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中学、过度投资和Ramp;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人力论文,中学论文,资本积累论文,Ram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一国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其中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Uzawa,1965;Lucas,1988;Azariadis and Drazen,1990;Acemoglu,1996,1997)和内生技术变迁模型(Romer,1987,1990;Grossman and Helpman,1991;Aghion and Howitt,1992;Gancia and Zilibotti,2005)分别抓住了这两大内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Arnold(1998,2000)、Funke & Strulik(2000)和Boonprakaikawen & Tournemaine(2006)将Uzawa-Lucas的教育部门和Jones的R&D技术与Grossman-Helpman的内生技术变迁模式相结合,研究了同时包容内生R&D和内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分散经济均衡的性质。
近期研究表明技术变迁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负向效应。Galor & Moav(2002)首先引入了“侵蚀效应”(erosion effect),表明学习新技术所需时间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而递减,并且随着技术进步率的提高而递增,因而,劳动的潜在有效单位会由于从现有的技术状态转移到更高级的技术水平而递减。Kumar(2003)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开放经济模型表明,开放度的提高会促进技术进步并提高实际利率,但同时也会引起教育水平的降低。Galor(2005)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降低了现有的人力资本对新技术环境的适应性,而提高教育水平可以减轻技术变迁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效应。Reis & Sequeira(2007)在一个创新和人力资本同时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刻画了这一“侵蚀效应”,并且发现这一经济扭曲可能会足够强大以至于其不但可以抵消通常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专业化报酬,而且可以导致R&D的过度投资。
Kumar(2003)和Tamura(2006)的实证检验也显示了TFP增长率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影响。Kumar(2003)运用工具变量方法估计了一组跨部门样本的联立方程模型,第一个回归方程用TFP增长率作为一个解释变量对人力资本进行回归,第二个回归方程用人力资本和开放度对TFP增长率进行回归。结果显示TFP增长率对人力资本对数具有负的影响,而人力资本对数对TFP具有正向影响。Tamura(2006)通过建立一个非线性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用TFP增长率对受教育年限进行回归,数据显示TFP增长率对教育的积累具有负向效应。
现有的文献偏重于宏观分析,是从总量技术进步和总量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去探索“侵蚀效应”的发生机制的,没有对造成“侵蚀效应”这一宏观经济现象的微观经济基础进行深入挖掘。本文认为,技术变迁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效应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干中学行为而起作用的。本文强调了R&D过程中的两种特征,即R&D过程需要人力资本投入和新技术的研发是在干中学的基础上获得的,这就从更为具体、更为贴近现实的层面阐明了“侵蚀效应”的微观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同时内生化人力资本积累和R&D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表明,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是通过上述的R&D的两种特征发生作用的。通过比较分散经济均衡和集中经济均衡,本文探讨了干中学带来的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本的负向效应是如何影响稳态经济增长率的。在分散经济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经济扭曲,即对中间投入品所收取的高于边际成本的垄断加价和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由垄断加价形成了分散经济中的资源无效率配置,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过度投资。而在集中经济中,社会计划者将不再收取垄断加价,并将纠正R&D的“侵蚀效应”所造成的经济扭曲,使得经济达到Pareto最优。最后,本文比较了稳态经济增长率和Pareto最优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差异,并得到结论,由两种经济扭曲和两种资源的无效率配置相互交叉、相互刺激,加剧了“侵蚀效应”对人力资本深化的阻碍作用。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建立基本模型,第三节求出竞争性均衡的稳态解,第四节将稳态经济增长率与最优经济增长率进行比较,第五节进行数值校准,第六节总结全文。
二、基本模型
我们考虑一个同时内生化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连续时间的产品种类扩大模型。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如下:人力资本积累使用一部分劳动作为投入品,R&D部门依赖于现有技术存量并使用一部分人力资本作为投入品开发新专利设计方案,物质资本积累部门使用由R&D部门购买的设计方案生产机器设备,最终品部门使用一部分劳动和人力资本以及中间性资本品作为投入品进行生产。
(一)技术
最终品部门使用劳动、人力资本和中间品作为投入品进行生产,其生产函数为:
新的中间品的生产需要发明新的技术蓝图,设定技术创新可能性前沿具有干中学模式,同时还需要人力资本在R&D过程中的投资。随着生产性投资的不断增加,经济个体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干中学积累新思想。由于物质资本投资量越大,其中包含新的技术思想越丰富,可以为干中学提供更为丰富的摸索、实验和积累经验的基础,因而干中学引致的技术进步与物质资本投资量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物质资本投资量增加,进行干中学的难度也相应加大,个人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互磨合,吸收其中的思想精髓,进而积累和创造出新的技术思想,因而干中学与人力资本投入也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得技术创新可能性前沿具有如下形式:
