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郑桂云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郑桂云

兰西县人民医院151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中心经检查确诊为慢性支气管哮喘的9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哮喘的一般护理和健康教育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情况。结果:试验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91.1%和满意度9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和71.1%,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哮喘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患者能较好地掌握哮喘的健康知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老年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反应疾病,是以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反应为主的多种细胞组分和细胞参与的疾病,具有慢性气道炎症性特点[1]。年龄超过60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老年患者常因该病不能彻底治愈,且时常发作,而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有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整体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辅助增强治疗效果的作用[2]。本文研究在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中心经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90例老年患者,被研究患者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9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60~82岁,平均(70.6±5.6)岁;存在的基础性疾病:糖尿病32例,高血压35例,充血性心衰6例,肺心病17例;引起哮喘的原因:花粉、雾气、冷空气;精神不安、过度紧张;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试验组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平均(69.9±5.1)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62~82岁,平均(71.3±6.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用药护理和一般护理,包括:创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调节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定时开窗通风,告知患者应进食一些易消化、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合理应用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抗感染药物等,以缓解哮喘发作频率,解除支气管痉挛,同时加强健康教育等[3]。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1)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带其了解医院的环境、相关规章制度、医院设施、主管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等。(2)患者入院第1~2天,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并进行评估,将病情特殊的患者告知主治医生,给予其针对性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以及心电图等,在检查前,应告知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的目的,以及在检查前的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宣传有关哮喘的相关健康知识包括发病机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并告知患者自我监控对哮喘治疗的重要性、哮喘发作的反复性、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合理饮食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利用多种形式包括走廊图画、多媒体、讲座等向患者进行教育,对于有疑虑的患者,应给予其耐心解释,针对有不良情绪的患者,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频繁发作哮喘的患者,告知其将喷雾器随身携带,以防发生意外。(3)入院3~4 d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教会患者学会包括体位转换、咳嗽等动作,给患者静脉滴注或服用相关药物,完善各项检查。(4)入院4~8 d时,组织座谈会,向患者介绍哮喘防治的体会和经验,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同时介绍控制哮喘药物的用药方法、注意事项。(5)出院前3 d,告知患者定时到院复查,指导患者出院后,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避免引发哮喘发作的因素,告知其药物的注意事项和用药方法,并将主治医生的联系方式告知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6)出院后,定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用药情况、恢复状况、心理状态等[4]。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满意度、哮喘控制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哮喘控制效果判定标准如下:(1)显效:患者双肺的哮鸣音完全消失,咳喘症状消失;(2)有效:患者双肺哮鸣音减轻,有轻度咳喘,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3)无效:患者双肺哮鸣音明显,咳喘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等[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哮喘控制效果及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91.1%和满意度9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和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比较

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导致该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过敏、遗传、感染,哮喘患者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剧,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气急、喘息、咳嗽、胸闷等,少数患者表现为胸痛,严重者可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嘴唇发绀,若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6]。临床上以减少哮喘发作频率、改善哮喘发作症状,为治疗哮喘的主要目的。治疗过程中,哮喘患者因病情的反复发作、病程长等,常会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尤其是老年哮喘患者,烦躁及焦虑情绪更甚[7]。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一种整体医疗护理模式,其贯通患者入院至出院治疗的整个过程,通过明确护理职责,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使临床护理过程程序化,为患者提供整体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针对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评估,使护理人员对患者能进行预见性的护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效率[8]。本文中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在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哮喘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患者能较好地掌握哮喘的健康知识,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小丹,李惠,邹立华,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6):833-835.

[2]许宏.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22(8):22-23.

[3]温颖.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5):16-17.

[4]梁凤仪.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110-111.

[5]邢春光,张瑞芹,付百灵.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慢性肾衰竭结肠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36-37.

[6]苏炎慧.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8):166-167.

[7]陈艳霞.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支气管哮喘中临床应用结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12(3):130-131.

[8]张鹏霞,王巧云,王媛媛,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5):98-99,109.

论文作者:郑桂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郑桂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