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界定新中国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四部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分子论文,新中国论文,阶级论文,属性论文,四部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后,邓小平为探索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进行了巨大的和长期的努力。这种努力经历了“四部曲”的发展过程。
“四部曲”之一:将知识分子的主体划入小资产阶级
1950年12月,邓小平指出:“组织、教育青年学生和团结文化教育界,管好学校教育工作,动员知识分子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斗争。城市是文化教育的集中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城市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在邓小平看来,文化教育界的知识分子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于这些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阶层的主体,邓小平在事实上将知识分子的主体纳入了小资产阶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邓小平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做出这种判断的时侯,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虽然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没有立即全面展开。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没有立即将知识分子的主体划入工人阶级,而是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做法一样,或者说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做法相互衔接,将他们归入了小资产阶级。尽管如此,邓小平还是清醒地意识到知识分子在建设新中国中的极端重要性,科学地预见到知识分子将同工人阶级发生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因而强调“必须加强工人中的文化教育工作”。随着新中国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邓小平将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部曲”之二:把经济地位和为谁服务两方面统一起来界定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团结广大的知识分子,发挥他们在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党和政府对于旧时代的知识分子采取了“包下来”的方针,绝大多数都继续给予适当的工作,其中一部分还分配了负责的工作;对于原来失业的知识分子也努力帮助他们就业,或者给以其它的适当的安排;对于许多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给以应有的地位。1956年9月,也就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确认“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分析了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从而将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划入了工人阶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邓小平将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划入工人阶级,不是单纯从经济地位出发,而是将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和为谁服务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了。这正如邓小平所说,“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在政治上已经站在工人阶级方面”。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在家庭出身上也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这种状况的出现,是由于党在建国后用很大的力量培养了相当数量的劳动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这些新知识分子从开始就受到党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对他们可以把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三个方面统一起来界定工人阶级属性。将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界定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的工人阶级属性,那是以后才逐步实现的。
“四部曲”之三:把经济地位、思想状况、为谁服务三方面统一起来界定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由于复杂的原因,知识分子仍然被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1961年、1962年两年间,周恩来将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三个方面统一起来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对此,党的高层领导中意见并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支持周恩来的做法。他说,“对知识分子问题应照总理讲的解释”。尽管如此,随着我国政治思想领域逐步进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上的“左”的错误还是进一步发展起来。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纠正了以往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上的种种错误,继承了在这个问题上的所有的积极成果,同时又根据新的实践赋予了新的内容,因而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首先,坚持了把经济地位作为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邓小平分析了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的根本变化和新社会培养的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的实际状况,从经济地位上揭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针对长期存在的片面从思想上划分阶级的错误方法及其造成的严重危害,他着重指出,“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有很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如同列宁所说,尽管浸透了资产阶级偏见,但是他们本人并不是资本家,而是学者。他们的劳动成果为剥削者所利用,这一般是社会制度决定的,并不是出于他们的自由选择。他们同那些绞尽脑汁直接为反动统治阶级出谋划策的政客是截然不同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参与创造剩余价值。这就是说,他们也是受资本家剥削的”。
其次,从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出发,根据新中国成立以后知识分子的现实表现,确认知识分子已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的知识分子,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努力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这些现实表现,邓小平确认知识分子已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邓小平所说的为谁服务,不等同于过去所说的依附于谁。从某种意义上说,旧社会中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所有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依附于旧社会并为旧社会服务的。而邓小平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是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服务。邓小平还强调,对于知识分子中“出身不好、历史上犯过错误或家庭、社会关系有问题的人”,我们应当着重“看他们自己的现实表现,看他们对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贡献”。
最后,把世界观和为谁服务统一起来,认为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从而说明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站在了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已经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世界观属于思想范畴,是一个人全部思想的基础所在。邓小平指出:“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一个人,如果爱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应该说这表示他初步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事实,认为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站在了工人阶级立场上,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表现出很高的觉悟,在思想上有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的关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思想,将社会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思想状况、为谁服务三个方面统一起来了。同1961年、1962年两年间周恩来初步形成的这三方面的统一相比,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形成的这三方面的统一,基础更牢固,观点更明确,内容更丰富,理论更系统,它从此在党和国家的生活中不可动摇地确立起来了。
“四部曲”之四:在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三方面统一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怎样的“一部分”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在坚持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三方面统一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怎样的“一部分”的问题。邓小平认为我们事业的关键在人才,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和使用数以亿计的人才。他强调指出:“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这样,邓小平就将知识分子问题提到了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邓小平还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重要思想,面对当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这就指明,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总之,邓小平界定新中国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四部曲”发展过程,是同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工作和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一个缩影。
标签:知识分子论文; 工人阶级论文; 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政治论文; 四部曲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世界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