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主要的重难点在于:①要求能够对市政道路路基的具体松软程度进行计算,从而确定软基加固的范围,而打桩的位置要求精确、科学,能够起到对整个软基加固范围的承载加强,保证加固的质量。②实现打桩施工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预应力管桩,当前市面上有多种型号的管桩,只有根据软土层中的孔隙大小以及计算出来的沉降数据,才能选择最佳的预应力管桩型号和数量。③施工后,需要在预应力管桩位置设置明显的标示牌,有利于下一阶段的施工。④采用预应力管桩加固施工技术也有其技术短板,即其施工工期较长,需要填土的时间和材料较多,因而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其他类型的沉降。
3.2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是振动沉管桩以及振动沉模壁防渗墙两种施工技术的综合发展。其主要是在管桩内浇筑混凝土的方式,使得管桩达到设计强度,并且在混凝土管桩顶部铺设砂石层,在砂石层中间防止土工格栅,从而保证该施工技术能够承担较强的荷载力。现浇混凝土管桩加固技术主要是通过加强管桩的桩身强度并且通过扩大承载面积的方式来实现软土地基的加固。该施工工艺具有工期短的优势,在软基加固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当前较为常见的是在其施工土木合成材料,从而实现作用于桩帽上的力受到筋层拉力的影响而竖向增加,由此还是增加了沉降发生的概率。因而要求能够对土木合成材料的研发进一步加强。
3.3强夯法加固技术
强夯法加固技术是市政道路软基加固技术中最初的工艺技术。主要是利用动力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该种技术工艺适用范围较广,其成本低,但是一旦出现大面积的软土地基时,该工艺所耗费的时间和材料较多,总体来说,适用于小范围的软土地基加固,以及使用在施工工期时间较长的工程中。从施工技术来看,强夯法加固技术是采用十几吨甚至上百吨的重锤,在高空中采用自由落体对于软土地进行动力夯实,是土地在强制压密下实现压缩性的变少,提高其土层的强度。这种加固技术主要应用于软土层是由颗粒粒径较大的粗颗粒土、回填土,或是低饱和度粉土,粘性土中,而对于饱和的粉土等粘性土无明显的加固效果。另外,随着道路施工工艺的进步,一些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也给软土地基的加固工艺带来新的进步。如塑料排水板施工技术,选用土木合成材料等等,这些工艺技术都是适用于不同的土质情况的,也拥有不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要妥当选择软基加固技术手段。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发展迅猛,优良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会为车辆行驶提供较高的安全保证。在市政道路中软土地基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病害形式之一,软土地基的加固质量会对市政道路的整体质量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本文对现有的几种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望对今后的市政道路软基加固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在采用优良加固技术的前提下保证加固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提高其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宏伟.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7(13):120.
[2]陈兆延,陈兆鹰.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1):133.
[3]司马海莉.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24(05):187+190.
论文作者:陈云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土地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预应力论文; 管桩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