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论文_张曙光

自动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论文_张曙光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 河南 471832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设计和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世界煤炭工业的大公司和发达国家的煤炭生产企业在技术发展和自身竞争需求的推动下。迅速由生产过程自动化向企业信息化转变,对扩大经营规模并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煤矿安全生产;冲击地压;火灾预警;粉尘;安全意识

煤矿生产过程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存在大量的不安全因素,稍有疏忽,便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煤矿井下作业地点生产环境非常恶劣,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为此,分别从煤矿防治冲击地压、火灾预警、粉尘治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加强安全经费投入、研发煤矿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设备)以及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有助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一、煤矿安全问题改善措施

1.加强安全经费投入。煤矿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对煤矿生产安全方面的经费投入,通过研发、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替换陈旧的机械设备,并加强对新设备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入研究煤矿各类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方案,引进各类先进工艺、自动化系统,改善煤矿生产环境,加强对煤矿作业过程中各类因素的有效监控,全面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2.研发煤矿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设备)。煤矿企业需进一步加强对煤矿安全综合自动化监测系统、设备和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综合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监测精度及运行的可靠性。以现有的监测系统为基础,结合自动化技术对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减少数据采集、传输过程中的误差,提高电气设备的灵敏度,进一步提升瓦斯防治的水平。同时,通过合理应用对综合性防火灭火系统,可更为准确地预报火警,提高采空区火灾隐患的防治水平,保障井下作业安全。

3.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水平是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煤矿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将其作为煤矿生产工作中的重点工作进行开展,提高员工操作各类井下自动化设备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动化设备对于确保井下安全生产的作用。

二、信息化建设概述

1.现在企业信息化的普遍定义为: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建成现代企业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数字化——数据的电子化,把库存信息、销售凭证、费用和采购凭证、等数据资料存人数据库中.方便随时的查询和调用。二是.程序化——流程的电子化.把企业规范的流程用软件或其他手段固化,这样该流程所涉及的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三是.科学化——对决策的科学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处理.得到有助于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的有效信息,是一种辅助决策。四是.电子商务——基于因特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开展企业的商务贸易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健全行业信息体系.一方面.要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信息体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既要及时提供准确的行业基础信息和各类市场信息,做好信息源的系统建设,又要通过对信息归类加工、分析提供对企业有指导意义的增值信息服务。(2)管理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及生产技术相结合,国外现代企业普遍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结合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煤炭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3)安全信息化,完善煤炭生产安全检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工,业电视等电子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许多煤矿企业指挥生产、经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系统,(4)贸易信息化,煤炭企业要积极稳妥地探索和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开展新的贸易方式。

三、煤矿自动化技术作用

1.冲击地压防治,相当一部分煤矿的煤层及顶底板都较为坚硬,伴随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易影响工作面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对井下安全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对此,以某煤矿为例,通过对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室内岩土力学分析,根据冲击地压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出的规律,本研究提出了浅埋深坚硬顶板弱化处理方法,为防治冲击地压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另外,通过运用各类监测仪器,实现对煤矿各工作面以及巷道内冲击地压的实时监测,并对各测段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在经顶板弱化处理后,巷道内的冲击地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煤体与煤柱的压力下降较明显,有效保障了煤矿井下作业安全。

2.火灾预警,火灾是煤矿常见的安全灾害之一,针对煤矿生产中的火灾隐患,需结合矿井具体结构,合理布置火灾监测点,建立全面覆盖的井下火灾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在系统安装完毕后,需经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之后方可投入应用,确保系统可长时间的可靠、稳定运行,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降低火灾隐患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粉尘治理,(1)液压支架架间粉尘治理。井下煤炭粉尘主要集中于每2个液压支架的前探梁之间、顶煤放置处、液压支架前连杆与掩护梁铰接的位置,需重点治理。针对该类区域的煤炭粉尘,可采用液压支架架间喷雾系统实现防治,该系统主控装置根据下风侧的接收器发出的动作信号实现对系统开启和关闭的自动控制,同时可设置系统定时开启和关闭,还可对喷雾系统直接进行遥控操作。(2)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治理。煤炭在运输过程中,伴随物料的抖动、摩擦等运动会有大量煤尘产生,尤其在前部刮板输送机卸载处和带式输送机拐弯处,煤炭粉尘产生量较大,加之该2个位置的空气易改变流动方向,易形成涡流,进而导致煤炭粉尘随空气涡流进入采煤工作面。在候补刮板输送机的位置由于支架的阻挡作用,空气流速小,所产生的粉尘量稍少于前部。对此,可采用联动喷雾方式和水平喷雾方式治理粉尘。该类喷雾装置主要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监测输送带上的物料是否处于运动状态,从而实现对喷雾装置的自动控制。当传感器监测到输送带上的物料处于运动状态时,向主控装置发出信号,主控装置在接收到信号之后,控制喷雾系统开启喷雾。但由于该方式在喷雾过程中喷雾量较大,水雾易聚集形成水滴,因此,通常被用于输送带上的粉尘防治,但在人行巷道中则不适用,以免导致人行巷道含水量过高,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问题。通过利用自动化喷雾系统防治煤炭粉尘,可大幅度降低井下空气中的煤炭粉尘浓度,有效减少粉尘对井下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效益和生产效益。

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于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在井下冲击地压防治、火灾预警以及粉尘治理方面的应用并就提高井下安全生产水平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对于提高煤矿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以及井下生产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庆彬.煤矿斜井安全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16.

[2]周茂华.王明芳,吴媛媛,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2016.

论文作者:张曙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自动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论文_张曙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