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苗族自治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云南红河 661299
摘 要: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业种子的质量及市场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进程、农民的收入及社会的稳定。因而,农业种子的有效生产和推广极其重要。本文分析农业种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改进措施和推广建议。
关键词:农业种子;生产;推广
一、种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意识较弱
政府自颁布《种子法》以来,疏于对该法律的宣传,致使种子的利益相关方(如生产者、经营者和农民)并不了解法律,对种子的认知不足,很多时将种子的质量问题归结于自然因素。且因为法律宣传的缺位,导致生产者和经营者违规现象严重,而使用者维权意识薄弱。
(二)盲目生产种子
受利益的驱动,近年来种子企业不断涌现,其中就包括很多没有生产资格的单位和个人。这些生产资格缺乏的位和个人盲目制种,导致种子市场混乱,制种规模随之失控,制种的质量不断滑。另外,非法套购种子的现象日益严重,因为市场上制种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计划,导致一些非法制种基地套购种子引起供需失衡,这使得相关利益方均遭受一定的损失。如农民的利益受损,种子的供应量大造成价格低,农民手里的种子就很难被收购或者被低价收购,导致农民收入降低;种子使用者的利益受损,因种子过多且利润较低,生产商未得到相应的利润就会疏于对种子的管理,引致种子生产过程中缺乏管理而质量下降,农民使用了质量差的种子,生产量就会降低;生产商和经营商的利益受损,种子过剩现象和管理缺位现象导致我国种子行业市场恶性发展,最终制约了产商和经营商的发展。
(三)无法保障审定品种的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作物的品种不断增加,相较于被广泛使用的品种而言,新审定品种的品质和数量上都略逊一筹。这就增大了经营者在品种布局上的难度,农民则难以作出选择。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供种单位或个人制作的资格受到质疑,其出具的区域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缺乏权威性,因而其审定的品种质量无从而知。
(四)良种补贴方面的问题
良种补贴政策是惠农政策,不应该包庇或特殊照顾任何一家供种机构或单位。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了保护本地产业就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将良种补贴政策形式化和虚化。一些好的种子供应单位很难拿到相应的补贴,只有本地的单位或者地方农业局下属单位才能拿到补贴,这种不公平的特权主义,使得种子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市场上出现恶性竞争。并且,无论是在《种子法》还是在《种子法实施细则》中都没有约束此行为的条款,最终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二、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2.1强化质量意识,促进行业自律
《种子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子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法。”从而明确了《种子法》的立法宗旨是提高种子质量水平,并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作为一个战略指导思想,让其贯穿于整部《种子法》之中,且得以国家强制力的形式加以规范和保障。因此种子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要广泛宣传和学习《种子法》的立法宗旨及各项措施,使种子生产企业明白种子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要让“质量兴企”成为广大种子生产企业成长壮大的发展理念。只要全行业都能自觉以“种子质量至上”的标准来规范种子生产,那么我国种子质量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调动农户制种积极性
种业公司要本着“互利互惠”的指导思想来发展种子生产基地,真正做到带动基地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种子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协助种业公司规划和落实种子生产基地,协调种业公司与种子生产农户之间的关系,帮助公司及农户解决种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基地农户增产增收,才能调动起基地农户制种的积极性,使农户能够认真开展制种工作,把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从而确保提高种子质量的各项措施完美实施。
2.3认真开展种子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
种业公司要加强种子生产质量管理就必须从种子生产的全过程抓起,对种子生产的关健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一是基地建设。要确保基地生产条件好、能集中成片,有充足的劳动力。对达不到要求的基地要予以淘汰。二是隔离要求。种子的隔离区要根据所生产种子的特征特性来制定和执行相应的隔离措施,并对隔离区农田实行经济补偿。对隔离不达标的种子田或基地必须进行淘汰。三是去杂。在种子开花授粉前要及时开展去杂工作,力求将杂株率降到最低水平。在授粉期和成熟期对种子田进行种子质量抽查,并根据抽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整改。对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种子田要坚决实行淘汰处理。四是入库验收。对入库的种子要进行严格验收,防止机械或人为混杂的不合格种子入库。入库后对农户所生产的种子要进行发芽率及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并依据鉴定结果对种子进行分级处理后再混合,对于不合理种子要及时予以淘汰。通过实施以上各项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种业公司所生产的种子质量将会大幅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会促进种业公司自身的良性发展,更会促进了整个种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农业种子的推广管理
1、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做好种子推广的宣传工作。宣传时要严格按照品种审定公告规定的内容进行,让农民根据需要和生态类型选择品种。
2、要组织农民培训,指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种子管理部门和种子经营企业,应积极培训农民选用优良品种,根据每个作物、每个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和防病措施等向农民讲解清楚,让农民用上好品种,用上放心种,同时还要教会农民应用好技术,真正做到良种良法配套。
3、严格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程序,严格控制盲目引种关口。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坚持“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的原则。一是要制订农作物品种引进推广计划。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列入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二是要建立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专家组制度。专家组由种子、栽培、土肥、植保等专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具体承担新品种引进推广计划的制订。以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组织试验、示范;审查推广新品种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搜集和发布新品种信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良种繁育场及科技人员、种子经营者等,引进农作物新品种进行推广,或以盈利为目的进行新品种生产经营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提出申请,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专家组进行审查,安排试验示范。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人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应当向申请人作出书面答复。三是要依法追究盲目引种者的责任。向用种者推广未经我市试验示范的农作物新品种,造成损失的,当事人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结语
总之,强化对种子市场的质量管理,保障农民安全用种、放心用种,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社会的稳定夯实基础,保障种子市场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山.浅析农业种子的生产及推广管理[J].种子科技,2017,35(11):21-21.
[2]陈美岁.强化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种子市场秩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9):51-52.
[3]李萍.农业种子的生产及推广管理[J].河南农业,2017(17).
[4]张亚林.浅谈农业种子营销存在的问题与推广策略[[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9):70
论文作者:骆恩德,潘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种子论文; 质量论文; 农业论文; 新品种论文; 农民论文; 品种论文; 农户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