式所示的技术创新可能性前沿是在对Arrow(1962)和Sheshinski(1967)所描述的干中学模式进行动态化⑤的基础上,再加上人力资本投入而形成的,其思想内涵与Arrow-Sheshinski模式是一致的。经济个体投入人力资本并与现有的物质资本进行磨合,通过重复生产不断地积累经验,并逐渐总结提炼出新思想,这些新思想在专利市场上形成新的技术知识专利,经济个体将这些专利设计方案出售给下游的中间品厂商,并获得收益,而专利设计方案的持续增加带来了内生技术进步。由此可见,本文的技术创新可能性前沿在建模形式上和思想上将Arrow的干中学模式与Romer的内生技术变迁模式结合到一起了,并在内生技术变迁的框架之内较为完整地描述了干中学发生作用的机制。由于本文将干中学解释为经济个体的内生行为,并带来了内生经济增长,因而本文将干中学行为及其所引致的技术进步内生化了。
我们设定人力资本积累可能性前沿也具有状态依赖性质,同时我们认为R&D的“侵蚀效应”也会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的状态依赖性质表明人力资本深化依赖于一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同时还需要一部分劳动时间用于提高技能。在Reis & Sequeira(2007)的基础上,我们认为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表明人力资本的折旧率与技术进步率正相关。可将人力资本积累可能性前沿设定为:
进步率,参数δ反映了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4)式的第二项引入了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外部性。⑥(3)式和(4)式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可以增大人力资本存量,因而会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出增加,因而在经济增长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而技术进步通过“侵蚀效应”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负向影响,这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与实证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本文将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发挥作用的渠道归结为工人的干中学行为,工人通过干中学产生新思想,推动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反过来阻碍人力资本积累,增加干中学的难度,进而阻碍经济增长。与现有的文献相比,本文的这一作用机制更为具体,也更为贴近经济现实。
(二)家户
经济中的总劳动量规范化为1,总人力资本存量为H,劳动和人力资本均无弹性供给,则充分就业要求:
由命题1可知,BGP上的分散经济均衡增长率受到分散经济中的经济扭曲,即垄断加价1/(1-α-β)和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的影响,因而分散经济均衡增长率不是Pareto最优的,下面将这一增长率与Pareto最优增长率进行比较,以分析经济扭曲效应大小及其作用机制。
(二)Pareto最优配置
为了比较分散均衡配置和Pareto最优配置,我们假定存在一个社会计划者,他不会对中间产品收取垄断加价,因而中间品价格为P(i,t)=1,由此可得到Pareto最优总产量:
命题4 在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模型中,分散经济中的均衡物质资本投资量和Pareto最优配置下的最优物质资本投资量分别为:
由命题3和4可知,分散经济扭曲会影响分散经济的均衡物质资本投资和R&D部门的人力资本投资,而不会影响Pareto最优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因而经济扭曲会通过资本投资的渠道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因而在由干中学驱动技术进步且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侵蚀效应”的情况下,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会发生双重过度投资,阻碍经济增长,其中的经济机制将在下一节加以说明。
四、数值模拟
本节我们校准模型并分析“侵蚀效应”的决定和作用过程。参数取值如下表所示(13):
(一)分散经济中的经济扭曲对分散经济均衡增长率的影响
图1表明了“侵蚀效应”对分散经济均衡增长率具有负向影响。“侵蚀效应”表明了一种经济资源的无效率配置状态,在分散经济中,由于存在对干中学型的R&D的市场刺激而导致过多的资源投入R&D过程,而教育是一种公共品,因而私人投资不足,这造成了R&D发展过快,技术进步速度快而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慢,这时人力资本不足以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新的技术,即产生了“侵蚀效应”,而“侵蚀效应”又进一步降低人力资本积累的效率,加剧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差距,使得社会资源配置进一步恶化,分散经济均衡增长率进一步降低。
图2表明垄断加价对分散经济均衡增长率具有负向影响,这与经典模型的结果是一致的。
(二)经济扭曲之间的交叉负向外部性
图3表明垄断加价越高,“侵蚀效应”就越高,两种经济扭曲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激发、相互叠加、循环推动的正向促进关系。这是由于垄断加价越高,投资R&D所获得的价值就越大,进行干中学开发新技术就越有利可图。而进行干中学积累新技术受到的经济激励越大,理性经济个体由于逐利性而不断加大干中学的力度,导致资源配置不断向R&D倾斜,同时人力资本积累的非盈利性就相对更明显,吸引资源投入的效应就越弱,这会造成新技术的过度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的相对不足,现有的人力资本质量不能完全充分地理解和掌控新技术,经济个体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资本用以与新技术相互磨合,这就形成了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并逐步弱化了人力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驱动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将两种经济扭曲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总结为一种交叉负向外部性:由于分散经济中的垄断加价效应引发了投资R&D的逐利行为,资源配置偏向于干中学而偏离了人力资本积累,由此导致了干中学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两种经济扭曲之间形成相互刺激的联动效应,其对经济增长的负外部性相互交叉纠结、相互叠加循环,逐步降低了分散经济均衡增长率。
(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过度投资
图4表明了垄断加价效应对投入R&D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正向影响。这是由于经济个体对经济激励作出反应,增加干中学并在专利市场上将其转化为新的技术专利方案以增加其自身的收益,由干中学所引致的技术创新已经逐渐超过其最优值,现有的人力资本理解和消化新技术并进行技术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同时由于“侵蚀效应”导致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变慢,新增的人力资本跟不上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不足以在干中学过程中充分地与包含新技术的资本设备相互磨合以积累并创造新技术。这时候,经济个体对研发激励的最优反应就是增加干中学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入的相对量,通过将人力资本从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领域转移到从事干中学的R&D领域,以弥补人力资本积累的不足。这造成了人力资本这一重要社会资源的无效率配置,引起了投入R&D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相对量的增加。
