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第二小学 256802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精辟的论述,昭示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何谓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为其打好基础。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
关键词:创新 实践 方法 想象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不同于传统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关注人的发展。创新性与主体性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到在学习中创新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成为现在的学习主人、未来的社会主人。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精神。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来,试一试,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 这样常常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你真聪明”……把这一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能给他们以亲切感。要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二、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真正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应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一是明确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学完《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以“怎样和别人分享快乐”为主题,向学生公布读书目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
二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
三是积极为学校网站投稿,尽量发表自己的佳作,让学生自己体会成就感。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创新教育方法探讨。
老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进行灵活多样的分组,使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一起合作,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他人的优点。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并且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了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使讨论发挥真正的作用,老师要因材施教,有目标地进行耐心的辅导,积极调动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参与学习中,使他们感受到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可启发学生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比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说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读了《坐井观天》,让学生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怎么想、怎么做了?这样在仿写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开展。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生活的一切方面,特别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更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在于它传承着直接孕育创造精神的民族文化,而且是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个性的主要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我们教师联系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各种方法、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创新教育才能得以实施。
论文作者:李焕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语文论文; 创新精神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能力论文; 基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