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颠覆性技术变革未来战争形态
沈雪石 刘书雷
人类战争历史表明,颠覆性技术是战争形态演变的重要推动力。历史上曾出现的多种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战争形态,到机械化战争形态,再到今天的信息化战争形态,无不彰显着颠覆性技术在其演变过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交织推进,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变革全球军事力量,科技领域呈现出多点、群发性突破的生动景象,导致新一代颠覆性技术集中涌现,必将对未来战争形态产生变革性影响。
颠覆性技术与战争形态演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涌现而不断地演变,人类实现了对抗活动在时域、空域上的跨越。长期以来,众多战争史学者研究认为,主战兵器的发展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历史表明,颠覆性技术与科技革命形影相随,每次科技革命产生之机,都是颠覆性技术涌现之时,催生出大批新型武器装备走向战争舞台,创新军事理论和作战方式,导致战争形态随之变革。
以蒸汽机和内燃机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颠覆性技术推动战争形态向机械化战争转变。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末是两次技术革命相继发生时期。第一次技术革命围绕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而展开,其结果是引发了以机器作业的大工业代替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发电机、电动机、输变电技术、电报、电话、无线电通讯的相继发明与应用,使得机器大工业与电气化融为一体。两次技术革命的完成,涌现出大量的颠覆性技术,催生了许多新型武器装备。火药技术和引信技术的发展,诞生了威力更大、火力更安全的新型弹药;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改变了战争指挥、控制方式;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军用车辆和新型舰艇,军队机动能力呈现出质的飞跃。这些颠覆性技术和新型武器装备的出现,对军事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使得作战方式由近距离格斗向平面火力对抗转变,作战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改变了战场作战方式,导致人类战争步入机械化战争时代。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官兵日常训练
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国防领域
以电力技术和核武器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颠覆性技术推动机械化战争形态进入颠峰。 进入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发展,人类社会开始步入电气化时代,对能源、交通、制造等领域产生了颠覆性变革。而且以进化论、系统论、量子理论等为代表的科学突破引发的科技革命,在军事领域开辟了全新的技术领域,为新一代颠覆性技术涌现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需求刺激和推动下,各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积极探索和孕育颠覆性技术发展,使得新型武器装备的作战威力达到了新的高度,导致大量新型武器装备,如坦克、飞机、火炮、潜艇、航空母舰进入大规模使用,雷达、导弹、核武器和喷气式飞机等登上战争舞台,宣告了人类战争进入“导弹核武器时代”。这些武器装备对战争的颠覆性影响是根本性和划时代的,导致战争对抗向大兵团平台与平台对抗转变,作战空间由平面向立体转变,表明以机械化为中心的军事变革已进入巅峰时期。
以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颠覆性技术推动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20世纪中后叶,以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为先导的信息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对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产生根本性和颠覆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新一代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步入数字时代,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互联网普及与应用,揭开了科技发展的新一页。军用卫星技术、洲际导弹技术、军用航天运载技术、C3I系统和电子战技术、精确制导技术、隐身技术等军事高技术快速发展,精确打击武器、激光武器、隐身飞机等信息化武器装备陆续走进战场,战场空间由陆、海、空向电磁空间和太空拓展,战争对抗表现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战争形态已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贯彻落实习主席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颠覆性技术发展对未来战争的深远影响,牢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科学展望未来战争形态,构想和设计未来战争,遴选一批对打赢未来战争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的颠覆性技术,强化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始终掌握我国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新一代颠覆性技术推动战争形态向更高阶演变
以空间、深海、网络空间等技术领域的发展将推动战场空间向全维化拓展。 进入21世纪,天基武器、深海武器、网络武器等具有颠覆性创新的新型武器装备,正从原理和概念逐渐走向成熟,使战争时空观发生深刻变革,作战空间或交战空间由陆海空向深海、太空、网空等“公域”拓展,由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延伸,作战空间空前拓展,前后方界线、攻防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全域、多域、跨域作战成为新的作战形式,太空、深海和网络空间成为新军备竞赛的舞台,“制天权”“制网权”成为军事竞争和战略博弈新高地。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交织推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通信、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以环境感知、智能控制、系统协同、测控通信等无人装备技术发展走向成熟与应用,呈现出多点、群发性突破的生动景象,必将对现有技术体系产生颠覆性和换代性影响,为国防和军事领域新一代颠覆性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必将催生大批新型武器装备,对军事理论创新、战场空间拓展、打击方式变革等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信息化战争形态向更高阶形态演变。
以定向能、高超声速、网络空间攻击等技术的发展将使火力打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精确打击和高效毁伤已成为军队作战的核心能力,“发现即摧毁”已成为火力打击的新常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以定向能武器为代表的新概念武器将带来全新的火力打击和目标毁伤理念。定向能武器通过毫米波、高功率微波、激光或电磁脉冲产生杀伤效果。高超音速武器发展引人瞩目,由于其速度超过5倍音速,可以对敌方构成巨大战略优势,如果最大速度达到20倍音速即可实现“一小时全球打击”,几乎不可防御。随着网络空间重要地位的凸显,网络空间攻防技术日益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由“0”和“1”组成的字符代码的网络武器效能已大大超越了传统武器装备,美军已将网络技术列为未来“改变游戏规则”的重要颠覆性技术之一。这些有别于传统弹药杀伤机理的新概念武器投入实战,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军队作战样式。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等新一代军用信息技术将大幅提升战场信息支援保障能力。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关键技术,也是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的主要支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将对当前信息技术产生颠覆性和换代性影响,可有效解决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加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进,一旦应用拓展到战场感知、军事推演、指挥决策、武器装备等领域,将使军队在信息获取、数据传输、情报支援、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具有超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和行为决策能力,实现指挥控制一体化和互连互通互操作,变革战场信息支援保障方式。