图5表明了垄断加价对物质资本积累具有正向影响。垄断加价越高,进行机器设备中间品生产就越有利可图,中间品厂商在逐利性的驱使下就会不断增加物质资本投资,因而在垄断加价这一经济扭曲的作用下,物质资本积累会越来越偏离Pareto最优值,造成物质资本深化程度过大,导致了物质资本这一重要社会资源的无效率配置。注意到垄断加价与干中学的负外部性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技术进步水平越高,机器设备的复杂程度就越高,相应地物质资本深化程度就越大。由于技术进步是通过干中学来实现的,物质资本投资水平越高,物质资本之中所体现的技术水平也相应更高,这就增加了经济个体进行干中学的难度,经济个体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资本进行摸索、试验、积累和创新,因而也会引起投入R&D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数量的增加。可见,垄断加价会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配置造成扭曲,降低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图4 垄断加价对R&D中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图5 垄断加价对物质资本积累的影响
由此可见,分散经济扭曲会带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过度投资,由物质资本过度深化导致干中学难度加大,引起了人力资本在R&D部门的过度投资,而由R&D中的人力资本的过度投资又会引起技术进步程度过度加深,从而增加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的作用程度,进一步阻碍人力资本深化的进程。
(四)“侵蚀效应”对人力资本深化的阻碍效应
图6 R&D中的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率
图7 物质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积累率
图8 “侵蚀效应”与人力资本积累率
图6、图7和图8集中反映了资源无效率配置及其所引致的“侵蚀效应”对人力资本深化的阻碍效应。图6表明了R&D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负向影响,干中学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本越多,技术进步越快,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越高。图7表明了物质资本投资越高,经济个体就会在种类更丰富的机器设备中进行摸索,有利于通过干中学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这也会增加干中学的难度,因而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本投入干中学过程,这会加速技术进步并阻碍人力资本积累。图8表明了技术进步水平越高,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就越大,对人力资本深化的阻碍效应也越大。
由此可见,两种经济扭曲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资源的无效率配置相互结合,并通过“侵蚀效应”统一作用于人力资本深化过程,形成了“侵蚀效应”发挥作用的完整经济机制:垄断加价带来了物质资本的过度深化,并引发了进行干中学开发新技术的逐利行为,物质资本深化为干中学提供了更多种类的机器设备以供经济个体摸索实验,同时引致了更高比例的人力资本投入干中学过程,推动了技术进步,技术深化程度加深引起人力资本过度投资于R&D,人力资本在R&D中的过度投资再次加速了技术进步,不断加速的技术进步逐渐增加着“侵蚀效应”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阻碍作用,并降低分散经济均衡增长率。
五、总结
本文构建了一个由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同时驱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其中技术变迁具有干中学模式的创新可能性前沿,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由R&D对人力资本积累所形成的“侵蚀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散经济中存在两种经济扭曲,即垄断加价和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由垄断加价形成了分散经济中的资源无效率配置,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过度投资,由两种经济扭曲和两种资源的无效率配置相互交叉、相互刺激,加剧了“侵蚀效应”对人力资本深化的阻碍作用。
“侵蚀效应”及其经济扭曲会引发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状态,严重阻碍经济增长,降低经济增长率。但如果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这一问题,则会引发更加深刻的思考。“侵蚀效应”造成一国人力资本深化程度的不足,因而政府会制定吸引国外人才的政策,这会引起全球范围内人力资本的跨国流动,并且各国人力资本最终会流入到技术水平高、技术进步快的国家。人力资本在R&D过程中的过度投资意味着人力资本在生产部门的投资不足,这会造成一国的物质生产部门向资本密集型转化,并且逐步摒弃劳动耗费较多的生产部门,将其转移到国外,由此带动一国的产业升级和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可见,“侵蚀效应”对一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政府应该调节社会资源的无效率配置状态,干预过度投资行为,但不应该因为“侵蚀效应”的存在而阻碍技术进步的进程,而是要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抵消“侵蚀效应”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影响,使得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正向驱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实现宏观经济的长远增长和稳定发展。
附录A
由(8)式、(15)式结合人力资本市场出清条件(5)可得:
求解这一方程可以得到命题2。
注释:
①其中,α、β为要素产出弹性,t表示时刻。
②由于x(i,t)在区间[0,N(t)]上连续而非离散的变动,所以N(t)也表示用于最终品生产的中间产品种类总数。由于每一种技术都体现为一单位专利设计方案,因而N(t)也表示经济中总的技术存量。
③为简化分析,忽略物质资本折旧。
(13)数值模拟的参数取值主要参考Reis & Sequeira(2007),并将人力资本存量取值标准化为单位1。
标签:人力资本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投资论文; 人力资本理论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