由于水泥砂浆需要凝固时间,因此有必要对渗透胶浆进行一定的养生[3]。当施工气温在30℃以下时,不需要特殊的养护方式,只需常温下养护2~3d即可;而当施工气温在30℃以上时,需要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养生。如在砂浆中使用的是早强水泥或掺加了早强剂,则可在养护数小时砂浆硬化后开放交通[2]。
先进的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战场士兵伤病处理
2.2 染色体与微阵列分析 该患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与微阵列分析检测均未发现异常。在充分知情同意后,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进行疾病相关基因突变分析。
以自主智能、自主控制、先进材料与制造等自主系统关键技术的突破促使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战争形态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自主决策与自主控制、大数据、脑科学与认知、先进材料与制造等技术正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快速发展和突破,自主军事系统的作战效能和自主能力将大大增强,未来可在没有作战人员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决策、自主选择并打击目标,将给情报、监视、侦察、体系对抗及反恐作战等带来革命性变化,大大提升作战效能,进而催生出自主战争的概念,对作战理论、作战方式、指挥体制等产生重大影响,推动未来信息化军队走向高级阶段—智能军队。
以生物技术、认知技术、脑科学等领域加速突破将使人类认知域成为新的战场较量重点。 当前,生物技术、认知计算、脑机接口等重大前沿技术将不断取得突破,将战场空间进一步拓展到认知空间。未来战场对抗将从重物质、重信息转向重心理重认知,意识干预武器、脑控武器、“分子点穴”武器等基于生物学原理的新概念装备,将逐步形成独立于海陆空天电网等领域的超强战略威慑能力,在未来战争中发挥撼人心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非对称优势,必将催生新的作战理念,深刻影响新军事革命的方向。
加快推进我国颠覆性技术发展的建议
美军机载定向能武器
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此,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学者、教育一线工作者都在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答。在我看来,既然教育要让人民满意,那么,教育美不美,教育好不好,评价的尺度自然在人民。
以环境感知、智能控制、系统协同等技术快速发展将使无人化战争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样式。 从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来看,支撑无人装备发展的相关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无人装备普及的技术难点正在不断被攻克解决,无人装备发展正处在技术转折点上,已成为军事大国的重点发展方向,除各类无人机以外,无人潜航器、无人车、各类军用机器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未来作战,越来越多的士兵将从炮火硝烟的战场转移到安静的计算机终端前,“平台无人、系统有人”的无人化特征将成为下一阶段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标志,无人作战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
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紧紧抓住颠覆性技术集中涌现的战略机遇。 坚持以习近平主席的科技是核心战斗力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战斗力是惟一根本标准,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新型战斗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发展主导未来战争关键作用。颠覆性技术已从军事竞争的幕后走向前台,其发展表现为打破传统技术思维和技术发展路线,另辟蹊径,以完全创新的技术替代现有传统或主流技术。因此,要紧紧抓住当前颠覆性技术集中涌现的战略机遇,强化军事与科技的结合力度,把颠覆性技术博弈作为实施科技兴军战略的重要战略抓手。
聚集新时代强军目标,科学部署和大力推进国防和军事领域颠覆性技术发展。 颠覆性技术是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是实现技术突袭、非对称发展的关键。要以新时代强军目标为需求,瞄准国防科技发展前沿,加强颠覆性技术发展内在规律的研究,有预见性地对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发展具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作出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可能给军事领域带来颠覆性影响的新技术、新概念、新原理,发展一批对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的颠覆性技术,为发现武器装备发展新机遇提供技术储备,实现我国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
再次,从地方高校层面看,虽然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虽具有很强的区位和地缘等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观念滞后的影响,没有注重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深入地开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调研工作,信息相对闭塞,导致地方高校缺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系统对策和思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重视战争形态演变对技术发展需求研究,坚持战斗力是惟一根本标准牵引颠覆性技术发展。 提升军队战斗力是颠覆性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随着战争形态由信息化战争形态向更高阶形态演变,提高全域作战、多域作战和跨域作战能力,加快建设新型作战力量,谋求对敌作战优势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前提与关键。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前瞻战争形态演变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战争设计、作战实验、作战演习等,对未来作战式样进行研究,分析未来战争敌我双方涉及的多种武器装备、多个作战单元、多项作战系统所形成的整体作战能力,系统梳理不同装备、单元和系统最大限度支撑作战能力整体发挥的技术需求,牵引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形成能够扬长避短、克敌制胜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
强化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牢牢把握国防科技创新主动权。 经验表明,颠覆性技术的产生无论源于特定的市场或军事需求的攻关,还是通过重大科技突破的转化,都离不开坚实的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因此,应针对我国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的短板,瞄准我国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发展重大关键问题,积极探索可能给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影响的新技术、新概念、新原理,选准一批对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的前沿与新兴技术,孕育和创造颠覆性技术发展机遇,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肌部位静脉血栓形成,全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它是妇科盆腔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报道,妇科盆腔术后DVT形成的发生率西方国家为11% ~29%[2];国内报道为0.13% ~6.78%[3]。由于近年来临床妇科术后发生DVT明显增多,曾经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死亡事件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4]。故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在手术前后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及护理,能有效防止DVT的发生。
责任编辑:彭振忠
标签:战争形态论文; 技术变革论文; 颠覆性论文; 形态演变论文; 21世纪论文; 科技革命论文; 产业革命论文; 军事革命论文;